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新闻公告 >

浦东院士讲坛暨2018手性药物院士论坛举行

2018-05-18 0 新闻公告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新闻网

群贤毕至  共商中医药发展大计
浦东院士讲坛暨2018手性药物院士论坛举行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迫切的需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予科技创新更高期待,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更需要科技创新来提速。

为凝聚最广泛的智力资源,深入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和“双一流”建设,助力上海、浦东未来产业战略布局和科创中心建设,浦东院士讲坛暨2018手性药物院士论坛于5月18日在我校圆满举行。论坛由我校主办、我校创新中药研究院和中科院院士上海浦东活动中心联合承办,来自行业内的四百多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和科技工作者参会。论坛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凯先主持,我校校长徐建光致欢迎辞,校党委书记曹锡康致闭幕辞。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现代医学快速发展,变革突破的能量正跃跃欲试,作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我国数千家制药企业生产的化学药品中,仿制药占比较大。随着药企对创新药研发和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中国创新药物已走到面临突破的重要关口。论坛特别邀请到了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名誉校长桑国卫作《2018国家创新药专项进展及十三五展望》主旨报告。

本次论坛延续了浦东院士讲坛“高层次、有特色、受欢迎”的品牌活动特点,共有八位两院院士亲临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健、陈芬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郭子建、岳建民围绕“手性药物合成”从源头创新、药理药效、中药活性、工艺进展等多方面,对中草药的手性创制作了介绍和总结,从多学科、多角度对目前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发展方向提出中肯的看法和宝贵的建议。

中科院院士林国强介绍,手性分子就好比是人的双手,左手和右手不能完全重合;分子不能与其镜像重合时,该分子就是一个手性分子。手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氨基酸、蛋白质、糖、DNA都是单一手性的。手性化学在药物领域的研究和成果转化目前已取得丰硕成果,如抗肿瘤新药吉西他滨、抗组胺药西替利嗪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等专利的转化,广泛惠及患者,总销售额近80亿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手性药物是医药发展前沿领域和全新的发展方向,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正是科技工作者为中医药寻找创新的机会和发展的途径所做的一次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未来的发展将会印证本次会议提出的有意义、有远见、有创见的主张。与会专家代表在会议期间还参观了手性药物研究中心。

论坛开幕式期间,我校创新中药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桑国卫、陈凯先、林国强和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主任唐石青,浦东新区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顾兵,以及学校党政领导共同为研究院揭牌。该研究院由林国强担任院长,是我校科技创新型科学组织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基地,定位于面向中医药行业发展,为中药研发及技术创新提供支撑平台,培育孵化、自主研发创新中药,同时面向临床常见疾病诊疗,开展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为中医药精准治疗的疗效提升提供专业化的国际联合创新研究柔性合作平台。研究院将聚焦国际合作发展,发挥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及协同创新优势,加速创新中药临床前研究并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在高水平大学建设、“双一流”建设中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驱动作用。(创新中药研究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浦东院士讲坛暨2018手性药物院士论坛举行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