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育学院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体育学院 > 新闻公告 >

上海体育学院第三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建设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2020-12-02 0 新闻公告 来源:上海体育学院新闻网

本网讯  2020年11月28日,由上海体育学院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上海体育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建设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三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图文信息楼报告厅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小学等单位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上海体育学院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崟出席会议,上海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潘勤致开幕辞并主持大会主旨报告。

 

潘勤在致辞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工作,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谋划、推动体育事业改革发展,提出了“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战略。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强调了体育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对体育未来发展描绘了美好前景。

潘勤强调,举行“第三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建设学术研讨会”,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动《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落实,助力我国体育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上海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刘兵教授和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冉教授分别作大会主旨报告暨“闻道讲坛”第三讲和第四讲。刘兵教授以《上海大学<体育中国>思政课程建设的缘起与发展定位》为题目,结合上海大学“体育中国”思政课程建设的实践,讲述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举措与方法,并对“体育中国”课程思政未来的定位与发展进行了进一步的规划和展望。李冉教授以“建设体育强国,培育强国精神”为主题,提出了体育发展应该以共享性作为基本的价值立场,体育应该真正的服务于人民;同时要有不惧挑战、突破自我、团队合作的体育精神和体育信仰,深入浅出地研究探讨了如何培育强国精神以及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育强国。

下午,学术研讨会设置了“中国共产党体育思想研究”、“新发展阶段体育强国建设研究”两个分论坛。“中国共产党体育思想研究”专题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速继明主持,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丁冬汉教授、上海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资博教授、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时维金副教授、上海体育学院期刊中心张业安副编审分别作了主题发言,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胡绪明教授、《思想理论教育》编辑部周家雅老师分别作了专家点评。“新发展阶段体育强国建设研究”专题论坛由上海体育学院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机关党委书记匡淑平副教授主持,南京体育学院彭国强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丽萍副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邰鹏峰副教授分别作主题发言,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芳教授、上海市委宣传部舆情处屈涛老师分别作了专家点评。来自各个学科和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各抒己见、踊跃发言。

本次学术研讨会还以“大中小学体育德育一体化研究”为主题,设置了“体育德育学术对话会”,由上海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马焕主持。会上,山东大学(威海)行政管理系主任孙卓华教授,上海梅陇中学特级校长、高级教师卫洪光,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初级中学书记、高级教师陈前,华东师范大学张震副教授等分别围绕大学体育机构治理、初中体育学科育人、中小学体育德育价值与实践、体教融合的教育哲学意蕴等主题作了发言。上海世外教育集团中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正高级教师杜淑贤,上海体育学院高教研究室研究员杨琼分别作了专家点评。

此次研讨会旨在为专家学者提供思想交流的平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在理论上的纵深发展,是深入学习和落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今年9月在京主持召开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十九大和十九大五中全会精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要求的重要举措,对推动解决体育强国建设中的重大理论、政策和实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雅埙 摄影/陈熙]

[报送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董杨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上海体育学院第三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建设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