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在全球战疫中树立科学的自由观
新冠疫情暴发至今,美国已成重灾区,截至5月11日,累计确诊病例已达136.8万。在此岌岌可危的时刻,却有部分美国民众打着“不自由毋宁死”的标语,大规模上街游行。此刻,个人自由似乎成为无往不利、无坚不摧的利剑,制造纷争摩擦,撕裂防控网络,挫败抗疫“合力”。在此全球动员、共克时艰之际,亟待把握自由的真谛,树立科学的自由观。只有把自由看作是对必然的超越、须以人民为中心、以责任担当来实现,才能避免自由滑向虚无主义的深渊,真正解决全球战疫的思想困惑与认识偏差。
自由是在实践中对必然的超越
对自由的认识差异是引发所在国政府和人民对抗疫战采取不同态度与行为的诱因。面对新冠疫情的蔓延与肆虐,有的国家防控物资、生活物资储备不足,国民捉襟见肘;有的国家在疫病面前犹豫不决,国民茫然失措;有的国家提出自然免疫,国民被迫接受“宿命”安排。全球疫情就像照妖镜,它照出了原本存在而未被凸显的对自由的认识偏差。究竟“何为自由?”恩格斯曾经指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到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就明确告诉我们,人的自由不是虚幻的,而是现实的;它不仅表现为对必然性的认识,更表现为积极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自由。在全球战疫中手足无措、无所作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一种对自由的认识偏差所诱发的结果。
屈从于必然的压制,就等于放弃对自由的追求。面对新冠肺炎这一“全球性流行病”,无一国家和个人可以幸免;木桶定律告诉我们,全球抗疫成功时间的早晚,取决于条件最差、技术最落后、成效最低的国家和人民的配合参与度。此时此刻,多一分迟疑不动、推诿懈怠、听天由命,就是以自由的名头沦落为“不自由”,而不是消灭对自由的压迫,在争取对疫情的压制和对病毒的消灭中实现真正的自由。全球要有此共识,在观念上,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团结合作,积极应对;在物质上,直面疫情和物资储备差异,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最大程度地发挥有限资源的效用;在技术上,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手段发挥支撑作用,监控病毒扩展趋势和情态变化;在研发上,加强科研攻关合作,加快推进疫苗问世。
自由是在实践中对必然的超越。疫病在国内暴发时,中国人民积极遵守政府提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原则,以科学的抗疫理念为导向,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疫情向全球蔓延时,在政府主导下专家们将病毒全基因序列信息等宝贵信息第一时间与他国分享,提供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等文件;国内疫情稳定后,在中国政府统筹安排下,专家们向有关国家和地区提供技术指导、医疗专家团队驰援等等。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义无反顾,敢做敢当,雷厉风行,高效生动地谱写了一曲在实践中超越必然奔向自由的战歌。
自由须以人民为中心
美国之所以成为重灾区,除了国民的预防懈怠外,更由部分政客滥用自由,一味追求政治私利所致:疫病初期忽视淡化威胁、宣扬种族歧视,迎合个人偏好牵制选票走向;疫病蔓延时以遵守个人理性选择为由,袖手旁观;疫病全面暴发时,炮制“解放”论,煽动愤怒,夸大摆脱一切束缚的激情。这是顺应和放纵了少数人和团体及时行乐的欲望而选择了“不生”。这种自由,无论是功利主义式对个人偏好和欲求的极端推崇,还是康德式对无干扰选择权的极致捍卫,都是形式上的、抽象的、个人主义式的自由。然而,直面新冠肺炎对全球的风吹浪打,必须保护“谁之自由”?
自由须以人民为中心。列宁要求每个马克思主义者时刻牢记:“对于自由和平等的任何议论都应当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哪一个阶级的自由?到底怎样使用这种自由?”这意味着自由是具体的、历史的。它有明确的立场,以人民为中心;有具体的内容,受不同生产力状况和被容许的范围决定。
病毒没有国界,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人类命运与共,休戚相关。此刻,舍弃个人私利、淡化个人偏好、压制个人激情、束缚个人选择,看似不自由。但是在全球突发危机事件面前,为了他人、集体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了全人类共同的善做出选择,恰恰体现了一种具体的、真实的和科学的自由观。每一条生命都值得尊重,各国和人民只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和全人类的生命安全尽责,汇聚成宏大的战疫“合力”,才能真正展现科学自由观的人民性的本质意蕴。
以责任担当实现自由
疫情发生以来,有美国青年宣称即便得了新冠肺炎,“到最后一刻,我也不能让病毒阻止我去派对”。有群体执着聚会引发病毒扩张;诸多国家拉起了严格的防控网却无济于事等。而中国、韩国和日本等东亚国家的地方政府和民众却能严格地执行国家和政府的防疫要求与禁令,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同样面对国家的号召和禁令,为什么有的国家国民积极配合、合作参与;有的国家国民消极干扰、对峙旁观?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如何实现自由”的认识差异。
自由以责任担当来实现。毛泽东指出,民主和自由都是相对的。那种无拘无束,无法无天的自由,在理论中是不存在的,在现实中也是有害的。它割裂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联系。人生而自由,但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故此,自由既要摆脱限制,又离不开限制。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限制就没有自由;没有以责任为担当积极地超越限制,也不可能实现自由。中国人民在抗疫中,4.2万多医务工作者逆行驰援湖北,舍生忘死;基层党组织人员作为纽带、作为服务员站立在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第一线,冲锋在前;14亿中国人民积极配合,春节期间宅在家中,外出时带戴口罩、保持距离,严于律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秉承集体主义精神,通过不同形式的责任担当,用信任和团结、配合与付出构筑了强大的战疫“实力”,奠定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自由基石。
没有责任担当的自由,是空乏、虚幻的自由。不能约束自己的人,不能称之为自由的人;没有责任担当的民族不是一个自由的民族。在和病毒的抗争中,没有任何一个人是绝对孤立的。人类只有严守自由的边界,才能守住自己和病毒区域的边界;只有保持个人自由与肆意妄为的距离,才能隔断病毒有效传播的空间。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全球战疫是一场艰苦卓绝的人类生命和自由的保卫战。中国人民用中国效率、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为科学的自由观做了完美注脚。我们坚信,人类只有树立科学的自由观,矫正“不自由毋宁死”的放纵、消极、抽象和虚无式自由观,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把自由的效率、合力、实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尽快战胜百年未遇的新冠病毒肆虐,闯出困厄、守望胜利曙光的到来!
(执笔人:罗敏 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光明日报:在全球战疫中树立科学的自由观
相关推荐
- 关于开展2021年度优秀校园媒体、优秀学生记者的评选通知
- 关于开展2021年西南交通大学教职工心理健康系列活动的通知
- 杨丹出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成立大会
- 关于开展2021年度校园好新闻评选的通知
- 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调研我校氢能轨道交通研究与产业化工作
- “秦”慰问 “食”帮扶:西南交大为教职工发放节日慰问品
- 西南交通大学部分中层领导干部岗位公开竞聘公告(2021第2号)
- 【光彩2019】研究生院:服务国家战略 提高培养质量 矢志铸魂育人
- 校长杨丹当选为四川省政协副主席
- 西南交大参与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抗菌材料和微生物控制研发
- 关于举办西南交通大学2020年度共青团工作表彰大会的通知
- 西南交大诚聘英才 锦城繁花邀君培栽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 省委教育工委、四川省教育厅专题报道西南交通大学发挥党外知识分子优势开辟“三全育人”新路径
- 西南交通大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交通车时刻表
-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远程复试有序开展
- 省大学生“生命之星”科技邀请赛在西南交大举行
-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2020新年晚会在九里校区精彩呈现
- 交融奋进·悦动新年——西南交通大学2020新年联欢晚会圆满落幕
- 党建网:“五个聚焦”构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机制
新闻公告
- 成都石室中学田间校长一行来校访问交流 03-16
- 西南交大召开中层干部大会部署2022年重点工作 03-15
- 2022年大学生入伍倡议书 03-14
- 吉利学院阙海宝校长一行来校访问交流 03-11
- 校领导调研指导后勤基建工作 03-11
高考招生
- 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
- 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