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系列报道之二百一十】外媒报道:把家的味道画出来 这桌特别的“菜肴”暖不了胃却能暖心
放假回家,最期待的就是吃到家里的美食。西南大学2018级雕塑系的陈瑞杰家住河南洛阳,最喜欢吃奶奶做的菜,今年放假回家后,受疫情影响没能去到奶奶家,于是,她把奶奶的拿手菜全部画在了盘子上,她说,暖不了胃暖暖心也是好的。
吃货灵感来源于一碗汤
陈瑞杰介绍,在洛阳,大家早上一般会喝汤,但由于疫情影响,她一直没能喝到自己心心念念的牛肉汤,正好近期学校美术学院组织了一个抗疫西大青年艺术工作者群,于是,她打算做一碗蝙蝠形状的牛肉汤作为抗疫作品。
灵感起源 蝙蝠汤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经过不断的研讨和反复的修改,自己创作到后面想吃的东西越来越多,但她最想吃的还是奶奶烧的菜:糖醋鱼和梅菜扣肉。这次由于疫情影响,还没能吃到奶奶做的菜,甚至连爷爷奶奶的面都没有见到,甚是想念。所以她打算把奶奶的拿手菜全部画出来,以解思念。
软陶泥做的南瓜饼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因为手上只剩下一些之前的丙烯颜料和软陶泥,因为疫情的原因,材料也不便购买,陈瑞杰想到:“既然是菜,那肯定就要装进盘子里啊。”就地取材,赶紧让妈妈张罗来了家里的盘子,用剩下的颜料画出了糖醋鱼、梅菜扣肉、炒时蔬等菜肴,还利用软陶泥制作象征团圆的南瓜饼。陈瑞杰把这些“画”的菜和妈妈做的“真”菜肴放在一起,一时间还难辨真假。
画出来的炒时蔬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画出来的梅菜扣肉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画出来的糖醋鱼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希望能早点吃到想吃的美食见到想见的人
这组作品陈瑞杰取名为《留恋》,她说,在创作的最初阶段,只是希望呼吁大家不要再吃野味。但经过持续深耕和思考,她决定把食物和作品当作寄托情感与思想的载体。现在只希望疫情能够早点过去,大家也能早日吃到想吃的美食,见到想见的人。
“这是一桌特别的菜!”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雕塑老师石富评价说。她以家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成品的利用,将绘画、雕塑、菜品融为一体,采用综合叙事的方式把祖孙的情感“魔术”地融入到一顿家常便饭里。阻击疫情,家庭这样的“微观细胞”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美味佳肴温暖着我们的胃,抚慰着我们的焦虑。作为艺术工作者,我们应该更多地发现家的美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疫情防控系列报道之二百一十】外媒报道:把家的味道画出来 这桌特别的“菜肴”暖不了胃却能暖心
相关推荐
- 【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报道之二十二】一堂光影党史课:露天星空电影节庆祝党的百年华诞
- 【疫情防控系列报道之一百五十四】全市教育系统召开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事业发展工作视频会议
- 【疫情防控系列报道之二十】保卫处紧急办理临时出入证 严格校门出入管理
- 【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报道之六】人民日报报道学校与北碚区校地联动讲党史
- 学校举办国家治理高端论坛
- “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夏令营开营
- 秦效侃书法作品展暨西南大学第四届书法论坛在校开幕
- 【守初心担使命系列报道之三十七】西塔学院师生党员走进养老院开展志愿服务
- 【疫情防控系列报道之七十五】西南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重大疾病防控专项基金”
- 学校纪委召开三届五次全委会
- 学校召开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主副委联席会
- 【疫情防控系列报道之一百八十五】大科园实施“五举措” 做好疫情防护和复工复产工作
- 【疫情防控系列报道之三十二】基建项目谨慎推进,严控疫情放在首位
- 学校召开2020年第四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 【守初心担使命系列报道之四十三】党委副书记安春元主持召开学校信息化建设专题调研会
- 学校动物科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成功获批
- 文学院孙红举副教授获教育部 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奖”先进个人称号
- 【疫情防控系列报道之二百七十四】荣昌区委领导来校区检查指导开学准备工作
- 【科创中心系列报道之十六】党委书记李旭锋、校长张卫国带队向市发改委、科技局汇报大科学装置等筹建情况
- 【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报道之二十一】学校举行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立暨第一次备课会
新闻公告
- 学校举办2021年首期“含弘青年新发展”沙龙 05-04
高考招生
- 西南大学2018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节选) 08-05
- 西南大学201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大学200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