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兹学院:齐心协力克时艰,转“危”为“机”育英才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范围内学生流动遇阻。中外合作办学作为跨境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在疫情全球化、跨境流动几乎停滞的背景下,外籍教师来华、常规教学安排、校际交流互动等方面面临“进不来、出不去”的困境。面对疫情,利兹学院迅速响应,主动适应疫情防控新常态,转“危”为“机”,在当前疫情“大考”中实现新突破。
一、党建引领,聚人心
疫情发生以来,学院直属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凝心聚力,沉着应对疫情考验。一是第一时间成立防控工作小组,研究防疫对策,党政班子和党员干部始终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二是迅速筹集防控物资,先后采购三批价值8万余元应急防疫物资,通过多方渠道筹集一万余只捐赠口罩、体温计、防护服等物品,累计为学生发放口罩10000余只。三是迅速决策,加强对在利兹大学就读学生的关心和管理,研究制定“2+2”和“3+1”学生回院学习方案,第一时间发出《致全体在利兹大学学习同学的一封信》,组织口罩和药品,火速发往英国利兹。《中外合作办学》杂志以《迎难而上,共克时艰》为题报道我院直属党支部抗击疫情的典型事例。
党员志愿者疫情期间为社区服务
在利兹大学学习的同学收到学院寄出的口罩
二、中英协作,稳教学
疫情发生初期,利兹学院迅速反应,联合中英双方专业负责人立即着手制定利兹大学教师来华预案、任课教师授课预案等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工作方案。利兹大学迅速成立校级应急委员会,分管国际事务副校长余海岁院士专此发来慰问信,数理工学部为应对和处理利兹学院教学、质量管理、学生毕业等系列工作制定专项预案。同时,利兹学院与利兹大学数理工学部密切沟通,每周进行微信视频会议及时交换信息,商议对策。
充分预判,提前谋划,设计短、中、长期教学方案,最大程度地满足了教学需求。学院在实施利兹大学Minerva线上教学的基础上,有效利用One Note、Microsoft Teams、腾讯会议等平台,实现理论课程网上教学活动全覆盖。学院教学教师事务中心制作短视频,提供操作指南;利兹大学发布Designing and Delivering Online Learning for Students Based in China为中国境内学生线上学习提供详细指南,确保无一生落在“课堂”之外。
成立线上授课督导组,开展师生双向周反馈,及时回应、解决线上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线开设三门课程实验教学,学院将百套设备寄到学生家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停课不停学”。
图:百套设备送到家,边做实验边战"疫"
三、勠力同心,迎评估
自去年5月以来,学院开始积极筹备迎接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评估工作。进入2020年,学院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迎评工作。在学校大力支持和利兹大学有力配合下,学院全力以赴,分工合作,高质量地完成了迎评工作,形成《融汇中西,交通天下,培育英才》自评报告和《确保“六个到位”,为建成一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而努力奋斗》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利兹大学对两校合作办学给予高度评价:“我们与全球多所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其中与西南交通大学的合作迄今为止最为重要,也最具成效。”“我们有信心,世界各地极具竞争力的研究生项目将会对利兹学院毕业生敞开大门。”“与西南交通大学的合作对利兹大学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我们愿意并希望这是两个机构之间的长期、深入的合作。因此,我们着眼于未来发展,促成这一目标的实现。”
图左: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图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评估自评报告
四、厚积薄发,结硕果
2020年7月,首届毕业生顺利完成培养方案各项学业要求,达到双方毕业条件,获得两校学位,毕业率为90.8%,其中获得利兹大学一等荣誉学位比例为61.0%。研究生录取比例为86.0%,14人获得直博资格,进入QS世界排名前100的海外高校就读比例为81.7%(帝国理工学院26人、伦敦大学学院25人、爱丁堡大学13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人、卡内基梅隆大学2人);27人进入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深造。
学院为毕业生精心安排了一系列有温度有意义的毕业活动。学院举行了精简版的授位仪式,制作微电影《献给首届毕业生》为2020届毕业生献礼。此外,学院组织了毕业生党员最后一次主题党日、最后一次值日、最后一次答疑咨询、优秀毕业生“院长午餐会”、培养总结会等一系列活动。机械工程专业践行我校“双严”传统,在明知利兹大学取消毕业一对一答辩、毕设成绩已出来的情况下,仍然安排多位教师连续坚持6个多小时在线答辩,同学们由开始不理解到最后的感恩感激,“最后一课”给毕业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利兹学院2020届毕业生党员座谈会
2021年,利兹学院将继续保持积极昂扬的精神风貌,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做成做优,不断书写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人才的“奋进之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利兹学院:齐心协力克时艰,转“危”为“机”育英才
相关推荐
- 西南交大与京沪高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西南交大教职员工赴龙泉山“包山头”植树履责
- 西南交大第十二届课外科技创新实验竞赛活动顺利举行
- 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专家组一行来校调研
- 杨丹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在线签署合作协议
- 关于正式启用“交大ID(统一身份认证账号)”的通知
- 党委老干部部(离退休工作处):用心用情 开拓创新 高质量做好疫情下离退休工作
- 西南交通大学获评全国青少年诵读党史故事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 翟婉明院士在中科院学部全体院士学术报告会上做报告
- 中国科学院学部重大咨询项目“我国轨道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高端论坛在成都隆重召开
- 西南交大教职工代表队荣获四川省首届职工气排球比赛亚军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召开卓越班学术导师宣讲大会
- 张异:辅导员就是学生的引路人
- 第13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在我校召开
-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党建引领、思政赋能,人才培养展新貌、科学研究续新篇
- 【光彩2019】力学学院: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弘扬“双严” 立德树人
- 西南交大杰出校友宋金升逝世
- 陈维荣:今年氢燃料电池将有更大突破
- “锦天城杯”四川省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在西南交大举办
- 西南交通大学召开2020年重点工作务虚会议
新闻公告
- 成都石室中学田间校长一行来校访问交流 03-16
- 西南交大召开中层干部大会部署2022年重点工作 03-15
- 2022年大学生入伍倡议书 03-14
- 吉利学院阙海宝校长一行来校访问交流 03-11
- 校领导调研指导后勤基建工作 03-11
高考招生
- 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