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举行鲁迅文学作品解读讲座
10月13日18时,图书馆七楼学习共享空间多媒体休闲区,中文系吴炫教授带领在场近百名同学,对鲁迅文学作品进行了一番精彩的穿越性解读。本次讲座是“人间鲁迅,民族脊梁”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逝世85周年系列读书活动专题讲座的第一场,讲座主持人、图书馆阅读推广部刘金涛老师开场介绍道,这个系列读书活动由上海财经大学中文系、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联合悦读书友会举办,是学校通识经典阅读活动的组成部分,也是图书馆多元主体、融合媒体立体阅读推广的一次尝试。
主讲人介绍
吴炫,文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哲学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原创》 主编。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他建构了否定主义理论体系,涉及文学批评学、文艺学、美学、哲学,出版著作20部,编著17部,发表论文370余篇。
吴炫老师首先指出了,对于鲁迅先生的作品,一定要从整体上加以考察。要关注整体作品的矛盾性,才能把握鲁迅的批判创造性思维。吴炫老师指出,这种批判创造性的思维贯穿了鲁迅先生的生活、思想和作品的方方面面。鲁迅先生既是一个“孤独者”——与整个世界为敌、对于一切都毫不留情地批判,又同时是一个“创造者”——敢于直面现实,并且致力于改造世界。
其次,谈到鲁迅先生的小说,吴炫老师指出,每一篇小说都展现了一类人的缺陷和困境。如,《孔乙己》揭露的是旧时代知识分子的弊病,即整个儒家的文化系统与时代的格格不入。《伤逝》则探讨了启蒙青年问题,鞭鞑他们机械地学习和应用西方的思维却不进行反思的肤浅行径。在此基础上,吴炫老师强调了批判性思维和批判创造思维的区别,认为中国文化的现代性重构是信仰的重构。
此外,吴炫老师也提到了鲁迅先生小说中鲜有的正面人物的形象。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在吴炫老师看来,代表的是一种尊崇生命力的传统。《故乡》中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代表的是一种对于未来的期望和希望。《一件小事》中车夫的行为,则代表着一种同样出自《山海经》的品质:关爱。关爱,在吴炫老师看来,是一种出于原初的自然状态中最为重要概念之一。这种对于生命的朴素的、非功利的关爱,体现在中国一切伟大的文学著作中。
由此,吴炫老师引出了潜藏在鲁迅先生文章中的哲学命题:中国的文化应该如何重构?来自于《山海经》的富有生命力的哲学如何在儒家文化的世俗性、功利性哲学统一?吴炫老师表明,这是每一个当代青年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从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中升华,吴炫老师紧接着阐述了中国文学创造的的基本结构:尊重-审视-改造,并以《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为例,说明了这样的解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但吴炫老师并非从仰视的角度来看待鲁迅先生的作品,而是贯彻了哲学的批判和反思的思维,指出了鲁迅先生的不足之处。首先,吴炫老师认为,作为文学家的鲁迅先生遮蔽了作为哲学家的清晰性和明确性。哲学家不应当藏拙,而应当构建明确而完备的哲学体系。其次,吴炫老师认为鲁迅先生对于底层百姓,始终没有怀有一种拥抱的态度,而只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地为他们宣判了死刑。而改造批判对象,首先应当接纳和拥抱批判对象。
最后,吴炫老师语重心长地谈及了与同学们密切相关的教育问题。鲁迅何以成为鲁迅?批判创造性思维如何形成?这是每个教育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吴炫老师认为,唯有尊重生命本身的体验,才能成就鲁迅先生,也才能使我们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最后由刘金涛老师对吴炫老师的讲座做了总结:吴炫老师穿越古今、纵横东西,对鲁迅作品进行了细致的穿越性解读,天马行空,却也有迹可循。吴老师将鲁迅定位为具有哲思的文学家,聚焦于哲学和文学的中心问题“人的问题”。鲁迅先生以批判创造性思维思考中国国民性的问题,寓“立”于“破”,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也“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尽管鲁迅作品中批判性更多于建设性,但是不破不立,细致分析鲁迅文学作品中正反对立、明暗交织的意象营造,可以看到,在表达生命力的建构上,我们反抗绝望的信念。
(供稿:张竟天(学) 编审:任斌 收稿日期:2021年10月14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图书馆举行鲁迅文学作品解读讲座
相关推荐
- 大学创新创业教材有了“上财方案”
- 教学时刻在线——外国语学院“云端”课堂丰富多彩
- 【大学生征兵故事】①黄宇飞:为中美两军演练当翻译,要做这些事
- “汲取历史智慧,担当育人使命”—— 学校2021年度中青年干部教师、教工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开班
- 我校学子杜雨馨勇夺亚洲国际象棋业余锦标赛冠军
- 吹响劳动教育号角,践行服务育人使命 ——上海财经大学新生宿舍“养成教育”小记
- 学校全面开展在线教学,共同战“疫”,全力守“沪”
- 2021年第三季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市社会经济指数系列发布
- 校党委中心组举行学习(扩大)会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应邀作辅导报告
- 上海财经大学发布第三季度上海市社会经济指数
- 毕业季 | 上财为2021届毕业生举行外滩之窗亮灯活动
- 小我融入大我,青春告白祖国——2020大学生暑期挂职锻炼进行时
- 新年新部署,聚力再出发——学校召开课程思政专项监督汇报会暨双月座谈会
- 学“四史”回眸百年中国股票史,抓思政放眼科技金融未来??——《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班实践教学活动后记
- 明德聚力,共育英才——2021年“明德”青年领导力训练营开营
- 【长三角国际论坛 】分论坛三:“公司金融与金融市场”顺利举办
- 上财报告建议:降准降息应是未来一个时期内的政策选项
- 在博物馆、烈士陵园里上党课,青年学子“沉浸式”接受党史学习教育
- 我校学子荣获第23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决赛全国特等奖
- 高扬信仰风帆 练就过硬本领 ——记我校明德·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训练营暨第二十一期团校
新闻公告
- 学校全面开展在线教学,共同战“疫”,全力守“沪” 03-16
- 学以致用让信息“跑”起来 03-15
- 上财师生创建两份共享文档,传递城市高效与温度 03-14
- 学校召开第七轮巡察动员部署暨培训会 03-10
高考招生
- 上海财经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财经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财经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财经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财经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财经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财经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财经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财经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上海财经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