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系列报道之九十】外媒报道:如何缓解疫情带来的紧张焦虑?心理学专家来支招
2020年02月09日21:42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人民网重庆2月9日电(陈琦、黄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摸排值守,守护着居民的安全。然而,长期、持续的工作,同样使得社区工作者身体疲劳,心理处于应激状态。记者9日从西南大学获悉,在重庆市科技局的支持下,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赵玉芳携团队开展了疫情防控心理干预研究,为社区工作者和市民提供心理应激识别和防护帮助。
心理应激有哪些症状?
赵玉芳说,心理应激主要有9个方面的表现。
一是非常担忧自己会被传染肺炎;二是总觉得自己可能发烧甚至每天多次测量体温;三是每天不断刷手机看肺炎相关信息;四是过度消毒(如过度洗手等);五是食欲不振(饮食无味);六是睡眠不安(频繁梦见与肺炎相关的事情,甚至梦见自己和家人感染);七是容易情绪激动;八是不能静下来做其他的事情,心绪杂乱;九是持续的疲劳感(休息后不易恢复)。
如何进行自我心理防护?
赵玉芳说,首先要获得科学信息,保持正确积极认知。这包括科学认识新冠肺炎的传染路径,科学佩戴口罩,科学洗手。
其次,要学会与紧张、焦虑情绪友好相处。“疫情在,紧张焦虑就在。当你跟紧张焦虑握握手,它就躲起来了,也可能就走了。”赵玉芳说,要学会把紧张、焦虑发泄出来,不要自己憋着。
比如,委屈的时候就哭一下,写几句话、画几笔涂鸦来发泄,跟同事一起发发牢骚或者跟朋友说说你的担忧,都能减轻紧张和焦虑。
也可以学习一些放松技巧,比如每天只关注一次国家疫情统计信息,睡前洗一个热水澡,听一段舒缓的音乐,做一切可以使你轻松的事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疫情防控系列报道之九十】外媒报道:如何缓解疫情带来的紧张焦虑?心理学专家来支招
相关推荐
- 【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五十六】学校老教授协会开展消费扶贫活动
- 【疫情防控系列报道之七十八】外媒报道:重庆巫山:这里有一道抗击疫情的“青春防火墙”
- 【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四十三】学校召开定点扶贫工作2020年第七次调度会
- 【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二十四】学校与相关二级单位签订定点扶贫工作责任书
- 第十七届侯光炯奖学金颁奖仪式暨座谈会举行
-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2019年年会暨新时代高校人才发展战略论坛在校召开
- 校领导出席海南校友会年会暨换届大会
- 云南省农科院专家来校与伊朗研究中心商谈合作
- 学校召开研究生教育工作大会
- 学校召开2020年第九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会
- 学校两成果荣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
- 2019年甘肃省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管理干部研修班在校开班
- 学校教师原创作品《人民丹心》在重庆大剧院唱响
- 我校教授编纂的《长江三峡历史地图集》获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提名
- 李旭锋书记赴海南考察学校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事业 出席海南校友会年会
- 学校纪委召开三届七次全委会 总结部署纪检监察工作
- 学校荣获2020年“我是中国研究生”主题宣传活动优秀组织奖
- 学校师生热议习近平主席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回信
-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来校调研农业科技创新工作
- 【守初心担使命系列报道之十八】后勤集团党委开展义务维修公益活动
新闻公告
- 学校举办2021年首期“含弘青年新发展”沙龙 05-04
高考招生
- 西南大学2018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节选) 08-05
- 西南大学201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大学200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