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系列报道之二百三十一】外媒报道:专家学者谈抗“疫”:完善家校社青少年体育联动发展机制
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悄然降临九省通衢之地,并迅速蔓延,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在华夏大地全面展开。面对突发的疫情,武汉封城,各省区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学校延期开学,返校时间推迟,所有课程包括体育锻炼都居家进行。不聚会、不串门,宅家抗“疫”,家庭和社区成为抗击疫情的第二战场。
青少年体育锻炼从学校来到家庭和社区,家庭和社区从后台走到了前台,怎样才能完成好前台的任务呢?
一、立足当前,宅家战“疫”,提高青少年的免疫力
每个家庭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改造家庭环境,可以将客厅或阳台变成健身房、过道变成跑道、餐桌变成乒乓球台;利用家里一切物品替代杠铃、哑铃、弹力带、可穿戴设备等健身器材;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制定好锻炼的时间表,确定锻炼的短期目标;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从各高校、健身组织、俱乐部、体育明星、APP小程序推送的宅家锻炼秘笈中,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项目和方法。
应避免因锻炼造成的家庭不和谐、运动损伤、损坏家中物品、对邻里造成的干扰等一系列问题。在锻炼中,最好组织让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参与的比赛,设立一定的奖励制度,给予青少年更多的鼓励和表扬,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在征得家人同意的情况下,录制锻炼的小视频,记录成绩,发给亲朋好友,起到激励和督促的作用。坚持每天至少1小时的体育锻炼,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
具备条件的社区,做好场地器材的锻炼规划,合理利用社区的健身设施和公共区域,发挥社区内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教师、教练员的作用,按照防控疫情的基本要求,组织实施好体育锻炼,可以进行远距离或在线指导。
二、借鉴国外家校社青少年体育联动发展模式
在发达国家,父母从3岁左右开始培养孩子体育锻炼的兴趣,经常陪伴他们一起锻炼,鼓励他们自愿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体育兴趣班,每周要进行1至2次的训练,时常在周末进行校际间的主客场比赛。因从小培养的体育技能,12岁以后,进入中学就加入班级或学校代表队继续参加训练和比赛,比赛期间全家会到场呐喊助威,来自家庭的陪伴、鼓励和支持为学校分担了很大一部分责任,成为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强心剂。
社区有各种体育俱乐部,免费或低收费对自愿报名的青少年进行辅导、培训和比赛,并通过学校向学生发送相关培训信息,与学校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所有中小学会在每周三或周四的下午停课,让社区的各种体育协会或体育俱乐部负责组织实施各种体育锻炼。例如美国的专业体育组织利用“明星影响力”与当地学校合作,以达到避免儿童肥胖的目的。
发达国家家庭、社区、学校共同在学生体育锻炼中充分发挥作用,与其完善的政策制度是密不可分的。例如,加拿大采用颁布“税务豁免优惠”政策引导家庭支持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2011年,美国推出了《促进青少年体育活动的行动指南》,重点说明了学校、家庭和社区对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体育活动机制正式建立。2012年,美国发布《美国身体活动指南中期报告:青少年身体活动提高战略》,从简单设置青少年体质测试到关注青少年健康权益,细致地阐述了家庭、社区和学校三位一体的青少年体育活动机制内容,始终坚持为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服务,构建了成熟的青少年体育发展政策体系。澳大利亚政府开展“运动学校”计划,家长为孩子报名参加体育俱乐部就可以减免个人所得税,充分将家庭、学校、社会融为一体,共同发挥作用。
三、放眼长远,补短板,完善家校社青少年联动机制
疫情犹在,战“疫”仍在进行,放眼长远,以此为契机,发挥家庭和社区的作用,完善家校社青少年体育联动机制,增强青少年体质,有效防控当前乃至今后各种病毒的侵入。
过去青少年体育锻炼的任务都交给了学校,家庭和社区站在后台。这次疫情的突然来袭,将家庭和社区推到了一线,家庭和社区完全可以分担青少年体育锻炼的重任。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安全稳定、生活的正常运行都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通过本次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争取解决青少年体育发展中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借鉴国外的经验,完善家校社青少年体育发展的联动机制,制定有利于家校社青少年体育联动发展的政策,充分调动家庭和社区资源,加强家庭学校社区的密切沟通,形成家校社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共生合力,构建家校社青少年体育联动发展新模式,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和身体的免疫力,为今后更好地防控疫情打下坚实的基础。(作者为西南大学体育学院教授 黄晓灵)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疫情防控系列报道之二百三十一】外媒报道:专家学者谈抗“疫”:完善家校社青少年体育联动发展机制
相关推荐
- 学校党委书记李旭锋带队开展寒假前安全检查
- 【“两会”建言】全国政协委员温涛:加快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带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疫情防控系列报道之二百六十三】心理学部收到西彭镇政府感谢信
- 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军营的味道栏目专题报道学校学子景茂利
- 【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报道之四十二】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党委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 学校召开9月校园安全例会
- 学校学子在2020年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竞赛中斩获佳绩
- 学校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签约对口支援协议
- 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副校长来访我校商贸学院洽谈“3+1+1”本硕连读项目
- 学校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水族箱造景技能大赛中斩获佳绩
- 校领导赴招生就业处调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 学校两位教授分别当选为CCF高级会员和CCF第十二届理事
- 学校召开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动员会
- 学校21种本科生教材入选重庆市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教材
- 校医院接受国际最高标准CARF康复认证现场考察
- 张卫国校长调研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部 学术委员会办公室
- 【守初心担使命系列报道之三十】副校长靳玉乐深入体育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指导主题党日活动
- 学校1教师荣获“2019年度中国十大出版人物”称号
- 学校邹芙都教授入选2019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 【疫情防控系列报道之一百五十九】新闻传媒学院学生积极“抗疫” 当地政府寄来表扬信
新闻公告
- 学校举办2021年首期“含弘青年新发展”沙龙 05-04
高考招生
- 西南大学2018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节选) 08-05
- 西南大学201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大学200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