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书院精品在线课程《关中文化十八讲》上线
习总书记来陕考察时强调,要加大文化保护力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中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关中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讲话精神,挖掘利用关中丰富的历史和精神文化资源,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中文脉,推动“关学”和“关中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关学宗师张载诞辰千年之际,我校哲学书院在陕西省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在学校教务处、研究生院等各部门的支持下,整合全校优质师资,汇聚名家,联合打造《关中文化十八讲》精品在线课程,向先贤致敬,向优秀传统文化致敬!
全面呈现关中文化精髓,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关中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先秦时期,这里是享誉天下的“天府之国”;汉唐时期它曾作为主流文化而星光璀璨;北宋之后,关中文化更是成为中华大地最有影响力的地域文化之一。由张载创立的关学学派,与濂学、洛学、闽学鼎足而立,其学说中的“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等内容,是中华传统文化宝贵的精神遗产,尤其是著名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更形塑着千百年来中华儿女的价值取向、精神气质和人文理想。在当代,关中文化依然熠熠生辉,儒、释、道、法思想影响深远,饮食、建筑、民俗、文学独树一帜。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书院是全国首家以学科命名的书院,书院通识课程课程建设是书院的中心工作。《关中文化十八讲》作为哲学书院通识核心课程之一,以周秦、汉唐、宋明清三个阶段为主要侧重点,以历史地理、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三大模块为铺排,广泛吸收关中文化最新研究成果,精选最有典型意义的关中叙事,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展现源远流长、独具魅力的关中文化,从整体上呈现关中文化的全貌,这无疑有助于我们增进对关中文化的认知,增深对关学思想的体悟,进一步彰显对关中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自信与精神共鸣。
合力打造特色“金课”,创新文化育人
关中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最鲜活呈现,涉及到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民俗、地理等多个学科领域。为此,哲学书院从建课开始,就坚持跨学科的视野和多元共建的理念,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高规格、高起点地打造精品课程。本课程由陕西师范大学关学研究院院长丁为祥教授和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哲学书院常务副院长袁祖社教授共同主持,文学院教授胡安顺、李继凯、傅绍良、朱鸿、吴言生、李永平,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王晖、于赓哲,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刘学智、许宁、曹树明,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岳大鹏,美术学院教授高明,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向辉,以及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潘存娟等17位专家学者重磅加盟。师资队伍中,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学科领军人才,有学校文科资深教授、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原图书馆馆长,有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有百家讲坛主讲教师,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主持人,每位主讲人在关中文化领域均有独特的建树,阵容之强大,底蕴之深厚,影响之深远,堪为师大课程建设史之最。此外,课程还组建了由青年教师石碧球、尹兆坤、江求流、王文琦、李忆兰、高洋和文学院研究生赵绒绒、阿丽玛构成的助教和助理团队。
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前期,书院与陕西广电丝路影视公司合作,通过大量实景和现场拍摄、远近虚实处理等方式,以优良的品质、精心的制作,力图使课堂画面唯美、气韵典雅,声情并茂地呈现出关中文化的内涵和底蕴,引人入胜。正式开课后,课程助教将组织学生通过“课外实践课”、“小组研讨课”等教学形式,不断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思辨能力提升,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构筑文化传承基地,担当时代使命
作为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试验区,哲学书院的核心育人使命是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承。书院秉承重专业融通与综合素质培养、重理性精神与批判性思维能力训练、重开放性国际视野与创新意识规训、重优良心智与健全人格养成的人才培养理念,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助力。自2019年6月正式挂牌以来,哲学书院在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将延续中华传统文化的关中脉络,推动关学与关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为责无旁贷的职责和使命,认真做好关学与关中文化的研究与传承工作。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科研教学、文化推广、对外交流,扎根关中大地,围绕关学和关中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探索以书院制推进大学通识教育的改革发展路径。先后成立了“关中文化研习社”学生社团和“乡约家礼工作坊”;2020年暑期,同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组成联合实践团队,开展“关中文化之旅”暑期游学会讲和专题调研,组织了关学和关中文化传承的田野考察和系列活动;与陕师大附属中学共建“关中文化传承基地”,组织开展有关传承项目的系列主题活动和现场实践体验活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育人功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中文化十八讲》课程充分利用关中地域文化资源,搭建关中文化育人平台,将关中文化的育人元素融入学生创新发展、成长成才的全过程,构建以关中文化为着力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体系,更是充分体现了书院在文化传承和综合育人方面的积极探索,彰显了书院在弘扬和传承关中文化中的使命和担当。在今后的建设中,哲学书院将始终坚守文化传承目标,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在课程建设、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要锐意改革,创新实现关中文化的现代性转化,建设具有师大特色的现代大学书院制度,使哲学书院真正成为我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一张靓丽名片。
文化的相逢见证了人类的进步。《关中文化十八讲》不仅愿为关中学子,更愿意为国内外的远亲近朋,打开一扇地域文化的彼此交流与相互了解之窗。目前本门课程已经正式在中国大学MOOC网站正式上线,广大师生可以通过登录慕课网站观看学习。
登录网址: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SNNU-1460444163?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iphoneShare&utm_campaign=share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哲学书院精品在线课程《关中文化十八讲》上线
相关推荐
- 陕西省首届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决赛在我校举行
- 李忠军深入本科课堂听课并与教师座谈
- 我校参加全国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教学联盟成立仪式
- 党怀兴赴化学化工学院听取2017级化学及应用化学专业实习总结汇报
- 【初心·使命】杨祖培副校长主持召开预算绩效管理专题调研会
- 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班子第八次集中学习研讨会
- 出版总社刘东风荣获出版行业个人最高奖:韬奋出版奖
- 学校召开巡察工作领导小组2021年第二次会议
- 程光旭书记出席海南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庆祝活动并做主旨报告
- 学校召开校园安全工作会议
- 我校《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9年度学术影响因子继续稳步提升
- 【学院快讯】文学院举行2019年学术年会
- 第十八届华人运动生理与体适能学者学会年会暨学术大会在我校举办
- 《陕西新闻联播》: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深入我省基层单位宣讲
-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党委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六专题研讨会
- 陕西师范大学召开丝绸之路教师教育联盟工作协调会
- 让党员更有引领感: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扎实推进“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 我校荣获“我是中国研究生”主题宣传活动优秀组织奖
- 产业与对外合作处、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领导班子召开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
- 第十四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及第二十二届全国高师物理化学(含实验)教学研讨会开幕
新闻公告
- 李贵安赴陕西部分区县对接基础教育工作 06-14
- 马晓云赴青海对接基础教育工作 06-11
- 董治宝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接基础教育工作 06-10
- 马博虎赴甘肃对接基础教育工作 06-09
- 教育部专家组来校调研信息公开工作 06-08
高考招生
- 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招生章程(2015年)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本科和高职招生章程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