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再加力 乘势而上绘新篇——机关部处及业务单位代表热议学校中层正职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
7月9日学校举行了中层正职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校党委书记王建国深入分析了“十四五”时期的时代特征和学校面临的重大机遇,重点部署了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和下半年重点工作。校长李言荣重点围绕学校“十四五”规划目标与使命、思路与方法、抓手与举措进行了系统阐释,并就做好第五轮学科评估和双一流一期验收工作等提出明确要求。大家一致表示,此次研讨班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目标明确、紧扣实际,进一步凝聚了共识、提振了士气,为学校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会后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十三五”完美收官,为“十四五”漂亮开局,全面推动学校“两个伟大”以更快速度、更高质量向前迈进。
人事处(教工部、人才办)处长胡兵表示,学校中层正职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召开意义重大,高瞻远瞩。王建国书记的讲话深刻分析了“十四五”期间学校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科学分析了全球变革趋势和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李言荣校长的讲话紧密结合实际,系统阐释了“两场大考”的具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会议为人事处(教工部、人才办)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明确了目标与方向,人事处(教工部、人才办)将继续贯彻落实好学校各项工作部署,积极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在变局中开创新局,积极完善人才工作及资源环境配置,为人才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拓宽思路,多措并举涵养人才“蓄水池”,实现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新的增长突破,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人事处(教工部、人才办)也将提高站位,压实责任,协调配合,全面推动学校“两个伟大”建设以更快速度、更高质量向前迈进。
社科处处长傅其林表示,王建国书记的讲话深入分析一流的大学发展机遇,突业党建与事业发展。李言荣校长的讲话强调做真学问、真科研,提出加大马力推进多学科交叉,构建学科集群。这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十分重要。面临人类文明与社会新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川大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我校需要积极推动文科与理工医交叉融合。充分发挥我校文、理、工、医学科发展均衡的优势,组建跨学院、跨学科的交叉研究中心。探索跨学科成果“双算制”,设立专项经费支持跨学科国际论坛、跨学科国际杂志,为跨学科研究成果提供展示平台。重点推进四大交叉领域:一是文化与科技创新汇聚交叉研究。推进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的碰撞,打造文化艺术与科技创新人才的汇聚中心,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启发、感悟和汇聚中心,打造面向全校、面向社会、面向世界的体验平台。二是综合减灾多学科交叉研究。加快“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建设,努力建成世界首个关于重大灾害、极端天气、重大危机应对处理、防灾减灾研究的文理工医交叉的多学科研究平台。三是网络空间治理交叉学科研究。整合新闻传播学、公共管理、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资源,利用大数据等科学技术手段,开展网络空间治理交叉学科研究,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网络空间治理研究高地。四是大健康与康养跨学科研究。探索公共政策、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老年医学、信息科学、体育学等学科的有机结合,围绕老龄事业发展开展重点研究,进行健康评估与管理、健康监测、人群健康档案建设等专项研究,发展养老、养生、康复等新兴学科。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刘超表示,在中层正职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王建国书记深入分析了学校当前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指出了下一阶段学校发展的目标,李言荣校长围绕“十四五”规划、学科评估及双一流验收两场大考、学术评价改革等内容,指出了具体的工作思路和措施。王建国书记和李言荣校长的讲话鼓舞人心,引人深思。随后的分组讨论,大家积极建言献策,相互沟通,统一思想,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作为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科研院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研讨会精神,与各部门各学院通力合作,围绕学校科技事业发展蓝图,进一步强化有组织的科研,围绕重点学科领域,开展重大科研计划,大力推动以“信息+”和“医学+”等学科交叉研究,进一步发展新工科,深化理科的科研深度,全面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大科学装置和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改革和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引导科研人员回归科研本质,围绕“三个面向”,做真科研、真学问、真贡献,保障学校科技工作在“十四五”期间快速发展。
华西医学中心办公室主任沈彬表示,专题研讨班上王建国书记和李言荣校长从“十四五”时期的时代特征和重大机遇入手,围绕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迎接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和“双一流”建设一期验收“两场大考”等进行了重点部署和工作安排,让我们倍感振奋,也深感使命重大。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特征、新的国家战略,为学校“十四五”期间全面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机遇,也为华西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下一步,中心将以学校的“十四五”规划蓝图为指引,牢牢抓住四川大学124周年暨华西医学110周年契机,重点围绕“医学+”“信息+”双引擎驱动,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产生新的学科增长点,推动华西医学创新发展,重点抓好医工融合“三中心一平台”建设提速,大力推动医教研一体化的国际医学中心的建设,稳步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工作,并在力争在引进和培育医学相关学科的高层次人才上有新的突破,为华西医学发展整体迈入一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后勤保障部党委书记宋戈扬表示,在学校中层正职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认真聆听了王建国书记和李言荣校长的讲话,讲话对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特别是“十四五”规划编制进行了具体部署。后勤保障部作为“十四五”规划中的条件保障部门,学校领导从学校治理、条件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使后勤人深感责任在肩,不可有半点懈怠,唯有砥砺前行。后勤保障部将不断深化后勤体制机制改革,有效解决当前后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积极推进后勤管理体制机制上的改革创新,大力探索适应学校双一流建设需要的新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理顺后勤管理与服务保障职能,提升后勤治理能力、服务质量和保障水平,着力改善校园环境,办好“学校满意、师生满意、群众满意”的川大后勤。
图书馆馆长党跃武表示,听了王建国书记和李言荣校长的报告,学校“两个伟大”的突出成果让我们深受鼓舞,学校未来发展的科学谋划让我们充满信心。在“十四五”规划制订、实施和建设中,图书馆要努力做到“三个有”,为推进学校“两个伟大”再立新功。一是有想法,在当前“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的新形势下,努力成为学校党建工作与事业融合发展的标杆、新时代一流大学图书馆建设的样板和不断推进学校“两个伟大”新实践的先锋。二是有做法,坚持服务学校“两个伟大”不动摇、建设一流大学图书馆不动摇、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动摇,打造引领知识服务和创新服务的智慧图书馆、最有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的文化图书馆。三是有打法,实施《强化文献信息资源保障行动计划》,通过优化资源建设政策、加大资源评估力度、调整资源建设结构等,为学校“双一流”建设重点学科提供研究级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实施《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行动计划》,重点打造大川助教、大川博雅、大川创学等三大支撑服务平台;实施《深度融入学科建设全领域行动计划》,重点打造大川智圕、大川智产、知识服务速报等三大创新服务平台;实施《空间服务资源整合发展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川大特色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通过调整布局、改扩新建等多种方式,不断优化、扩大和完善学习空间和基藏空间。
出版社社长王军表示,中层正职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王建国书记和李言荣校长的讲话有战略战术谋划,有抓实落地举措,还有工作方式方法指导,收获非常多。出版社作为学校的业务单位,积极主动地融入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学科评估,围绕“服务学术,传承文化”办社宗旨。一是协助学校各单位申报重点出版项目。如申报国家出版基金、社科后期资助项目等。去年我社申报的《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俄罗斯研究中心)和《当代儿童正畸矫治经典应用》(华西口腔医院)等三个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国家出版基金支持高水平的学科建设,下一步,学校优势学科都可以通过出版社进行申报。二是努力为学校在学术和教材方面形成品牌化、系列化服务。文新学院的赵毅衡教授在我社出版的“中国符号学丛书”,经过我社统一标识、统一品牌进行打造推广,具有很高的专业影响力。品牌学术及教材提升学校学科社会影响力。三是学科建设需要载体,学术期刊承担着此功能。学校有条件的学院,尤其是理工科学院,可以积极申报外文期刊,通过高水平学术期刊,发挥好学科学术引领作用。四是努力完成承担的很多出版方面的大项目,如《儒藏》《巴蜀全书》等。五是“十四五”规划特别强调,崇尚学术、人文关怀。作为学校的文化企业,一定要做好学校的文化传承工作,讲好川大故事,开展了作者讲坛、文化讲座、读者沙龙和文化公益等系列活动,提高学校的美誉度和文化影响力。六是围绕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出版社要更多地考虑和探索出版融合发展方向,努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应有的贡献;出版社将更多地主动联系学院,为学校师生提供服务。
产业集团总经理王金友表示,在学校中层正职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聆听了王建国书记和李言荣校长的讲话,两位领导从时代背景、国际形势、我校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等多个方面,从宏观和具体、战略和战术等多个角度分析了谋篇布局做好我校“十四五”规划、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意义,以及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原则和当前要做的工作。听完王建国书记和李言荣校长的讲话,深切感受到学校发展的紧迫性和使命感。产业集团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团结一心,积极谋划,抓住各种发展机遇,有效应对各项挑战,切实完成在“十四五”期间“1、10、100、1000”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产业集团作为学校从0到N创新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在促进学校成果转化落地,发挥学校技术和人才优势服务地方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产业集团一定以学校优势学科为依托,聚焦智慧医疗、大健康、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智慧产业,积极对接成渝地区乃至全国各地企业的实际技术需求,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做好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学校平台公司的桥梁作用,汇聚校地企多方资源,搭建利益共享平台,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建设具有川大特色的高科技企业集群。作为产业集团的总经理,将继续团结带领产业集团经营班子全体成员,以追求卓越的精神,在加强企业发展谋划和规范管理方面继续下功夫,既发挥好产业集团作为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链条终端的重要作用,以高质量的产业发展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同时以科学、规范的管理隔离经营的风险,妥善解决好过去的历史遗留问题,解忧难、不添乱,为学校建立牢固的防火墙,让学校能够聚焦教学科研主业,全力推进一流大学建设的伟大事业当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抢抓机遇再加力 乘势而上绘新篇——机关部处及业务单位代表热议学校中层正职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
相关推荐
- 2019年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联盟会议在我校召开
- 校党委书记王建国为2019级本科生讲授形势与政策教育第一课
- 【图集】大美川大之银杏季
- 青春云战“疫”,川大班团组织在行动
- 我校华西专家组紧急赶赴泸县指导地震伤员救治
-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到我校作“资助育人·文化艺术进校园”专场报告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边疆地区非传统安全法治体系研究”开题报告会举行
- 学校召开理科建设推进会
- 健康乐跑 幸福回家!学校举办第四届“乐跑回家”校园健身跑活动
- 我校建立全国首个燃烧动力学平台
- 挥洒青春汗水,锻炼强健体魄,我校2019年运动会成功举行
- 增强政治能力 提高执行力 学校举办中层领导人员专题培训班
- 全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成立二十周年高峰论坛在我校举行
- 我校与安徽丰原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聚乳酸化学闭环技术”项目合作协议
- 川渝百所高中进川大 学校举办高中人才培养与高校人才选拔对接高峰论坛
- 我校外国语学院杨武能教授获“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 匹兹堡学院举行首届毕业典礼 毕业生深造率近90%
- 学校开展“消防宣传月”活动并举行消防疏散演练
- 高分子学院李乙文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论文 让人造黑色素与聚多巴胺材料变得更黑
- 韩国又松学园理事长金圣经一行到校访问
新闻公告
- 校领导带队检查校园疫情防控及安全生产工作 02-22
- 学校新学期平稳有序开学 各项工作准备充分秩序井然 02-22
- 我校“江姐班”学子登上央视舞台演讲“江姐在川大” 02-22
- 校领导带队检查校园疫情防控及安全生产工作 02-22
- 学校新学期平稳有序开学 各项工作准备充分秩序井然 02-22
高考招生
- 四川大学2018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7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5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6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3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4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2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07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06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