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185讲:农业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京西稻——以清代三山五园地区为例
2018年11月24日,由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与北京市东城区教委联合举办的“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185讲在东城社区学院开讲。北京出版社编辑魏晋茹作题为“农业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京西稻——以清代三山五园地区为例”的专题讲座。
魏晋茹介绍了清代京西稻品牌的形成历史。北京西郊种植水稻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清代,京西稻田由皇家机构管理,以生产宫廷御用米和为宫廷创收为主,经皇帝的选育和推广,产生早熟、高产、抗灾力强的“御稻米”和“紫金箍”等品种。稻田面积达到1万多亩,主要分布于海淀御园周围和园内,其种植具有园艺化种植特征,形成与山水园林融为一体的特色农业景观。清朝皇帝描写京西稻的诗多达100多首,通过稻田表达重农的治国理念。经清朝皇帝的重视和推广,形成京西稻品牌。

讲座现场
北京京西稻作文化系统主要分布在海淀区清代三山五园周边区域,即清代畅春园、圆明五园、清漪园、静明园、圣化寺、泉宗庙、乐善园等皇家园林、行宫及其周边,以及长河、金河、玉河、万泉河灌溉区。魏晋茹从涉及的地理范围介绍了“京西稻”开发的地理环境、清代对三山五园地区稻田的管理、清代皇家园林的建设与稻田开发、清代三山五园地区水利建设与稻田开发的关系,以及清代三山五园地区稻田开发形成的稻作文化,并展示了北京京西稻作文化系统。北京京西稻作文化系统系住了北京人的记忆和乡愁,其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将成为北京市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最后,魏晋茹介绍了京西稻稻田的恢复种植。恢复种植的地点在玉泉山下、六郎庄和圆明园。恢复京西稻稻田是要还原三山五园的文化内涵,展现其以农为本的文化特性,使京西稻这一中国农业文化遗产名实相符。
下期讲座将于2018年12月8日举行,具体讲座信息请关注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微信公众号或登录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网站和东城社区教育网查询。
?
编辑:凌薇
责编:山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185讲:农业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京西稻——以清代三山五园地区为例
相关推荐
- 北京大学党委首轮巡察工作正式启动
-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海峡两岸广告交流三十年学术研讨会暨颜伯勤教授广告藏品捐赠及藏品展开幕式在北大举行
- 北大国发院黄益平教授被IMF总裁拉加德任命为外部监督顾问小组成员
- 从芳烃到芳胺:Nature Chemistry报道焦宁研究团队关于大宗化学原料利用的新突破
- 继续教育学院在圆明园校区开展消防演练活动
- 【回眸40年:《人民日报》看北大】1981:“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 圆梦新一代,追梦新青年——环境学院开展学生党支部系列主题教育
- 【回眸40年:《人民日报》看北大】1997:为了新的世纪——记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九二级本科班
-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保卫部党支部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 刘颖课题组在Nature Cell Biology发文报道DNA 6mA调控线粒体胁迫适应性的跨代遗传
- 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组织师生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 “心灵相伴,远离癌痛”——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举办世界镇痛日大型健康咨询服务活动
- 物理学院吴孝松课题组在PNAS发表在狄拉克半金属ZrTe<SUB>5</SUB>中spin zero现象的研究
- 【改革先锋】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探索者:林毅夫
- 【我爱我师】孙祁祥:为人师表,风雨躬耕
- 亚行行长中尾武彦访问北京大学
- 北京大学召开2019年研究生招生命题与阅卷工作会议
- 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主题党团日活动
- “共建共享发展,共绘美丽燕园”——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与燕园街道共建硕果累累
- 北京大学后勤系统举行党课学习
新闻公告
- 中央第六巡视组向北京大学党委反馈巡视情况 09-05
- 中共北京大学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 08-30
- 北京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部署会 08-20
- 北京大学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部署秋季学期开学工作 08-06
- 芯怀天下 集成梦想——北京大学成立集成电路学院 07-16
-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07-01
高考招生
- 北京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留学预科班2014年招生简章 08-05
- 北京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招生章程(2013) 08-05
- 北京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3年各地分专业招生计划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