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竞技运动科学大会圆满落幕
本网讯 在北京冬奥会到来之际,为进一步总结科技助力奥运备战经验,推动我国竞技运动科学的发展,在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的指导下,由上海体育学院主办,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市人类运动能力开发与保障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体育科学学会体能训练分会承办的“第一届中国竞技运动科学大会”于2021年12月18日-20日举行,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副司长曹景伟、上海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李崟、上海市体育科学学会秘书长郭红生、原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田麦久教授、原上海体育学院院长姚颂平教授、原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院长王瑞元教授、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特聘研究员陈小平教授、上海体育学院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宇教授等应邀出席,此次论坛由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院长高炳宏教授主持。
李崟书记为开幕式致词,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以及近些年我校在竞技体育领域作出的优异成绩,并预祝本次论坛取得成功。随后,李崟书记和郭红生秘书长为本次大会专题报告主讲嘉宾颁发了聘书。田麦久教授作为嘉宾代表发言,指出竞技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引领,上海体育学院秉承多年来在体育科技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绩,举办首届中国竞技运动科学大会,将进一步推进我国竞技体育的科学发展。
此次竞技运动科学大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国内外运动训练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广大教练员、在校学生搭建了一个共同交流的学术平台。在会议期间,大家踊跃交流、深入沟通,共同助推中国竞技体育的科学发展。本次大会共分为“经典篇、创新篇和发展篇”三个专题。
专题一:经典篇
19日上午,原上海体育学院院长姚颂平教授主要从前苏联运动训练理论学科体系和构建中国特色运动训练理论体系的建议两个方面进行大会的主题报告,强调了从实践到理论,从局部到整体的逻辑思路,建议以“最好的运动成绩为目标,以发展竞技状态为核心,以严格的概念为体系框架”作为构建中国特色运动训练理论体系的建议。
原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田麦久教授主要从我国体育管理层面的大力推进、运动训练学经典著作的理论建设、运动训练理论的多层次多维度创新和运动训练理论对训练实践的科学指导四个方面进行大会报告的阐述。指出中国运动训练学的科学化进程必须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坚持守正创新,走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副司长曹景伟教授基于对前苏联经典的解读与近七十年运动训练学理论科学化的探索进程指出,我国已经逐渐在项群理论、科学选材、优势项目制胜规律和竞技能力的结构理论四个方面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为我国竞技体育的辉煌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专题二:创新篇
原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院长王瑞元教授以运动科学工作者的视角,审视回顾了运动生理学对运动实践的指导意义,用严肃的求索态度对经典运动生理学观点提出质疑,指出目前运动生理学在教学和研究上与运动训练实践脱节、运动生理和运动训练学科交叉机制尚未建立的问题,提出“神经-肌肉工作模式”才是运动的本质过程。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陈小平教授主要围绕当前运动训练的新模式、新理论与新方法展开主题报告,结合从科技助力到科技引领的角色定位变化,指出科学化的训练需要选择适当的训练刺激并持续合理地进行测试、诊断与评估,而当代竞技运动科学助力的形式主要包括运动关键环节的重大创新突破和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并且对未来运动训练提出了认识项目规律、把握训练负荷、创新训练方法三点建议。
国家级教练员、国家游泳队教练崔登荣指出在竞技体育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墨守成规、传统的训练方法相对过时,同时由于游泳运动本身属于基础体能类项目,长期重复、单调的训练难以使运动员突破瓶颈,只会降低训练效率。而通过创新思路与手段方法,更能帮助运动员突破极限,从而提高竞技能力。随后崔教练从理念、科学技术、手段、模式等方向展开,以优秀运动员张雨霏为例,结合自身经验对创新训练进行了详细阐述。
专题三:发展篇
19日下午,上海体育学院科学研究院院长 刘宇教授对神经生物力学增能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强调对于人体运动的理解离不开神经生理学和生物力学,而研究人体运动生物力学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运动能力。在报告中刘宇教授指出神经肌肉系统的活动是电和化学的耦合,而神经启动技术就是结合生物力学提高运动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并且目前已应用在康复、训练等不同领域。同时着重介绍了神经生物力学增能技术对于提高冬季项目运动员运动效率的相关研究与应用。
英国运动医学杂志(BJSM)高级副主编George Nassis教授基于已有研究,对未来竞技体育科学发展提出了自身的观点。在报告中指出随着竞技体育竞争日益激烈,运动员进行训练和比赛的压力会逐渐增加,其身体和神经的疲劳也会因此加重,因此在未来竞技运动科学发展中运动员的训练、恢复、监控、评估也应据此进行相应的调整。并从新型训练和恢复方法、新技术、人工智能和新技术的整合、新的方向四个不同方面展开思考。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院长高炳宏教授就对竞技运动科学的理解与发展为主题进行了报告。在报告中高炳宏教授指出技术、心理调控、身体能力是竞技能力的三驾马车,“三驾马车“的有机统合才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并提出未来竞技运动科学发展中,应全面改善基础体能,依据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树立运动能力长期发展思想,并且形成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复合型科医团队联合科技助力新模式。
此外,本次大会期间还举行了竞技运动科学发展研讨会,除大会主讲嘉宾外,还邀请到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吴瑛教授,以及上海市体育科学学会秘书长郭红生一同参与,研讨会由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院长高炳宏主持,与会专家围绕“竞技运动科学”的概念、内涵与发展方向展开交流。
本次大会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线上同步直播累计观看人次超过6万。本次大会的举办,从学科交叉融合的角度对竞技运动科学的发展进行了剖析,为参会者带来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的“双丰收”,不仅提升了参会者的业务水平,也进一步加深了参会者对于竞技运动科学的理解。
[撰稿/项晓琰 查晓璐 摄影/王鑫 於穆容]
[报送单位/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责任编辑/董杨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首届中国竞技运动科学大会圆满落幕
- 上一篇:范维澄院士来校讲座
- 下一篇:2021年上海体育学院运动会乒乓球比赛圆满落幕
相关推荐
- 成都体育学院代表团赴我校交流访问
- 用好党史大教材 讲活思政大课堂——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讲话精神暨党史学习教育进课堂集体备课会
- 市委党史学习教育第六巡回指导组到我校开展延伸指导
- 学校召开“十四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报道】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 运动科学学院开展学术交流大赛、优秀导学团队评选系列活动
- 我校获2019年杨浦区爱心暑托班多项荣誉
- 我校研究生蔡颖颖、中乒院教工党支部获评全国荣誉称号
- 共青团上海体育学院第十六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 我校在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再获佳绩
- “一金二银三铜”——我校自行车队市运会首创佳绩
- 《蔡龙云》亮相第七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并获优秀剧目奖
- 传艺学院启动专题系列学术工作坊
- 我校举行消防安全讲座与培训
- 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与机关第一党支部联合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学习
- 我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荣获2019全国高校优秀新媒体评选“优秀运营创新奖”
- 2021年上海体育学院辅导员主题班会展示活动顺利举行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系列报道】我校召开领导班子“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交流会
- 坚定跟党走,奋进新时代:我校学子全情参与本市“一二·九”运动85周年主题集会
- 传艺学生党支部开展“行走的党课”四史教育学习
新闻公告
- 我校专家受邀主讲上海市政协主题活动 03-04
- 奋力推进“双一流”建设 我校教代会工代会隆重举行 02-25
- 校领导慰问国家拳击队 02-21
- 我校召开新学期学生思想动态座谈会 02-21
- 我校举行新学期升旗仪式 02-21
高考招生
- 2018年上海体育学院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上海体育学院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体育学院2017年中国乒乓球学院招生简章 08-05
- 上海体育学院2017年舞蹈编导专业招生简章 08-05
- 上海体育学院2017年表演专业招生简章 08-05
- 上海体育学院2017年学生乐团招生简章 08-05
- 上海体育学院2017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招生简章 08-05
- 2017年上海体育学院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