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系列报道之五十】外媒报道:支援战“疫”,他们用“心”了

新华社重庆2月4日电 023-68367770,是西南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中心的热线电话。寒假的校园冷清安静,这里的电话铃声却响个不停,而电话的结尾常常是这句话:“现在心里好受多了,谢谢!”
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西南大学自1月28日起面向社会开通了心理援助热线,为受疫情影响的民众提供情绪疏导和心理支持。热线电话由学校11名经验丰富的咨询师接听,他们都是心理咨询方向的专业教师,很多参加过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等重大灾难性事件的心理援助工作。
热线开通的第一天,就接到十多个来电。值班的史慧颖副教授说,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从武汉打来的,电话刚一接通就传来啜泣声。“能听到我说话吗?”“感觉好点了吗?请深呼吸。”经过一番安抚和疏导,电话那头的哭声才逐渐止住,情绪也慢慢平复下来。这通电话持续了40多分钟,女孩最后说:“谢谢你们帮助我,这么认真地听我讲话。”
一通通热线电话,将身处各地的求助者和咨询师们联结到一起。一位内蒙古的老人两次打来电话求助却都匆匆挂断,只因担心长时间占线可能影响其他人求助。考虑到老人不会使用微信,负责接待的咨询师张新荷主动调整方式,用手机回拨过去安抚老人心情;有位母亲打来电话说,儿子从疫区回来正在接受居家隔离,自己因担心孩子可能染病而连续好几天失眠。接听电话的王卫红副教授和这位母亲分享了当前的疫情信息,从为人父母的同理心出发,建议她把注意力转移到家庭生活安排上来,陪伴家人更好地度过居家隔离时光。
图为张新荷老师在接听心理援助热线。(西南大学供图)
疫情等灾难性事件给公共安全和公众健康带来威胁,也容易给社会公众带来心理创伤。“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就是为了缓解求助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重建自我心理稳定性和安全感。”史慧颖说,每次电话心理咨询结束后,咨询师们还会通过微信等方式与求助者保持联系,持续跟进和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建立长期的心理支持关系。
负责热线电话接线工作的王芮言老师告诉记者,热线电话开通以来,已经接到近100个求助电话。为了保证热线畅通,老师们主动放弃寒假休息时间来值班接听,王芮言则是已有8个月身孕。
“每次听到电话那头说好受多了,我的心就安定了。”王芮言说,心理咨询工作就是用自己心中的光,点燃求助者心中的光,并照亮身边的人。“看到更多的人被照亮,就觉得我们的工作特别有意义。”
来源:新华社责任编辑:张静怡 伍登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疫情防控系列报道之五十】外媒报道:支援战“疫”,他们用“心”了
相关推荐
- 【疫情防控系列报道之二百五十九】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多措并举抓实疫情期间毕业生就业工作
- 重庆市植物保护学会第六届第三次常务理事会在学校召开
- 第八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论坛暨第九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青年论坛在校召开
- 学校召开“十四五”国际化专项规划编制研讨会
- 【守初心担使命系列报道之五十二】学校召开机关党支部书记专题培训会
- 学校举行2020年教师节庆祝大会
- 学校动物科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成功获批
- 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高峰论坛暨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联盟签约仪式在校举行
- 【疫情防控系列报道之三】学校发布延迟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时间的通知
- 勇担时代使命 谱写无悔青春 学校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给高校毕业生的重要回信
- 学校召开党建“双创”工作调研交流座谈会
- 学校青年教师李静作曲并演唱的抗疫爱国歌曲登录《学习强国》
- 周洋博士团队在炎性小体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 中共西南大学委员会三届四次全体会议召开
- 学校组织党员干部赴重庆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开展专题教育
- 学校10项成果进入2019年度重庆科学技术奖公示名单
- 校长张卫国带队到荣昌校区调研
- 【课程思政系列报道之四】教育部网站专题报道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 学校召开2021年春季学期媒体通气会暨新闻通讯员培训会
- 【疫情防控系列报道之二百五十二】基础教育集团校师生以“艺”助力 创作抗疫文艺作品
新闻公告
- 学校举办2021年首期“含弘青年新发展”沙龙 05-04
高考招生
- 西南大学2018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节选) 08-05
- 西南大学201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大学200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