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西北工业大学 > 新闻公告 >

【党代会 ? 奋进的工大】材料学院: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奋勇迈向新目标 努力开始新征程

2019-07-04 0 新闻公告 来源:西北工业大学新闻网

西工大新闻网7月4日电 五年来,材料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历次中央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第十二次校党代会的部署安排,深化改革、锐意进取,不断将全面从严治党推向深入,学院教育教学、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国际化办学等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党的领导持续加强,抓好全面从严治党

(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定理想信念宗旨

学院不断完善党委委员会和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强化基层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发挥。学院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引导全体党员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形成“党管人才、党聚人心、党树正气”的政治工作氛围。

(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挖掘文化精神内涵

学院及时传达中央重要决策部署和中央有关会议精神,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严格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组织中心组学习50余次。开展领导干部带头上党课,建设一批红色教育和实践基地,引导教师潜心育人,引导学生勤学修德。创新学生思政建设模式,学院至今共有F1岗辅导员8人,其中教授2人。以优秀辅导员本身为标杆,为学生树立远大榜样,效果明显。2018级本科生第一学期,共有7个班实现零挂科现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凝练学科教育理念和精神文化,构建“教育引导、典型引路、环境浸润”的三位一体文化建设体系。启动院史编纂工作,传承和弘扬学科内在文化精神。强化典型引领,讲好材料人故事,彰显榜样力量,激发师生荣誉感和工作热情,凝聚起学科强大发展力量。占领舆论主阵地,唱响思想舆论主旋律,学院在校级新闻网发文量连续14个月居全校首位,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有效提升。

(三)强化党的组织建设,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组织形式,在横向设置本科生支部、纵向设置研究生支部的基础上,根据教工和博士生党员在学科及研究团队中的分布情况,成立师生融合党支部,以教师带动学生、以学生监督教师,进一步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强化党建对育人工作的引领。选高配强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要求达100%,13个师生融合支部书记中9人为教授,全部教职工支部书记均取得博士学位。进一步落实党支部工作标准,严格“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党支部工作标准化专项检查,认真开展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和党员评议。通过党建活动立项等支持和鼓励支部主动开展多种多样的党内党外活动,开展党员志愿服务等特色党日活动和支部活动949次。

五年来,材料学院荣获全国总工会“职工模范小家”、“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陕西高校首批新时代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标杆院系”“校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张立同、李贺军、介万奇、周万城、付前刚等教师获“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陕西省优秀教师”及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十余次。

(四)作风建设落地生根,纪律建设常抓长严

学院积极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制定完善了学院领导干部担任学生兼职班主任和辅导员,以及联系师生、党外人士相关制度。制定《材料学院师德师风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加强思想引领,引导教师争当“四有”好老师。材料学院将党风廉政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课题组负责人全部签订《科研项目负责人廉洁自律承诺书》。学院作为廉政风险内控体系建设试点单位,编制“三个清单”,修订相关管理制度七十余项,不断扎牢制度的笼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为本科毕业生进行廉洁从业教育、为研究生进行科研诚信教育。

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风建设持续加强

学院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领军人才。加强专业建设,注重“内涵、外延、融合”,构建新兴专业和传统优势专业相结合、相补充的专业新格局。完善教学组织,建设由学院-专业-方向-教学团队和教师发展中心构成的“4+1”教学运行和质量保障组织。以学生科技创新中心为平台,推动科研-实践-教学相结合,实现“一流成果进教材、一流教师上讲台、一流实验室向全体学生开放”,科研育人成效明显,毕业论文选题90%以上来自国家级科研项目,国家大创项目覆盖70%以上学生。拓宽创新基金渠道,加强研究生技术创新,实施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和工程博士的校企 “双导师制”联合培养创新型模式,推进协同育人。五年来,学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新增各类国家级课程4门,国家级实验教学项目1个;省部级以上教学平台2个,学生获得国际级、国家级和省部级学科竞赛奖励100余项,近5年本科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研究生98%以上,就业质量不断提升。

三、科学研究能力跻身一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

学院面向三航和国防军工行业,充分挖掘和发展传统优势研究方向新的学科增长点,形成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智能精确成形技术等新的特色研究方向,继续保持在支撑高新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中的优势地位。拓展前沿学科方向,形成在纳米能源材料、核材料、材料基因工程、摩擦润滑材料等前沿与交叉学科方向新的增长点。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材料学科进入A类,ESI全球学科排名中,我校材料科学晋级全球前1‰,学院坚持“顶天、立地、育人”科研价值取向,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活动。坚持立足前沿、服务国防,成功支撑“核高基,大飞机、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载人航天”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的顺利实施。成立科教实践与材料分析创新中心,建成学科专业创新拔尖和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与共享平台,并为国防与国民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库支撑作用。

五年来,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7项;获批千万级重大项目及标志性项目19项;科研经费达7.44亿元,其中2018年突破2亿;获国家科技三大奖5项,国防科学技术奖3项;ESI高被引论文增长至98篇,以第一完成单位在Nature、Science子刊发表论文4篇;新增国家级平台3个、省部级平台7个。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学院科研成果支撑了铂力特、鑫垚、超晶等5个行业龙头创新企业,其中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西工大第一家上市公司登陆科创板。

四、师资队伍建设成果丰硕,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

学院举全院之力建设人才队伍,加快推进全球化高层次人才引育体系的建设,建立了高层次人才及后备人才快速发现-准确识别-培养成长-助推成才机制,设立海外人才联络工作站,建立高层次人才国内外同行学术评价机制,以及标志性成果培育与高水平人才培育联动机制,以及拓展前沿学科方向,形成师资队伍建设新的增长点,依托多地办学资源,破解西部区域人才引育劣势。积极开展人事制度改革,以薪酬分配改革方案为基础,积极探索教师队伍柔性引进、聘任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五年来,教师队伍规模持续增长,专任教师数量达174人,增幅为47%。世界一流高校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达到25%,新增国家级人才18人次。设立先进润滑与密封材料研究中心”、纳米能源、“柔性电子研究院”等人才特区,人才汇聚效应突出。积极向外推荐输送干部,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共为学校输送优秀年轻干部近二十名。

五、国际交流不断深化

学院着力拓展全球领域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先后与QS排名前50的世界知名高校开设学生交流或双学位项目,学生赴国(境)外交流规模不断扩大,年均派遣160余人赴国外高校进行课程学习、实习实验或攻读双学位,招收40余名留学生于我校进行交流学习或攻读学位。国际合作质量稳步提升,建成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11个国际联合研究机构。引智工作取得较大突破,聘任20余名材料领域国际知名专家担任学科名誉教授、顾问教授及讲座教授。学科现有近50名专家在240余个国际学术组织(期刊)任职。

过去的五年,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材料学院向“双一流”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要戒骄戒躁,保持着前进的势头,完成党组织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做国家需要的科研项目、出党和人民满意的成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党代会 ? 奋进的工大】材料学院: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奋勇迈向新目标 努力开始新征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