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驱动力量——专访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高文
编者按:10月3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集体学习。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就这个问题作了讲解。11月12日,高文为北京大学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会议做报告,阐述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现状与趋势。北大校报以此为契机对高文进行专访,请他为读者就“人工智能”这一“热词”打开话匣子。新闻网特转载此文,以飨读者。
2016年,人工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AlphaGo)在围棋比赛中战胜人类的世界冠军后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人们对其可能带来的社会变革期待不已。在北京大学信息与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高文看来,我们目前正处在从大数据时代向人工智能时代迁移的过程中,这是自然而循序渐进的产业变革,中国需要抓住这次机遇,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在这场技术的转型升级中抢得先机。
观“高”潮——“风口浪尖”上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现在太火了,仿佛每个人都在谈论,每个投资人都想在这个领域分一杯羹。”高文这样评论作为时代“弄潮儿”的人工智能。
尽管“人工智能”似乎是一个新生的热词,但实际上,探索机器学习的道路已经走了60余年。“1956年是人工智能的元年,当时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会议——达特茅斯会议,约翰·麦卡锡、马文·闵斯基、克劳德·香农等几个了不起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讨论着一个在那个年代完全不食人间烟火的主题:用机器来模仿人类学习以及其他方面的智能。这场会议足足开了两个月,虽然没有达成普遍性的共识,但却留下了一个词——人工智能。60多年来,科学界就是以此为基点,螺旋式地开启了人工智能研究的浪潮。”

高文为北京大学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会议进行专题讲解
人工智能是复杂的系统科学,但似乎离我们普通人的生活越来越近,且不说“深蓝”与“AlphaGO”挑战人类智能极限,单就越来越多的超市、银行、餐馆变成了机器服务,甚至律师、证券分析师这样看似“知识含量”高的工作也能够被机器人取代就足够引起“恐慌”——“风口浪尖”上的人工智能到底会不会最终代替人类,未来我们会不会活在《黑客帝国》《机械公敌》等科幻电影里?面对这些问题,高文显得并不担心。在他看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必然会引起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是正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机器的应用虽然导致了大量从事传统轻工业的工人下岗,但是却创造了更多的新兴产业的就业岗位。“人工智能也是一样,随着它的发展,肯定会产生很多新的机会,这些工作机会要比被机器取代的数量大得多,只是可能对技能的要求更高一些。所以随着人工智能的推进,我们的教育体系和内容也会发生变化,以培养更多能够满足时代趋势的人才。”
未来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的对决还会不断延续,但其实所谓的“对决”更多的是人工智能对人类智能的延续。高文认为,人类智能有很多方面,机器人在某一特定方面的胜出并不能够代表整体超越了人类智能。“人类是很聪明的动物,可以控制躯体,也可以感知音乐和图像;可以实现顺畅的人际交往,也可以自我反省、不断探索,人工智能若想真正挑战人类智能,道路实在还太遥远。”
听“高”见——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优势与短板
尽管人工智能是在西方兴起,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在中国已经成为串联起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等的核心技术。高文认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有四大优势,但也需要补全短板。
“四大优势中我将政策优势放在第一位,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在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目前,我国正在推动中国人工智能2.0的发展战略,从顶层设计和具体落地方面都非常齐全,旨在推动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政策优势之外,高文认为中国还具备数据优势、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和投融资数额高的经济优势。“我国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在互联网、手机、医疗等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的数据;电商的规模越来越大,与此相配套的物流需要人工智能去完善,餐饮、教育、无人驾驶等领域都是人工智能可以显身手的地方,这是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企业融资的总额占到全球的48%,充足的资金优势使得更多聪明人愿意在这个平台上展示才华。”
乐观背后,高文也指出了我国人工智能与世界最尖端市场相比较的几点不足:一是基础研究薄弱,“比如深度学习的模型都是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科学家提出来的,我们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扎实”;二是高端人才较少,很多企业高薪都不一定能够找到技术过硬的顶级人才;三是有影响的开源平台较少,“国外有谷歌、微软和亚马逊开发的著名开源平台,而国内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影响力上都和国外有很大差距”;四是高端芯片和传感器领域仍然薄弱,目前依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为了弥补短板,高文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要着力于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和尖端人才培养。“我国不是说人工智能人才不够而是尖端的少,但对此没有必要搞成全民运动,顶级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些顶级的学校,多投入顶级的资源,培养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尖端人才。”二是应当在市场行为和国家政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企业是面向市场的,希望投资有回报而且越大越好;对于长线的投资,国家可以制定一系列配套的优惠政策,在政策上对于我们目前处于劣势的领域有所扶持。”
支“高”招——在北大“插上人工智能的翅膀”
为了在人工智能领域获得进一步的突破,除了国家政策对企业的帮扶,高文认为政策对高校的支持同样重要:“我们应该继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加大对人工智能及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培养。”
早在人工智能的热潮到来之前,北京大学就已经提前布局,在2004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智能科学系,“智能科学是人工智能在学科分类上更严谨的叫法,是把机器学习、机器人等内容都含在里面的‘泛人工智能’”。2017年,北京大学信息与科学技术学院开设图灵班,将有志于做基础研究的人在这个班专门培养,今年,图灵班开设了人工智能方向,以一个全新的、与世界接轨的体系,来设置学生的培养计划。据高文介绍,图灵班人工智能方向会请在学界和业界最尖端的专家授课,对于最前沿的知识,甚至直接聘请微软研究院或者国外高校教授讲解。
“不是信科的同学怎么办?”面对记者的提问,高文表示,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确实北大不少理工科的同学都有转行到人工智能方向发展的意愿。对此,他建议同学们一定要学好原有方向的基础知识:“人工智能是个交叉学科,对于做基础理论的,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和数学的一个交叉;对于做机器人的,人工智能是计算机、机械和数学的交叉;对于做脑模型有关工作的,人工智能还是计算机和脑科学的交叉……”高文认为,盲目的转专业并不一定是一条坦途,要投入到人工智能领域,一定要想好自己的强项是什么,到底想研究什么问题。“考虑清楚了,再沿着这个方向不懈奋斗!”(文/校报记者 谢伟滨 赵书海 方阿兰)
相关报道:北大召开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会议 专题学习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
摄影:刘月玲
编辑:山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人工智能,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驱动力量——专访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高文
相关推荐
- 北大六院科技影响力再获中国医院精神病学学科排行榜第一
- 圈层融入与生态开放——第27期“青年空间”工作分享会举行
- 地空学院团校组织学员赴李四光纪念馆参观学习
- “向改革先锋致敬”——心理学院师生关注热议“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
- 北京大学后勤系统职工群众工作经验交流会举行
- 公共卫生学院李立明教授团队牵头起草的团体标准通过团标会审
-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党委副书记刘靖当选“2018北京榜样”周榜人物
- 【用我智慧奉献爱】言以筑梦 行至远疆——记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新疆分团“言传远疆”项目
- 北大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贺贤土院士获小行星命名殊荣
- 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消防知识讲座
- 丁石孙同志遗体在京火化
- 【聚焦2019“双代会”】北医三院:持续完善医院职代会制度,不断提升医院民主管理水平
-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来北京大学调研座谈
- 北大萌新网络生活大揭秘!“00后”网络新青年正式报到!
- 邱水平在北京大学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 北大跨学部生物医学工程系-口腔医院联合学术报告会举行
- “心灵相伴,远离癌痛”——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举办世界镇痛日大型健康咨询服务活动
- 【圆梦新一代】体悟田野·从实求知——记北京大学第二十六届挑战杯赛事特奖团队
- 推动学科建设,助力健康未来——2018北京大学国际护理论坛院长论坛召开
- 【我爱我师】孙祁祥:为人师表,风雨躬耕
新闻公告
- 中央第六巡视组向北京大学党委反馈巡视情况 09-05
- 中共北京大学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 08-30
- 北京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部署会 08-20
- 北京大学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部署秋季学期开学工作 08-06
- 芯怀天下 集成梦想——北京大学成立集成电路学院 07-16
-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07-01
高考招生
- 北京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留学预科班2014年招生简章 08-05
- 北京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招生章程(2013) 08-05
- 北京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3年各地分专业招生计划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