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大学 > 新闻公告 >

心理中心举办“心职旅途——看到梦、找到路”讲座

2018-11-26 0 新闻公告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2018年11月24日晚,由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朗润撷英、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心职旅途——看到梦、找到路”职业发展与个人定位专题讲座在北京大学朗润园举行,100余名北大师生参加了讲座。

本次讲座为心理中心系列讲座之一,由教育部出国留学服务中心特聘专家、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学生生涯发展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宋力光担任主讲嘉宾。宋力光具有多年心理学专业学习和从业经验,擅长职场压力、职业发展、性格解析、生涯规划等方面培训和咨询工作,授课风格生动活泼,学员互动积极、反响强烈。

宋力光作讲座

讲座伊始,宋力光邀请听众进行一对一互动,通过语言、身体交流的方式体会共情心、同理心等基本概念,现场气氛活跃高涨。宋力光指出,在人际交往和职业生涯中,潜意识和“投射”对人的选择具有重大作用。“投射”过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其原型主要形成于童年时期,与父母对儿童的影响有关。

宋力光对现场观众的问卷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从而引出心理学研究中的“PAC模型”以及职场中的沟通模式差异。“PAC模型”于1964年提出,它将人的个性分成三种心理状态:父母态、成人态和儿童态,分别具有权威、理智、幼稚等特征。具体而言,“PAC模型”又可以划分成5个维度,以及各种心智模式类型。宋力光指出,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心智模式,从而拥有各自的优势与劣势。例如,“宜人型”善于关心和照顾,但缺乏边界感;“W型”人工作能力强,但容易忽视他人感受等。

互动现场

针对职场中常见的问题,宋力光讲授了如何应用“PAC模型”,综合使用父母态、成人态、儿童态三种语言,从而建立情感联系、探寻解决之道。在讲授过程中,他邀请现场观众上台进行情景模拟演练,还原生活场景,生动形象地回答了职场与人际关系中的典型问题。

宋力光提出每个人应该认知、接纳自己的心智模式,对于优势不要过分依赖,以免形成“知障”,对于劣势不要盲目追求“圆融”。他希望每个职场人士能做到专注、倾听、好奇,保持开放之心、觉察之心、成长之心,走向更美好的道路和生活。

讲座现场

在抽奖环节中,两位幸运观众获得了心理中心准备的赠书,以及后期活动——由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办的“一杯心茶”心理沙龙活动参与名额。

“一杯心茶”是北京大学心理中心的特色活动,活动将茶道和心理咨询结合在一起,每次活动邀请嘉宾和同学们就某一主题展开讨论,旨在营造自由宽松的交流氛围,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心理知识,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本次活动心理中心创造性地将讲座和“一杯心茶”结合起来,邀请听众们在讲座结束后,和主讲嘉宾一起坐而论道,深入探讨讲座内容。小规模的茶会,也让讨论的问题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

?

编辑:凌薇

责编:山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心理中心举办“心职旅途——看到梦、找到路”讲座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