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举办第三届“交天下菁英,通宇内鼎甲”学者论坛
12月6日,第三届“交天下菁英,通宇内鼎甲”学者论坛在西南交通大学举行。本届论坛分为1个主论坛和15个学科分论坛,主论坛由学校相关部门承办,分论坛按照学科类别设置,由相关学院承办。
上午9时,“交天下菁英,通宇内鼎甲”主论坛开幕。西南交通大学校长杨丹,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翟婉明,校党委副书记桂富强,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姚发明,学校党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办公室)、人事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以及来自海内外63位青年学者和我校部分青年人才代表出席论坛。姚发明主持并宣布论坛开幕。
在论坛开场致辞中,桂富强向在场海内外学者介绍西南交大概况。桂富强讲到,西南交大历史悠久,自强不息,百年来一直延续优良基因,追求严、实、新,始终奋战在国家重要事业前线。他指出,西南交大是一所贡献卓越的大学,学科专业覆盖全面,多专业共同发展支撑交通优势;交大也是一所面向未来的学校,面对“一带一路”“川藏铁路”的机遇,交大将引领时代步伐,不断实现从“0”到“1”的转变。致辞最后,桂富强以幽默生动的话语分析了成都的地区优势,展现了交大的良好发展前景。
杨丹在讲话中指出,西南交大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建设,并大力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努力培养在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学科领军人物、建设一流人才队伍。他提到,今年我校注重人才师资队伍工作建设,不断优化、完善体制机制,全面加强人才培育工作,主要体现在:一是严把人才质量关;二是全面深入实施人才师资队伍培育计划,深入实施“青苗计划”等人才计划支持体系;三是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学校人才创新活力。杨丹指出,我校将进一步关注人才待遇,加强“一站式服务”建设,设立”人才之家“,为人才提供专属空间,充分展示西南交大招揽人才的满满诚意。
大会学术报告阶段,翟婉明作题为“中国高速铁路发展与展望”的特邀报告。翟婉明回望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历程,展望未来中国高速铁路发展。他指出,现阶段建设重点任务是建立与完善“中国高速铁路运营维护技术标准”以及研究建立“中国高速铁路安全监控与预警体系”,未来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要朝着更安全可靠、更绿色环保、更智能方便的方向发展。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王康丽就“先进电化学储能技术”作主题报告。王康丽基于我国未来能源结构,提出我国能源转型的主要方向,从而引出国家战略需求,即电力储能。王康丽提到新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优点以及液态金属储能技术面临的关键电池材料、电池单体放大的挑战。在团队的努力下,液态金属电池性能现不断得到提升。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赛义德·亚当·皮拉斯特围绕“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如何为地震灾难做好准备”主题作报告。赛义德·亚当·皮拉斯特以自己如何进入这个领域以及课题为引入,提出相应解决方法及思考,概述该项目的特点,并直接以网页画面的形式向与会人员直观生动地展示了GeoRVS的操作方法,充分显示3D计算机视觉在该领域的利用以及优势。他指出,要运用知识的力量为现在和未来一代建立更好、更安全的世界。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何正友就“交通与能源的融合发展趋势及挑战”作主题报告。何正友介绍了在碳排放要求与清洁能源替代的大背景下,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并从多方面概述其发展现状。他指出,应从数据、规划、保护、交互以及运行五个方面协调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这一关键问题,同时也面临着信息融合、融合规划、自愈保护、交互机理、协同运行的挑战。他表示,团队已经进行了交通-能源融合的相关研究工作,开发了城市电网主变直流偏磁综合监控与治理系统。
姚发明对主论坛作发言总结。他再次强调“人才强校”是学校的主战略,并简要汇报了我校人才培养工作,其中包括学校特设A1-A6领军人才机制,鼓励青年才俊做出大项目,组建大团队,共享大平台,取得大成果,并诚挚邀请青年才俊加入西南交大。
下午,“交天下菁英,通宇内鼎甲”15个学科分论坛在九里校区和犀浦校区同时进行。
土木工程学院围绕“智慧化土木工程”主题,重点结合国家和行业发展战略,在智慧交通、智能建筑、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智慧运维管理、大数据与城市防灾减灾、建筑工业化BIM技术、物联网与云计算、土木工程智慧建造新技术等方面展开交流研讨。
机械工程学院分论坛以“轨道交通运维技术前沿”为主题,与会专家围绕轨道交通运维技术与装备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运维技术与装备的理论研究、相关学科建设布局和需求、学院发展建设方向和机遇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并深入实验室参观考察。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分论坛以“牵引动力”为主题,聚焦高速铁路、高速磁浮交通、重载铁路和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围绕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轨道交通系统安全、效能、绿色、智能化等方面展开交流探讨。
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学院分别围绕“数据驱动,智通天下”“先进通信与网络”“新兴技术环境下的管理发展”“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成长”等学科前沿主题,结合自身学科特色对相关主题进行探讨和交流。
(土木工程学院分论坛)
(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分论坛)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分论坛)
12月7日上午,参加论坛的部分学者参与了学校安排的“西南交大感知行”,进入九里校区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犀浦校区校史馆进行参观。
本次论坛面向全球,诚挚邀请了活跃在科学前沿或热点研究领域的优秀人才莅临我校,通过学术报告和研讨开展学术交流,促进了相关学科研究发展,加强了国内外学者沟通,对我校推进“人才强校”主战略与“双一流”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张枭 李珮瑄 侯蓉 杨紫晴 冯静 潘雨辰 刘家骥 蒋邓辉 谢佳芸 李潇月 熊雨薇 杨炳杰 马思佩
摄/鞠红伟 李相江 张浩男 赵一娜 沈雨潞 黄超杰 李幽 陈柔潼 姚奕名 吴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西南交通大学举办第三届“交天下菁英,通宇内鼎甲”学者论坛
相关推荐
- 西南交大师生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获省文联百家“推优工程”优秀作品奖
- 关于举行2021年“5.12防灾减灾日”应急疏散安全演练的通知
- 关于举办“明诚讲堂”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报告会(第四讲)的通知
- 西南交通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校门管控的通告
- 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为教师赋能,用信念、智慧点亮学生心灵,筑牢教师理想信念之基
- 力航学院:学党史 办实事 承双严 开新局
- 央视报道西南交通大学精准施策促就业
- 全国两会上的交大声音
- 不忘教育初心 牢记育人使命——第三届四川省高校教师思政与教师发展研讨会在西南交通大学举行
- 西南交大在四川省教育厅 “静心读党史 青春献给党”主题征文比赛中喜获佳绩
- 王顺洪率队走访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50组数字,重温交大记忆
- 西南交通大学好新闻奖评选(2021年度)获奖名单
- 西南交通大学开展迎新春走访慰问活动
- 我校获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四川站)冠军
- 西南交通大学召开2020年离退休教职工校情通报会
- 百年风华 奋斗有我——西南交通大学2021届春季毕业生暨2022届实习生双选会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专家陈力丹来校做学术报告
- 【共克时艰 交大战“疫”】交运学院:师生齐动员 为战疫贡献交运力量
- 西南交通大学与宜宾市举行交流座谈会
新闻公告
- 成都石室中学田间校长一行来校访问交流 03-16
- 西南交大召开中层干部大会部署2022年重点工作 03-15
- 2022年大学生入伍倡议书 03-14
- 吉利学院阙海宝校长一行来校访问交流 03-11
- 校领导调研指导后勤基建工作 03-11
高考招生
- 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