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2018年“黉门对话——国际汉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举行
12月1日,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承办的北京大学2018年“黉门对话——国际汉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专家主题论坛在方李邦琴楼B101报告厅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李泉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吴应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吴勇毅教授,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高级讲师薛馨华,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虹副教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洪捷教授、林小英副教授,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汲传波教授、刘元满教授、长聘教研副教授王添淼等十位在国际汉语教师教育研究领域有创新性见解、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国内外学者应邀作了主题报告。北京大学中文系陆俭明教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姜文英教授、北京语言大学科研处处长张健、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副院长丁安琪教授、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王彦伟、北京语言大学《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主任李先银作为对话嘉宾出席了论坛。与会专家就国际汉语教师教育以及学科发展等重要问题进行了严肃的学术对话和充满激情的互动。从500多报名者中遴选而出、来自全国20多所高校的120名代表参与了现场活动,9772人次通过“唐风汉语”微信平台观看了网络直播。
开幕式由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副院长刘元满主持。国家汉办政策研究处处长张彤辉介绍了国际汉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背景,回顾了孔子学院及学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并指出新媒体新技术给教师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教师要终身学习以应对挑战。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院长赵杨在致辞中回顾了北京大学在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发展、汉语教师培养方面开展的工作,他表示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将继续深化与学界的合作,在不断的对话中促进学科发展。

张彤辉致辞

赵杨致辞
第一场对话由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李红印教授主持。陈洪捷用“不能远离水池学游泳”,“授之以‘渔’而非‘鱼’”两个比喻,说明汉语教师应注重情境和目标,以促进专业知识的提高,增进实践性知识,并提出教学实践的目标在于使学生独立运用所需的思维方法、以掌握实践技能。李泉以“教学经验:汉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取向”为题,认为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知识、技能等教学经验,是教学有序顺畅、高质高量的关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取向。汲传波从案例知识与教师学习的角度出发,重点探讨案例知识的作用与迁移特点。通过对职前国际汉语教师的案例自主学习报告,他分析了“明言知识、默会知识、理论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等在教师教育和教师学习中的作用。王添淼提出了以反思模式为主,技艺模式和应用科学模式为辅的国际汉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并强调汉语课堂反思性教学是促进教师发展最有效的方法,是成为一名学习型、反思型和研究型的专业教师的有效途径。随后,与会师生就教学经验等话题与嘉宾展开了深入探讨,交流了意见观点。

第一场对话(左起:汲传波、陈洪捷、李泉、王添淼)
第二场对话由王添淼主持。张虹从发文、引文、研究热点与趋势三个维度,对第二语言教师教育论文进行梳理、归纳与总结,指出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教育中的教师认知、教师身份、专业文化等主流议题,并提出近年来性别维度、高校和学前阶段的教师发展受到关注。薛馨华的报告主要讨论了全球化视野下的二语教师职前培养,从教育、社会文化等角度对澳大利亚的第二语言教师培训方案进行分析,并提出应该创新培训项目,以应对动态性的语言学习与教学,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吴应辉在题为“国际汉语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出路”的报告中指出,当前国际汉语师资培养中,培养方式单一和国际需求多元的供需脱节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培养院校应以“需求导向,精准对接,职业发展”理念为导向,以培养“双语双文化”师资为目标,努力实现以需求为导向的精准培养。参会嘉宾及师生就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模式、就业方向等展开了热烈讨论。

第二场对话(左起:吴应辉、薛馨华、张虹)
第三场对话由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辛平教授主持。林小英作了题为“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前沿主题:教师情感与自我理解”的报告,探讨了教师究竟如何在不短的职业生涯中得到愉悦的、有意义的、自我理解的发展。吴勇毅以叙事的方式呈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真实情感及情感变化过程,并指出在教师教学和职业生涯中,适当的、适时的“情感干预”和帮助是很有必要的。刘元满从学科定位、跨学科研究状况等方面阐释了在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相互融合的背景下,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研究跨学科、跨领域的特点,并提出从发表平台与评价机制、人才培养等方面来实现学科跨领域发展。

第三场对话(左起:吴勇毅、林小英、刘元满)
“黉门小课堂”环节由对外汉语教育学院2018级博士生田晓萌主持。10位对话嘉宾和特别嘉宾陆俭明教授以开放式座谈的方式和听众进行现场问答交流,向参会者打开了一扇与专家面对面畅谈的大门。在为期一个小时的互动中,2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者踊跃参与并提问。问题内容涵盖教师实践性知识、教师情感、师资培养、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等方面。对话嘉宾结合各自专业背景,从多个角度出发给予了解答。陆俭明希望国际汉语教师将教学放在第一位,带着高度的教育责任心,投身国际汉语教学事业,不断探索未知领域。

“黉门小课堂”现场

陆俭明发言
汲传波致闭幕式辞。他向与会嘉宾致以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并表示学院将进一步加强国际汉语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同时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

汲传波致辞
本期“黉门对话”是一次关于国际汉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思想碰撞,各种观点交融,灵感迸发,对探索教师教育与学科发展关系、促进国际汉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文/李清华 图/吴平凡 朴之贤)

合影留念
?
编辑:凌薇
责编:山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北京大学2018年“黉门对话——国际汉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举行
相关推荐
- “领导专家进思政课堂”——詹启敏、刘玉村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
- 深研院周强课题组在神经突触传递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 医学部代表团出访德国、瑞典
- 北大召开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 专题学习科技创新前沿问题
- 学生服务总队2019新年晚会举行
- 改革铸就辉煌,奋斗实现梦想——药学院开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主题党团日活动
- 现代农学院党支部组织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 【国家教学成果奖巡礼】建设通识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本科教育体系——北京大学本科教育改革探索实践纪实
- 燕园街道积极推进社区便民菜店建设 改善社区生活品质
- 徐显明教授主讲北京大学2018年秋季“形势与政策”首场报告
- 北京大学校长郝平一行访问香港大学
- 考古文博学院举行“同伴同行”安全主题教育活动
- 【回眸40年:《人民日报》看北大】2012:北大 志存高远又出发
- 【北大人在深圳】蒋宝琦:杏林春暖 医患情深
- 北京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部署会
- 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政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 【聚焦2019“双代会”】沟通纽带,维系感情——访第六届教代会执委、光华管理学院刘力
- 健康中国服务民生 同心助力振兴山区——农工党北京大学委员会开展“健康中国”门头沟义诊帮扶活动
- 基础医学院姜长涛研究员团队发现二甲双胍降糖新机制
- 【科技创新在北大】之三:北大近五年科技创新成果概览
新闻公告
- 中央第六巡视组向北京大学党委反馈巡视情况 09-05
- 中共北京大学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 08-30
- 北京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部署会 08-20
- 北京大学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部署秋季学期开学工作 08-06
- 芯怀天下 集成梦想——北京大学成立集成电路学院 07-16
-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07-01
高考招生
- 北京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留学预科班2014年招生简章 08-05
- 北京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招生章程(2013) 08-05
- 北京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3年各地分专业招生计划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