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电视台 中国教育报聚焦西南交通大学抗美援朝工程队
中国教育电视台:西南交通大学:铭记伟大胜利 传承伟大精神
10月30日,中国教育电视台《教育新闻直播间》节目以题为《西南交通大学:铭记伟大胜利 传承伟大精神》,报道了我校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活动。
报道中提到:近日,在西南交通大学,一场特别的展览让师生们久久不愿离去。抗美援朝期间,唐山工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师生积极响应,组建了全国高校中唯一一支抗美援朝工程队。从1951年到1953年,师生共181人次先后四次组织工程队三次奔赴朝鲜战场,参与修建了朝鲜境内的顺川机场、价川机场和开城机场,以及国内唐山机场和阜新机场共五座军用机场。工程队克服困难,顺利完成了这次国防任务,为志愿军争取战场制空权提供了基础设施条件,为最终取得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视频链接:http://m.cetv.cn/p/374107.html
中国教育报:一支特殊的抗美援朝战斗队伍
11月2日,《中国教育报》第5版以题为《一支特殊的抗美援朝战斗队伍》,报道了西南交通大学抗美援朝工程队的故事。全文如下: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在70年前的朝鲜战场上,有这样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身穿人民志愿军军装,冲锋在战场,但肩上扛的是经纬仪和绘图板;他们满脸书卷气,但像骁勇的老兵一样勇往直前;他们是大学生,也是战士,以后将成长为教授、院士。
这就是由西南交通大学(时称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简称唐院)派出的一支特殊的战斗队伍:抗美援朝工程队。
大学生奔赴战场,凭借的不仅仅是一腔爱国热血,还有扎实过硬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程经验。这批学生,早在奔赴朝鲜战场之前,就参与了唐山机场的修建工作。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侵朝美军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并出动飞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直接威胁到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中国经过反复权衡,在10月上旬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
朝鲜战争开始后,为捍卫我国领空,保卫首都安全,中央于1950年决定扩建唐山机场。西南交通大学(唐院)组建了由吴炳坤教授和刘福泰教授率队、以土木系1946级全体学生为主体的工程队,开进工地,住进工棚,承担了机场跑道的质量监督工作。土木系四年级同学因为全体参与施工,得到了锻炼,积累了经验,为奔赴战场打下了基础。
随着战事发展,战线逐渐南移,后勤运输线延长,中央军委决定在朝鲜境内修建飞机场,将作战范围向前推进。唐院积极响应,先后三次组建全国高校唯一一支抗美援朝工程队,奔赴朝鲜战场。
第一批工程队成立于1951年3月,由土木系1946级学生60人和10名教职工组成,班长王泽洲担任队长,阎焘任政治指导员,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第六工程大队。4月,工程队抵达朝鲜顺川修建机场。7月,顺川机场建成。8月,工程队奔赴价川修建机场。11月,价川机场竣工。12月,工程队凯旋。
第二批工程队成立于1952年4月,由土木系1946级学生20人、1948级学生20人和12名教职工组成。王泽洲任队长,景岩任政治指导员。5月抵达朝鲜,为修建开城和谈用机场做准备。8月,工程队奉命回国后分为两队,一分队赴北京,修建了铁道部宿舍和北京铁道学院部分校舍,二分队参与修建辽宁阜新机场。1953年3月,工程队返校。
第三批工程队成立于1953年7月,由土木系1946级留校学生,以及1948级、1949级、1950级学生45人和6名教职工组成,奉命赴朝鲜开城修建机场,队员分别在四个工区担任技术指导。因为开城机场建在稻田上,又恰逢雨季,排水清淤,困难重重。直到9月,工程队完成任务奉命回国。
从1951年到1953年,西南交通大学(唐院)抗美援朝工程队师生共181人次(134人),先后三次奔赴朝鲜,一共参与修建四个机场,包括用于前线作战的顺川机场和价川机场,非军事区供谈判用机场——开城机场,以及国内军用机场阜新机场,顺利完成了这一国防任务。
这其中,第一批工程队赴朝期间,我方尚未掌握制空权,敌机骚扰十分频繁。工程队任务最艰巨,条件最艰苦。队员们过江后,先坐火车,后乘汽车,白天隐蔽,夜间行路,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半个月才辗转到达顺川郡,旅途半月,工程队队员从未脱衣睡过觉。等真正开始施工,还要克服两道难关。
第一关是“生死关”:战争的残酷,是任何文字都难以描述的。这群从未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大学生,要完成任务,必须克服对战场,尤其是敌机轰炸的恐惧感。唯一的方法就是多学习、多观察、多了解,队员们逐渐掌握了敌机轰炸的两个规律:一是“打卡式”轰炸,早上飞机准点来,发现工程有进展就扔炸弹,傍晚准点飞走,晚上很少来。二是敌机攻击范围总在一条线上,而人们则是点,只要点与线不相交就是安全的——掌握了规律,就可以安心施工了。
第二关是“生活关”:在顺川,由于后勤保障极度困难,队员们长期吃不到蔬菜,以炒面充饥,很多人得了夜盲症。白天不能施工,机场修建不得不在夜间进行。视力模糊的队员们夜间施工经常摔倒,一晚上摔得鼻青脸肿的情况司空见惯。直到后勤保障有所改善,送来了黄豆等食品,队员们的夜盲症才逐步痊愈。
工程队积极参与机场的修建,为我空军争夺战场制空权提供了基础设施条件,为志愿军最终取得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战斗中,6人次立二等功、一个集体立二等功、33人次立三等功。
工程队队员在朝鲜战场上经受了困难的考验和炮火的洗礼,理论与技术得到了检验与提高,险恶的战争环境也锤炼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顽强拼搏的作风,他们在战场创造出零伤亡的奇迹,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迸发出极大的能量。
这些当年的交大学生,在战场上奉献知识与技术,以优质工程书写了战争胜利篇章,用实际行动诠释和展现了抗美援朝精神。在后来的工作岗位上,他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创造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母校的业绩。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当年的热血青年都已进入耄耋之年,有些已经永远离开我们。抗美援朝的经历,为这批当年的大学生,增添了人生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更为中国高等教育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报道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0-11/02/content_586208.htm?div=-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中国教育电视台 中国教育报聚焦西南交通大学抗美援朝工程队
相关推荐
- 学校与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中共西南交通大学委员会印发通知:要求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 清华大学刘书林教授为学校全体中层干部作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辅导
- 【光彩2019】土木工程学院:砥砺前行谱新篇 提质升位创一流
- 【守初心 担使命】西南交通大学表彰“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陈建同学
- 西南交通大学举办师德师风大讲堂暨党史学习教育宣讲
- Light成都办公室揭牌启用
- 【守初心 担使命】不一样的思政课!西南交大“青年讲师团”持续深入青年宣讲
- 【光彩2019】材料学院:“学深做实 严查真改” 推进主题教育出特色见实效
- 研究生院:聚焦改革谋发展 攻坚克难谱新篇
- 关于举行第二届“成都市养老机构进交大”联展的通知
- 西南交通大学好新闻奖评选(2020年度)获奖名单
- 周绍兵教授在2017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文)
- 温暖的“牵手”
- 重大科学发现,捕获迄今最高能量光子!西南交大参与LHAASO项目作出重要贡献
- 学校纪委召开全委会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西南交通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岗位公开竞聘公告(2021第5号)
- 教育部致全国大学生的一封信
- 我校张旭教授研究组在IJP发表梯度纳米结构TWIP钢本构理论研究新成果
新闻公告
- 成都石室中学田间校长一行来校访问交流 03-16
- 西南交大召开中层干部大会部署2022年重点工作 03-15
- 2022年大学生入伍倡议书 03-14
- 吉利学院阙海宝校长一行来校访问交流 03-11
- 校领导调研指导后勤基建工作 03-11
高考招生
- 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