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跨文化沟通与语言能力建设国际研讨会在校举行
12月21日,由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上海财经大学-赫尔辛基大学联合跨文化研究中心协办的“一带一路”跨文化沟通与语言能力建设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语言研究青年学者海上论坛在我校顺利举行。本次国际研讨会以“一带一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国家战略为背景,聚焦跨文化沟通与语言能力建设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主要围绕“一带一路”跨文化沟通研究、组织机构与跨国企业(多语)语言能力建设、跨文化与多语教育等热门议题展开研讨。会议汇聚了国内权威学者、知名青年学者、(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以及国内外期刊主编,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开幕式上,我校党委副书记朱鸣雄教授、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兼首席科学家李宇明教授、新南威尔士大学高雪松教授致辞,我校外国语学院院长乔晓妹教授主持。
朱鸣雄教授充分肯定本次会议的召开正当其时,期待会议汇聚全球智慧,提升高校教育国际化的水平和能级,助力跨文化领域的合作研究、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智库建设,为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李宇明教授指出当今世界国际规则不断发生重大变化,语言学学科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语言学可利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项技术实现跨学科发展,且应更加重视我国对公民语言能力的培养。高雪松教授介绍了由国内外知名学者牵头建立的国际青年应用语言学者联盟及其近几年的高质量学术活动,联盟致力于推动中国学者的国际发表,让国际学界有更多中国声音。
研讨会共设十三个主旨发言。上午设有六个主旨发言,用中文举行。首先,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兼首席科学家李宇明教授深入分析了中国语言政策发展面临的“两个共同工体”构建、人工智能时代、以及中华文化弘扬和中国经济发展三大新形势。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魏晖研究员主要从个体、机构、国家三个层面就“一带一路”语言文化交流能力进行了分析。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王立非教授指出我国的跨国语言管理研究的五个发展方向,并且依据最新研究成果构建了我国企业走进“一带一路”的跨国语言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沈骑教授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家外语能力建设的范式变迁、提出全球治理新时代应建构以资源范式为主的国家外语能力建设新范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伟教授调研了国际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期间中文语用能力的习得发展,研究表明留学生在不同领域的语用能力发展受到留学时间、二语水平、与母语使用者的接触等多方面影响。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赵珂教授通过三个个案研究探讨中国双语及多语跨国公司的语言管理,指出公司之间与内部均存在不同的语言信念以及跨国公司在实施语言政策时使用的主要语言管理策略。
下午设有七个主旨发言,用英文举行。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应用语言学中心主任李嵬院士在报告中结合语言景观和语言政策的研究,聚焦目前受关注较少的书写混码现象,讲述了文字系统和文字书写混码现象的重要社会文化和政治含义。英国伦敦大学Birkbeck学院院长助理祝华院士结合对中国性讨论文献的批判性概述和对某国际品牌争议性广告的分析,提出应采用基于历史的跨文化视角,关注权力不平等在历史、人们的记忆以及期望的浸润。英国华威大学Malcolm N. MacDonald教授对源于后殖民研究的第三性、第三文化、第三空间等相关概念在跨文化领域的产生、修正、与语境重置展开讨论。他还结合对目前中国跨文化现象的观察指出第三性这个概念的现实意义。英国巴斯大学Xiao Lan Curdt-Christiansen教授介绍了巴斯大学新成立的中国与东亚教育研究中心的目标与战略,并着重介绍了中心语言与教育小组的主要研究活动,指出探索中国和东亚教育发展意义和潜在成果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高雪松教授和澳门大学龚阳博士从教师身份的视角探究在跨文化教学语境中对外汉语教师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实践,发现教师们的教学策略与他们的社会文化身份与职业身份有密切的联系与互动。复旦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郑泳滟教授调研了母语为汉语、第一外语为英语的学生学习西班牙语的动机,分组对照研究发现自愿学习者多呈现实现多语自我的积极性,而非自愿学习者的动机则主要受到英语普及化以及国家外语政策的影响。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李茨婷教授和研究生李文栋调查了在中国留学的国际学生的社交网络对他们语用选择的影响,发现为了趋同或偏离汉语规则,参与者在使用、拒绝使用或创新修饰语中呈现了充分的主观能动性。
在主旨发言结束之后,大会开设参会者与期刊主编对话环节,参与此环节的嘉宾有SSCI一区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ism and Bilingual Education 主编李嵬教授、SSCI一区期刊Languag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主编Malcolm N. MacDonald教授、SSCI一区期刊System主编高雪松教授、CSSCI期刊《语言文字应用》执行主编叶青编审、CSSCI期刊《外语教学》副主编刘锋博士。与会者踊跃参与,就期刊文章的质量把控、跨学科文章的发表等方面提出问题,五位主编从各自不同的期刊角度出发回答了问题,并且与与会者开展了富有建设性的讨论。
闭幕式上,我校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赵珂教授主持并致辞,本次会议是一场高密度高质量的学术盛宴,为与会者提供了跨文化研究与实践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方法,是开展国际广泛对话、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实践。会议汇聚中外智慧,聚焦前沿话题,现场学术氛围浓郁,与会代表积极探讨、热情互动,以学术研究为引擎,对接国家战略、社会服务和企业需求,旨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相通、民心相通、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供稿、供图:陶坚、杜旭佳 编审:张勃欣 收稿日期:2019年12月23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一带一路”跨文化沟通与语言能力建设国际研讨会在校举行
相关推荐
- 边疆之行读懂真实中国 脱贫路上谱写奋进凯歌——创新党史教育形式 上财党校学员聆听“大西北到大西南的行走记忆”
- 青年逐梦,明德笃行 ——2021年明德·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训练营顺利开营
- 上海财经大学顺利举办“世界顶尖辩手英语思辨与跨文化沟通集训营”
- 上海财经大学发布《中国深化增值税改革实施效应2019年度分析报告》
- 上海财经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实地研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资本市场的建立”
- 九三学社上海财经大学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
-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举办信息素养提升系列培训
- 我校学子荣获第23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决赛全国特等奖
- 16岁新生、双胞胎姐妹花 上海财大“小叶子”集结进博一同追梦
- 进博会志愿者丨“小叶子”正式上岗第一天:服务WTO小型部长会议,大多是上海财大的小叶子
- 我校学生团队获第一届阿里云基础设施供应链大赛亚军
- 学校关工委召开2021年“读懂中国”活动培训会
- 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带动引领作用
- 忆峥嵘岁月 品国粹之美——现代京剧《沙家浜》首登上财舞台
- 上财学子荣获2019上海市大学生模拟求职大赛三等奖
- 进博会志愿者丨上财校长走进“四叶草” 给上财“小叶子”们上情景思政课
- 【奋斗的我 最美的国】2019级新生党课:传承、奋斗、家国情怀 ——公共给经济与管理学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 学校召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工作部署会
- 【科学·人文大讲堂】宇宙大爆炸和太阳系外行星的发现——解读2019诺贝尔物理学奖
-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市社会经济指数系列发布:今年第一季度上海市消费者信心指数明显回升
新闻公告
- 学校全面开展在线教学,共同战“疫”,全力守“沪” 03-16
- 学以致用让信息“跑”起来 03-15
- 上财师生创建两份共享文档,传递城市高效与温度 03-14
- 学校召开第七轮巡察动员部署暨培训会 03-10
高考招生
- 上海财经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财经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财经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财经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财经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财经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财经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财经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财经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财经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