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财经大学 > 新闻公告 >

专家:中美两国的博弈本质是一场改革的赛跑

2021-04-20 0 新闻公告 来源:上海财经大学新闻网

4月17日,“国际经济合作动向与抉择”研讨会在上海财经大学科技园举行。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信元教授致开幕辞。

与会专家认为,中美贸易摩擦与新冠疫情的双重冲击,导致全球范围内国际经济合作不确定性大大加强,全球产业链面临重构,经济与金融系统性风险上升,世界贸易体系和全球经济治理遭遇重大挑战。在此背景下,通过国际协同合作,探寻化危为机的出路,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吉林大学横琴金融研究院/珠海市横琴新区智慧金融研究院院长李晓教授认为,当前国际关系呈现出三点变化:第一,国际关系主体的扩展对主权国家对外关系提出许多新的挑战;第二,一个国家越是深入地嵌入到国际关系网络中,国家利益就越是一个被“国际社会化”的因变量;第三,大国政治合作是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此,他认为,中美两国的博弈本质是一场改革的赛跑,两国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寻求并达成更大范围的共识,无论是对其自身,还是对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袁志刚教授认为,当前全球经济总体呈现出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日本化趋势”。从长期来看,强调“共容”的现实主义全球化发展趋势是被期待的。在全球经济大变局之下,建立在主权国家差异基础上的现实主义全球政治经济架构与治理是最好的选择。从短期来看,全球商品供给趋于无限弹性以及全球超大规模基建投资缺乏等因素抑制了成本推动型通胀。但是,全球疫情防控不同步引发供给弱于需求导致的短期需求推动型通胀仍有可能。中国经济潜力巨大,优势明显,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应积极做好应对。

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经济系田国强教授指出,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新冠肺炎疫情使这一变局加速演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系列重大外部风险。面向未来,中国需要进一步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深化高层次国际经济合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中,有三个着力点:一是加速与国际更高标准的经贸和投资规则体系的对接,倒逼国内经济改革深化,为新发展格局构建提供规则制度基础;二是以市场、民企为主导,大力推动第三方市场合作,积极维持区域和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安全,促进经济利益共同体建设;三是借新冠疫情带来的数字技术场景化应用普及以及新能源变革,面向世界拓展数字经济和新能源经济合作,促进经济新旧动能转换。

联合国贸发会议资深经济学家梁国勇博士认为,新冠疫情可能会对世界经济带来长期负面影响,全球化进程或将进一步弱化。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经济发展阶段跨越期、国际经贸摩擦高发期、新冠疫情冲击恢复期“新三期叠加”。为此,要进一步提高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灵活性,充分考虑南北方经济的差异;要提高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对外兼容性,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经贸新规则的制定,并适时改革和完善国内经济体制。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鲍晓华教授认为,面对全球经贸格局的变化趋势,要推动我国经济全球化战略从“客场全球化”走向“主场全球化”,以内需为根本构建中国的开放战略,加快形成以我国为核心的“互利共赢”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同时,平衡好安全与开放之间的关系,重构我国产业链。此外,作为连接国内和国际循环的一个重要节点,进博会将成为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要充分发挥这一开放平台在新形势下的新使命。

会上,还举行了上海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合作研究院”更名揭牌仪式。该院前身为上海财经大学“全球经济与金融研究所”,未来将整合国际经济合作领域的研究力量,发挥跨学科优势,重点围绕国家全面深化对外开放中面临的重要议题展开研究。

本次会议由上海财经大学主办,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合作研究院、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承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专家:中美两国的博弈本质是一场改革的赛跑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