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高分辨率地球系统模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本站讯近日,由中国海洋大学“筑峰人才工程”第一层次教授、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绍晴教授首席领导、学校多位专家学者主导参与的高分辨率地球系统模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高分辨率(10公里海洋+25公里大气)通用地球系统模式(CESM)成功实现在国产众核“神威?太湖之光”机器上的算法改造和优化,这也标志着我国新型国产众核超算已完全具备与传统“多核同构”相同的大规模科学计算能力。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发展面临的最复杂、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通过对地球表面多圈层流体运动方程在超级计算机上进行离散编程形成的地球系统模式,可以对地球表面的气候状态进行数值模拟;用人类观测系统初始化后地球系统模式可以预报预测未来气候状态的演变。地球系统模式是地球气候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地球系统模式中离散流体单元的大小,即分辨率,直接决定了它对现实世界的模拟能力和代表性;高分辨率地球系统模式的研发又直接受超级计算机(简称“超算”)能力的制约。传统计算机核芯架构的高能耗限制了超算性能的提升,用于大规模科学计算的超算发展已到了一个瓶颈阶段。我国自主设计生产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算系统采用“众核异构”设计理念,芯片内部包含主核和从核两种核心架构,在大规模提升运算能力的同时,能合理控制系统能耗,符合当今节能减排科技发展的世界潮流。但主从核融合的异构芯片,给以包含数据依赖循环体为基本特征的科学计算带来极大的算法设计挑战。由中国海洋大学、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以及国际高分辨率地球系统预测实验室(iHESP)等多家单位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三年的努力,完成了高分辨率(10公里海洋+25公里大气)通用地球系统模式(CESM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使用最广泛的地球系统模式之一)在 “神威?太湖之光”机器上的算法改造和优化,以及近千年的稳定积分和结果科学验证。这标志着新型的国产众核超算已完全具备与传统“多核同构”相同的大规模科学计算能力。
10公里海洋+25公里大气的高分辨率通用地球系统模式由大气、陆地表面、海洋、海冰和河流径流等诸多模块组成,能够直接模拟热带气旋、海洋涡及锋面等中小尺度大气海洋极端现象,从而提高对全球气候变化更加精细化的理解,进而提升对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中这些现象变异的预测能力。与低分辨率模式相比,高分辨率地球系统模式模拟出的年均热带气旋数量大幅度地提升了与观测数据的匹配度;在1950-2018年期间,全球平均每年观测到的热带气旋约为82个,目前广为使用的低分辨率模式仅模拟出平均每年23 个,而高分辨率模拟结果是每年85 个。此外,模式在“神威?太湖之光”机器上模拟的热带气旋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等低频气候现象的相关关系,以及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热带气旋的地域变化性等,比低分变率模式模拟更符合理论预期,与客观世界中的观测表现更为一致。
热带气旋在1950-2018年期间观测(顶部)、高分辨率模拟(左下)和低分辨率模拟(右下)。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热带气旋强度(美国NOAA标准)。垂直虚线分隔不同的热带气旋区。
地球系统科学正在实现从纯基础研究到基础研究与社会保障服务紧密结合的转变,为打造宜居地球作强有力的科学支撑和环境服务保障。这要求无论基础研究,还是环境保障的预警服务平台,都必须更关注高影响的中小尺度极端海洋大气现象,从机理揭示到过程再现都向更加精细化方向发展,模式的分辨率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高分辨率地球系统模式在国产众核“神威?太湖之光”机器上的算法改造和优化成功,是一个具有突破性意义的工作,为我国地球科学研究走高精度自主发展的道路进一步扫清了障碍。
上述突破进展近期由地学领域国际权威学术期刊Geoscientific Model Development(《地球科学模式研发》)以“Optimizing High-Resolution 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 on a Heterogeneous Many-Core Supercomputing Platform”/“高分辨率通用地球系统模式在众核异构超级计算平台(神威?太湖之光)上的优化”为题在线报道,该成果由张绍晴教授领衔,清华大学付昊桓教授等来自国内多家合作单位的近50位研究者共同完成。
通讯员:侯霞
附:“Optimizing High-Resolution 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 on a Heterogeneous Many-Core Supercomputing Platform”/“高分辨率通用地球系统模式在众核异构超级计算平台(神威?太湖之光)上的优化”在线报道
编辑:左伟
责任编辑:左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中国海洋大学高分辨率地球系统模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关推荐
- 中国海洋大学2019年度辅导员评优答辩暨工作交流会举行
- 中国海大医药科普团入选全国2021年度科技志愿服务队先进典型
- 中国海洋大学参加教育部新增20所高校定点扶贫工作推进视频会议
- 中国海洋大学举办2021年新任辅导员培训班
- 中国海洋大学组织收看学校疫情防控专家报告视频会
- 中国海洋大学校友会青岛分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举行
- Microbiome刊发张玉忠教授团队海洋微生物驱动有机硫循环研究新进展
- “海洋科学发展战略研究:2021-2035”项目全体会议在青召开
- 2019海峡两岸大学生海洋文化交流活动在中国海洋大学开营
- 机关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党支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
- 利群集团电子商务、恒通快递分公司负责人一行来校座谈
- 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举行揭牌仪式
- 中国海洋大学学子在《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荣获第三名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2020年文职人员招考宣讲会在中国海大举行
- 2021中国海洋生态经济发展·青岛论坛召开
- 中国海大学子郭亭亭获评2021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 学校召开离退休工作会议
- 中国海洋大学四位教授获评2020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中国海洋大学参加2021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视频会
- 中国海洋大学第二十一届记者节表彰会举行
新闻公告
- 海大学子及其家人捐赠有机蔬菜驰援学校食堂 03-14
- 加油啊,青岛! 03-14
- 海大战“疫”,我们一定能赢! 03-14
高考招生
- 中国海洋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海洋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海洋大学2017年音乐表演专业招生简章 08-05
- 中国海洋大学2017年运动训练专业招生简章 08-05
- 中国海洋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海洋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海洋大学2017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 08-05
- 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