【校报特稿】中共天津大学委员会十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举行
校领导班子2019述职述廉
学校部署2020年重点工作
中共天津大学委员会
十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举行
中共天津大学委员会十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举行
本报讯 (记者赵习钧 摄影 唐蒙 刘延俊 陈晓金) 3月20日,中共天津大学委员会十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在我校卫津路和北洋园校区以远程视频会议方式同步举行。会议主会场设在北洋园校区行政服务中心A102报告厅,10个分会场分设在卫津路校区会议楼、科图报告厅等地。为落实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各会场参会人员不超过30人。我校党委书记李家俊代表校领导班子作2019年述职述廉报告,校长金东寒就2020年重点工作安排进行部署,校党委副书记赵美蓉作了2019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报告。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孙广平部署202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开展了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2019年度述职考核和民主测评及选人用人“一报告两评议”。学校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出席了会议,全体中层干部、部分教师及民主党派代表列席了会议。会议由李家俊主持。
李家俊在讲话中指出,2020年是我校各项战略性工作的“收官”之年。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确保4万余名师生员工的安全和健康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紧迫、最重要的工作。我们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学校事业发展各项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他希望各单位要找准工作切入点,全力以赴早日完成和实现脱贫攻坚、“新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学校“十三五”规划、学科评估和一流学科遴选等重大战略任务和目标。李家俊强调要持续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打好党的政治建设攻坚战;要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进从严治党;要不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体系,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要进一步做好“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各项工作,推动“新工科”建设和学科交叉融合,探索跨学科人才培养体制机制;要发挥教师主体作用,严抓师德师风建设,稳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要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严守科研伦理和学术诚信底线,鼓励产出更多高水平学术成果。
金东寒着重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学校事业发展”“党的全面领导”“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高质量内涵发展”等方面就2020年重点工作安排进行了部署。他强调,要强化工作落实应把握好四个“关键词”:一是“协同”,要打破部门界限,构建多方协同育人格局,打造高效协同工作体系;二是“改革”,不断释放活力和动力,在根本上提高工作质量、管理效率、师生满意度;三是“质量”,要追求高质量发展,让“金专”“金课”随处可见,让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好老师随处可见;四是“绩效”,要强化绩效导向,将资源精准投放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核心工作上,投入到做实事、做贡献的老师身上。金东寒最后强调,全体师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坚定意志破浪前行,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实干态度砥砺奋进,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内涵发展,谱写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篇章。
师生云上连线抗疫一线
共学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
我校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
本报综合消息 3月4日,我校在会议楼采取面对面座谈和远程视频连线相结合方式,召开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旨在推动学校医科发展,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天大医科建设新局面。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校长金东寒,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部主任顾晓松,校党委副书记赵美蓉出席了会议。科研院常务副院长、医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医学部执行主任明东,灾难医学研究院院长侯世科,天津大学海河医院党委书记张文龙,天津大学天津医院副院长徐卫国,医科建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及医学部师生代表参会。
金东寒代表学校向医学部师生表示问候,向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附属医院医务工作者致以敬意。他对学习领会总书记回信精神提出了3点意见:一是要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加快推进“新医科”建设;三是要推进人口健康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科研攻关。他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并切实转化为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快培养卓越医学人才,为促进国家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贡献 “天大”力量。
顾晓松表示,总书记的回信体现了党中央对医务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及对医学生的殷切希望。我们要努力培养出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医生,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天大品格”的特色医科。明东从服务保障附属医院救治工作、加强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科学谋划疫情期间人才培养三方面介绍了近期医学部的相关工作。会议还连线了徐卫国、张文龙,并听取了他们对海河医院开展疫情诊疗和医疗队在武钢二医院开展救治的情况。
与会人员畅谈了体会。侯世科希望我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培养新型公共卫生后备人才。医学部教师代表倪广健表示要做好以“智”战疫。家属驰援湖北抗疫一线教师代表李晓红希望医学生们成为训练有素的医学战士。医学部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代表王语鹏,学生志愿者代表吕同方、孙宁,湖北疫区学生代表李岑博,博士生代表、医学部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王发颀也从不同角度畅谈了学习回信精神的心得。
会后,金东寒、赵美蓉专程到医学部各专业实验室看望慰问了正奋战在新冠肺炎防控科技攻关一线的科研人员,勉励大家牢记总书记嘱托,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综合多学科力量推动产出重大成果,尽快攻克疫情防控重点难点,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科技,拿出更多“天大”品牌的硬核技术与产品,努力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据悉,我校各单位利用网络视频会、线上集体学习等方式专题学习了习总书记回信精神。医学部同学们表示,总书记的回信使他们更加理解了医学生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所蕴含的责任,也坚定了学好专业知识的信心和决心。
(兰巧玲 彭莉/文 刘延俊/图)
副市长连茂君
来校调研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
副市长连茂君(右3)来我校调研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
本报综合消息 3月11日,天津市副市长连茂君来到我校调研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并走访慰问了对口联系专家、医学部执行主任明东,天津市政府副秘书长杨明远、市科技局总工程师王凤云陪同调研。连茂君对我校疫情防控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并希望学校聚焦新动能,体现天大的作为。我校党委书记李家俊、校长金东寒、副校长元英进及相关部处负责人、专家代表陪同调研并参加了座谈。
连茂君一行到我校医工院、东阶实验室等地了解了我校疫情防控科研团队攻关情况。明东介绍了医学部历史沿革及自体血超氧疗法、智能穿戴监护系统、移动CT方舱影像分析、心理快速调节与干预等该部科研攻关项目。精仪学院教授汪曣、段学欣介绍了新冠肺炎疫情检测盒研发相关技术。调研团成员来到科学图书馆参观了学校科技成果展,并与相关专家进行了座谈。
座谈会由李家俊主持。他指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校贯彻落实中央和天津市关于科研攻关支撑和服务前方一线救治的工作部署,加快推进疫情预测,新型检测试剂、新型治疗方法等科研攻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科技支撑。金东寒在会上表示,我校将不断加强创新能力,特别是病毒溯源分析、医疗防护装备等重点领域科研攻关,为疫情防控提供科技支撑。学校也将持续深化科研“放管服”改革,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为国家和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天大”智慧。元英进汇报了疫情防控期间我校科研攻关工作整体情况。
连茂君指出,天津大学在疫情防控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是主动作为、高效组织、长期积淀、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体现了天大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他希望天大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加大疫情防控科技研发投入力量,在国家防疫安全体系建设方面早谋划、早争取、早落地。
据悉,2月29日,连茂君率天津市科技局、住建委及海教园管委会等单位相关负责人来到我校大科学装置项目现场暗访检查,针对疫情防控期间项目复工的准备工作进行了检查和指导。3月1日,海教园管委会经建局联合公共卫生管理服务中心、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负责人也对该项目进行了复工前联合检查。我校副校长、该项目执行总指挥张凤宝及基建处、建设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陪同。
(赵晖 杨政龙 彭莉/ 文 唐蒙/ 图)
我校师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
本报综合消息 (记者 彭莉 学生记者 尹艺蒙) 3月9日14:30~16:00,教育部社科司与“人民网”联合,组织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旨在引导广大学生坚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信心和决心。该活动特邀清华大学艾四林、中国人民大学秦宣、北京师范大学王炳林和中央财经大学冯秀军4位教授,从当下疫情防控实际出发,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门必修课教学内容,解读党中央决策部署,分析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我校师生利用线上会议等形式积极收看课程。
艾四林指出,在抗击疫情斗争中要深化理论认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最好诠释。秦宣提出,我们必须具有风险意识,通过改革完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提高风险化解能力。王炳林谈到,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没有被压垮,我们要总结历史经验,增强必胜信心。冯秀军畅谈了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号召学生们做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的青年。
该课程在我校引发强烈反响,师生们纷纷热议课程内容,畅谈体会。微电子学院辅导员刘佳表示,辅导员要引导青年学生涵养家国情怀,用青春奋斗书写使命担当;化工学院辅导员赵书航说,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引导青年学子始终扎根中国大地,担当时代使命;机械学院2019级硕士生边治上表示,大学生要背负使命,停课不停学,携手打赢这场防疫攻坚战;文学院2019级硕士生赵诚说,青年学生要学习一线工作人员无私奉献的英雄精神;自动化学院2019级硕士生秦天一指出,当代研究生更应做好科研工作,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微电子学院2018级硕士生赵文莉表示,这次疫情,看到的不是恐慌,而是中华民族在困难面前的永不退缩;化工学院2018级本科生郑云涛、精仪学院2016级本科生刘泽远表示,当代大学生要认清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为抗击疫情和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我校硕士公寓二期项目复工
本报综合消息 3月10日,我校硕士公寓二期项目复工仪式在北洋园举行。该项目是我校北洋园校区春节后首个在建复工项目。校党委副书记雷鸣、副校长张凤宝出席仪式并讲话,天津鑫裕建设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城建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及我校基建处代表20余人参加了仪式。
该项目位于北洋园校区博士生公寓西侧地块,新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能满足2600名研究生住宿生活需求,预计今年秋季投入使用。雷鸣和张凤宝对复工表示祝贺,并强调项目建设要一手抓严格抗疫,一手抓稳妥复工,有条不紊推动工程建设。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负责人在发言中表示,要用安全生产和良好的工程业绩向天大交上满意答卷。
据悉,3月2日,海河教育园区经济和城市建设管理局、津南区卫生局和市场监管局等部门领导赴该项目施工现场开展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调研。张凤宝及基建处相关负责人陪同。我校部分滨海校办企业及校属企业也于3月中旬陆续复工复产。滨海工业研究院及资产公司相关负责人分别到复工企业现场检查指导了相关工作。
(刘晓艳 苏辉 彭莉/文 郭程/图)
天大师生党员为战胜疫情积极捐款
本报讯(记者 赵习钧)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我校迅速行动,广泛动员广大师生员工以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行动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学校党委、院级党组织和基层党支部三级联动,15600余名党员通过各种途径自愿捐款,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力量。
我校离休老党员平均年龄超过了90岁,但始终关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一位年逾九旬的离休老党员远在加拿大,联系工作人员希望捐款为抗击疫情出力。中国工程院院士、精仪学院教授叶声华第一时间让家人通过微信捐款。化工学院教授王树楹和机关党委俞肇基同志表示,要通过捐款向党和人民表示战胜疫情决心。
疫情防控期间,我校师生党员在积极捐款的同时,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录制的视频公开课在教育部微信公众号上线;智算学部副主任胡清华主动联系在国外的同学、朋友购买急需物资支援一线;医学部教授李晓红开设了医学专题课程,全力做好教学科研工作;法学院教授刘晓纯参加了义务献血,随后又投入到抗击疫情专题片的录制中。此外,药学院博士生第三党支部姜恒同学跟随导师尉迟之光教授研发小组,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科研一线;智算学部2018级硕士生第一党支部书记连伯杨带领支部成员发出募捐倡议书,号召同学们向独居老人伸出援助之手。
我校首次线上主题报告“增强战疫力量”举行
本报讯 3月13日,我校通过“腾讯会议”和会议直播形式举行了学校首次线上主题报告“增强战疫力量”。该活动是工会青椒学术沙龙的讲座,同时作为机关党员大讲堂2020年首讲,面向机关干部开放,并以“天大讲堂”形式面向广大优秀高中学子开放直播。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王磊作了题为《再读〈为人民服务〉增强战疫力量》的主题报告,我校教职工670余人线上参与了学习互动。
王磊在报告中解读了从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到习近平同志“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不断丰富和发展过程,结合我国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重要论述,阐述了党和人民在战疫中的力量。王磊还分享了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自己作为党员和班主任导师的主动作为及“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关注点和契合点,并与参会人员就线上教学、“课程思政”中如何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工会)
(本版刊登于2020年3月30日《天津大学报》第1版 责任编辑 彭莉 学生编辑 刘佳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校报特稿】中共天津大学委员会十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举行
- 上一篇:解放军报:增强忧患意识 应对风险挑战
- 下一篇:解放军报:增强忧患意识 应对风险挑战
相关推荐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 智算学部“城市公交大数据智能计算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 人民政协网:披荆斩“疾”抗疫情 ——天津九三学社社员积极投身战“疫”侧记
- 央视新闻:你幸福吗?天津大学开设“幸福课”带师生探求幸福密码
- 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张玉卓来天津大学调研
- “传递女排精神,共享体育魅力”——女排世界冠军姚迪与天大学子的亲密接触
- 光明网:一堂生动有用的大思政课怎么讲
- 中国科技网:院士顾晓松寄语广大博士后:要成为科技创新主体力量
- 中国发展网:天津大学图书馆有个“智图”机器人 能让海量图书各就各位
- 津云:扶贫先扶志 党代表为宕昌师生上党课
- 新华社:天津支持雄安新区规划设计、生态保护、港口物流等领域建设
- 津云:天津大学打出云上教学“组合拳”
- 中新社:天津大学毕业生制作“海陆空智能无人系统”送母校
- 天津工人报头版:天津大学获批组建智能医学工程中心
- 城市快报:“一人一策”单独开“运动处方” 体质健康差得“吃小灶” 课外体育锻炼纳入天大必修课
- 中国青年报:冯骥才:书房是作家不设防的写作场
- 大学文化:“热爱我求学的城市”——冯骥才谈《天津文化地图》
- 光明网: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
- 光明网:科学推进大气污染治理生态补偿机制
- 6月15日校报推介:我校青年教师谈教学理念与方法、李炳志 宋春风专访、北洋校友 学子与五四运动的历史故事
新闻公告
- 津云:看“花”眼!南开赏花指南来啦! 03-16
- 滨城时报头版:滨海新区:栽好梧桐树 引凤来筑巢 03-16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天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