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汪启明教授《考据学论稿》获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国学成果奖
11月28日下午,“致敬国学: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盛典在中国历史研究院隆重举行。经主办方、九大学术支持单位聘请海内外300余名国学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先后组成的推荐委员会、评奖委员会,共同评选出了本届国学终身成就奖、国学传播奖、国学成果奖等奖项。
经推荐专家委员会实名推荐,评审专家委员会实名表决,共评选出国学成果奖24项。我校人文学院汪启明教授所著《考据学论稿》荣膺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之国学成果奖。
(上图右一为汪启明教授)
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于2014年举办,国学终身成就奖由饶宗颐、李学勤获得,叶嘉莹获得“国学传播奖之海外影响力大奖”;“国学成果奖”全球提名超过1000项,最终获奖的只有30项。获奖者既有汤一介、裘锡圭、赵振铎、余英时、陈鼓应等前辈学者,也有陈弱水、虞万里、张涌泉、陈尚君、宋镇豪等中青年新秀。第四屆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国学成果奖”推荐范围是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初次公开出版的对国学研究、传承与创新有重要贡献的国学研究著作(含古籍整理)。《考据学论稿》2010年由巴蜀书社出版发行。中国传统学术以考据学为主线,《考据学论稿》全面分析了考据学的学术价值、内容、宗旨、起源和发展,厘清了“朴学”与“考据学”之别,对考据学的起源及发展提出了独到见解。前此的考据学著作多不及小学,或一笔带过。该书首次建立了完整的考据学理论体系,提出语言文字学、文献学、考据学三位一体,“考据八法”(文字、音韵、训诂、目录、版本、校勘、辨伪、辑佚)互为支撑,以跨学科研究为核心,以文献的求真、求正为宗旨的完整而系统的考据学理论体系。香港中文大学黄耀堃称教授“历代的考据学大师和考据学活动,其方法论的根基是语言文字学和古典文献学,尤其有说服力”“《考据学论稿》一书,第一次为考据学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该书通过大量例证和论述详细地阐述了考据学与语言文字学、文献学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揭示了考据学的跨学科本质特性。台湾高雄师大学蔡根祥教授评价道,“是书强调考据学与文字语言学、文献学之紧密支援关系,务使学者知其途径,知所遵循”“以其考据学论之利刃,斩闢考据学历来之悬案”,专题 研究部分“运用书前所陈论之方法,一一解开千百年来之迷思”。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李隆献教授表示,“论考据学与跨学科的相关问题,具体呈现作者不拘限于传统,不画地自限、不闭门造车,而能广伸触角,多方取资的学术企图,作者视野之宏大,于此可以具见。”“堪称笔者近年所见之考据学佳构”。《考据学论稿》指出,不仅要关注各个学科之间的共性,也要清楚认识到学科之间存在的界限,厘清了学术分类、目录学分类与学科分类三者之间的关系。香港大学明德教授单周尧评价,“汪君之书,则与前人之论异趣。所论、所述、所引、所举,不枝不蔓,材料丰赡,不落窠臼,略述源流、规摹概要而外,落笔与考据学之关系,其间均能道人所未道。”
四川大学著名语言学家赵振铎教授评论说,“全书约七十余万言,洋洋洒洒,于考据学之名义、内涵、方法,论述精审,举证翔实,极富可读性。把考据学作为一个学科体系来论述,探讨它的学科属性和基本方法,这样的成果还不多见。”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虞万里认为,近年“有关论著虽不时涌现,然就中不得不以汪启明先生的《考据学论稿》为翘楚”“该书可谓有考源,有理论,有实例,予读者一种立体、全面的学科印象,既述历史,又度金针”“不仅是在总结考据历史,揭示考据特点,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中国学术史健康、深入地走向新的更高的境界”。
全球华人国学大典自2014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由岳麓书院、凤凰网、敦和基金会联袂主办,主题为“致敬国学,继承创新,文明互鉴,重建斯文”。获奖者中包括翻译泰斗许渊冲、历史学家许倬云、知名学者陈来、著名作家冯骥才等致力于传承、传播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贡献人士。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我校汪启明教授《考据学论稿》获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国学成果奖
相关推荐
- 第六届风险灾害危机多学科论坛在西南交大举办
- 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同心抗疫全面推进育人举措,努力实现思政工作提质增效
- 喜报:李群湛创新工作室被授予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
- 杨丹赴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调研工作
- 【共克时艰 交大战“疫”】西南交通大学学生党员助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战役
- 【共克时艰 交大战“疫”】后勤与基建管理处2月12日情况通报
- 杨丹校长会见攀枝花学院校长王曙光一行
- 西南交通大学举行2019级国际工程班开班仪式
- 党建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内在逻辑
- 西南交大本科生顾雨涵以第一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Applied Energy发表论文
- 双凤展翅飞 ——记峨边双凤村第一书记王文彬
- 学校召开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第一期上线培训工作会
- 西南交通大学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部分管理岗位的公告(2021年第4号)
- 西南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荣获国家大学科技园绩效评价“优秀”
- 西南交大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交流
- 材料学院杨维清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Nano Energy发表综述文章
- 西南交通大学五位教授入选致敬“四川百年百杰科学家”
- 沈火明教授主编的《工程力学在线试题库及组卷系统》出版
- 对话成都名师:《成都教育丛书》新书发布
- 西南交通大学校友之家正式揭牌
新闻公告
- 成都石室中学田间校长一行来校访问交流 03-16
- 西南交大召开中层干部大会部署2022年重点工作 03-15
- 2022年大学生入伍倡议书 03-14
- 吉利学院阙海宝校长一行来校访问交流 03-11
- 校领导调研指导后勤基建工作 03-11
高考招生
- 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