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3项成果喜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中国海洋大学吴立新院士(左)、包振民院士作为获奖项目代表应邀赴京领奖
本站讯 2019年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中国海洋大学共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其中,作为主持单位获奖2项,主持获奖数与北京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等13所高校并列全国高校第20位,成果主要完成人吴立新院士、包振民院士等作为获奖项目代表应邀参加奖励大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8个项目(含专用项目)和7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8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7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6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3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23项、二等奖148项;授予5名外籍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其中,中国海洋大学作为主持单位获得的2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分别为:由吴立新院士领衔完成的成果“大洋能量传递过程、机制及其气候效应”,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是自1999年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改革以来,学校获得的第一个地球科学领域的自然科学奖,也是山东省海洋科学领域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奖。由包振民院士领衔完成的成果“扇贝分子育种技术创建与新品种培育”,荣获技术发明二等奖,这是学校时隔八年再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也是本年度水产科学领域获得的唯一一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此外,中国海洋大学作为主要参与单位、赵进平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取得的成果“系列海洋监测浮标研制及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成果的取得,充分彰显了中国海洋大学在海洋和水产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018年是国家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开局之年,面对提名制的试行、定标定额评审制度的建立、申报数量大幅增长(同比增长约40%)、授奖数量持续减少等局面,学校加强顶层设计、精心谋划、深耕细作、有效整合,健全完善科技成果的集成培育机制,强化了从成果遴选、培育申报到评审全过程精准跟踪的科技奖励组织模式,从不同推荐部门争取到提名指标,分奖种、按学科评审组合理布局,实现统筹推进、重点突破。我校主持申报的4项国家奖推荐项目,3项上会,2项获奖,授奖率达5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授奖比例约15%)。上述2项主持获奖项目历经形式审查、网络初评、会议初评、奖种委员会评审、奖励委员会审定等多个环节的激烈角逐后,脱颖而出,实现了学校科技奖励工作自“十二五”以来的重大突破。?附:学校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获奖项目简介?一、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奖项目(主持获奖)? 项目名称:大洋能量传递过程、机制及其气候效应? 项目完成人:吴立新(中国海洋大学),林霄沛(中国海洋大学),陈朝晖(中国海洋大学),陈显尧(中国海洋大学),王伟(中国海洋大学)? 项目简介:该项目系统阐述了能量向深层海洋传递的通道以及驱动大尺度环流的过程与机理,揭示了深海大洋热量变异关键海区对大气环流及区域气候的重要调节作用,阐明了海洋环流变异影响全球气候的海洋和大气通道,为正确预测未来海洋环境与气候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成果初步回答了全球气候变化下海洋能量及热量输运机制及造成的海温异常对大气的反馈作用,为海洋-大气能量循环交换提出了一个清晰的物理过程。主要成果发表在Science、Nature Climate Change、Nature Geoscience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其中,8篇代表性论文被Science、Nature等国际权威期刊他引762次,相关成果分别入选2014年度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和海洋十大科技进展。?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奖项目(主持获奖)? 项目名称:扇贝分子育种技术创建与新品种培育? 项目完成人:包振民(中国海洋大学),王师(中国海洋大学),胡晓丽(中国海洋大学),李恒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梁峻(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王有廷(烟台海益苗业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扇贝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主导产业之一,该项目围绕扇贝种业关键技术问题,发明了系列低成本、高通量全基因组分型技术,建立了贝类分子育种技术,开发了扇贝良种培育技术体系,育成4个国家审定扇贝良种,其中“蓬莱红2号”为水产领域第一个全基因组选育品种,引领了水产种业技术发展。获国际和国家发明专利18件,核心技术具原始创新性,发表于国际方法学顶尖期刊,水平处国际领先。近三年产值33余亿元、利润11余亿元;良种累计推广697万亩,创产值200多亿元。?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项目(参与获奖)? 项目名称:系列海洋监测浮标研制及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项目完成人:王军成,李民,刘世萱,范秀涛,张曙伟,于福江,裴亮,陈世哲,赵进平,徐俊臣? 项目完成单位: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中国海洋大学? 项目简介:该项目属于海洋监测技术领域。海洋监测浮标是一种锚定于海上的长期、连续、自动化观测装备。针对立项之初我国仅有的几套试验浮标存在的参数少、精度低、可靠性差等难题,突破浮标用传感器研制的关键技术、创新开发了浮标研制的系列关键技术、构建了我国海洋监测浮标技术体系,研制了12种规格系列浮标产品200余套(占我国业务浮标网的90%以上),全面支撑国家浮标网建设。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防灾减灾、维权、科考、开发等军民两用保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经海洋相关领域11位院士综合评审,该项目推动了海洋环境监测装备的进步及业务化应用,引领了我国海洋浮标技术的发展,总体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背景介绍:? 国家科学技术奖是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设立的最高奖项,每年评审一次,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旨在表彰为我国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在改革中发展完善,逐步建立健全既符合科技发展规律,又适应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科技奖励体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制度历经两次重要改革,1999年,国务院对科学技术奖励制度做出重大改革,颁布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新设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取消了三、四等奖,将奖励数量从每年800项左右减到不超过400项,规定了省部级设奖,鼓励发展社会科技奖,打破了层层设奖模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科技奖励体系。时隔18年后,201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对现行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从实行提名制、建立定标定额的评审制度、调整奖励对象要求、明晰专家评审委员会和政府部门的职责、增强奖励活动的公开透明度、健全科技奖励诚信制度、强化奖励的荣誉性等方面推进改革举措,奖励数量进一步减少为不超过300项。同年10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印发《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制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了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提名资格、条件、程序等相关要求。?通讯员:褚嘉杰 廖巍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中国海洋大学3项成果喜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相关推荐
- 机关研究生院党支部赴大泽山抗战纪念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
- 中国海大学子在第十三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中获佳绩
- 相约陪伴不间断 云端学习不延期
- “王蒙文学馆”获山东省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创新案例大赛特等奖
- 教育部视频会议系统培训及业务工作推进会在中国海洋大学召开
- 中国海洋大学召开会议传达全国两会精神
- 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召开第三轮巡察情况反馈会
- 中国海洋大学学生和集体获评山东省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 中国海洋大学与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工作研讨会召开
- 广东佰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向中国海洋大学捐赠1100万元
- 中国-挪威海洋大学联盟举办中方成员高校联席会暨学术交流会
- 中国海洋大学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再创佳绩
- 中国海大学子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银奖
-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陈昌萍一行到中国海大调研
- 中国海洋大学开展2021年春季学期开学初实验室安全检查
- 中国海洋大学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3”船获评第二届优秀海洋工程
- 中国海洋大学开展2020年“百川计划”重点中学寒假走访宣传活动
- 中国海洋大学召开统战基层组织工作总结交流会
- 中国海洋大学共青团组织开展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表彰活动
- 中国海洋大学儿童文学跨学科研究团队举办学术沙龙
新闻公告
- 海大学子及其家人捐赠有机蔬菜驰援学校食堂 03-14
- 加油啊,青岛! 03-14
- 海大战“疫”,我们一定能赢! 03-14
高考招生
- 中国海洋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海洋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海洋大学2017年音乐表演专业招生简章 08-05
- 中国海洋大学2017年运动训练专业招生简章 08-05
- 中国海洋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海洋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海洋大学2017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 08-05
- 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