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透明海洋”观测体系建设跨越式推进
本站讯 日前,中国海洋大学“东方红”系列科考船队旗舰船、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船队平台之一的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3”船圆满完成黑潮延伸体综合科考任务,顺利返航抵达青岛奥帆中心码头。在本航次任务中,中国海洋大学科考团队在西北太平洋黑潮延伸体顺利布放我国自主研发的中纬度大型浮标观测系统,并成功完成深海潜标系统的实时化升级工作,标志着学校在“两洋一海”关键海区深海实时观测能力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西北太平洋黑潮延伸体海区是全球海洋和大气动力过程最活跃的区域,也是影响整个太平洋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区域。该海区一直以来是太平洋周边国家最为关注的区域,但也是海洋观测数据最为匮乏的区域之一。受海区复杂的海洋环境和恶劣的天气条件影响,目前只有美国在此海域维持着1套大型浮标观测系统。研发人员在学校和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多年努力实现了一系列的技术突破,自主研发的大型浮标成功布放在海况更为恶劣的黑潮延伸体主轴北侧区域,目前经历了多次台风之后仍稳定运行,实时地回传中纬度海气界面关键数据,为科学家研究中纬度海气相互作用提供了最为关键的数据支撑。
南海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海域,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核心战略海区。中国海洋大学从2009年起,逐渐在南海构建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区域海洋观测系统——南海潜标观测网,规模远超KESS、OSNAP等国际上其它区域海洋潜标观测网,形成了南海海洋环境长期观测能力。“东方红3”船在此前的南海调查航次中,已成功完成8套实时潜标观测系统的升级工作。深海实时潜标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使学校得以自主研发出高可靠性的海洋动力环境实时观测潜标,解决了我国长期海洋环境信息获取的技术瓶颈。
中国海洋大学科学家在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透明海洋”大科学计划背景下,在“两洋一海”关键海域(南海、西太平洋及黑潮延伸体)布放并回收了400余套深海浮、潜标观测系统。截至目前,仍有71套深海定点观测系统正在稳定运行,其中大型观测浮标3套,实时潜标观测系统10套,自容式潜标观测系统58套。“两洋一海”观测网的构建为我国海洋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支撑,为实现“透明海洋”大科学计划打下坚实基础。
通讯员:陈朝晖
图1 中国海洋大学自主研发的中纬度黑潮延伸体大型观测浮标(刘邦华 摄)
图2 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两洋一海”观测网
编辑:李华昌
责任编辑:李华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中国海洋大学“透明海洋”观测体系建设跨越式推进
相关推荐
- 中国海洋大学无党派人士李广雪当选为山东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副会长
- 中国海洋大学与德国SNP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 中国海洋大学代表队在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水产技能大赛中荣获特等奖
- 中国海洋大学调研团队赴南方三所高校就本科教育教学开展调研
-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微型生物学学科发展研讨会召开
- “一多诗诵会——纪念闻一多先生诞辰121周年”活动举办
-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通风改造工程顺利通过验收
- 中国海洋大学召开巡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 中国海洋大学召开网络安全工作会议
- 中国海洋大学开展2021年春季学期开学初实验室安全检查
- 挪威教育研究部高等教育司司长托瑞尔?约翰逊一行来校访问
- 中国海大学子在第三届全国高校德语配音比赛中获佳绩
- 海大举行《经略海洋》课程总结与未来发展研讨会
- 中国海洋大学2020级本科生军事技能训练开训
- 田辉参加“绽放战疫青春 助力教育扶贫”五四主题交流会
- 新工科背景下高等学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研讨会举办
- 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依托空间再造实现服务升级
- 中国海洋大学易华西教授获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杰出青年奖
- 青岛市“创业城市合伙人”巡回宣讲暨创业培训精准滴灌行动在中国海洋大学启动
- 中国海洋大学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再创佳绩
新闻公告
- 海大学子及其家人捐赠有机蔬菜驰援学校食堂 03-14
- 加油啊,青岛! 03-14
- 海大战“疫”,我们一定能赢! 03-14
高考招生
- 中国海洋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海洋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海洋大学2017年音乐表演专业招生简章 08-05
- 中国海洋大学2017年运动训练专业招生简章 08-05
- 中国海洋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海洋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海洋大学2017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 08-05
- 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