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西北工业大学 > 新闻公告 >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在西工大干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二)

2020-04-28 0 新闻公告 来源:西北工业大学新闻网

西工大新闻网4月28日电(记者 范翔 郭青)“陕西要有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时代和气魄”。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在学校干部师生心中久久回响,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深切期望,激发起广大干部师生只争朝夕的干事豪情。

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黄维:三秦大地齐奋进,追赶超越谱新篇。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调研,吹响了全面恢复经济秩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充分体现我国对创新产业布局的高瞻远瞩和高度重视。随着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步入快车道,技术发展进入了新的拐点。以柔性电子为核心,着力发展“饥饿科技”(FAMISHED)八大关键核心科学技术,是我国在颠覆性科技创新前沿领域开道超车的重要战略机遇。作为归国留学科技工作者,要以快速崛起中的西安为创新创业基地,以关键基础学科、新兴应用学科、当代前沿学科为发力点,以颠覆性科技创新为引领,立足前瞻性基础研究,抢抓机遇、超前布局,实现从“弯道超车”、“变道超车”转为“开道超车”跨越式发展。

党委副书记万小朋:总书记来陕考察,深入基层一线听民意、察实情,给大家鼓劲加油,让大家切实感受到了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也给我们开展调查研究做了很好的榜样。我们要向总书记学习,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深入师生开展调研,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提高师生的幸福感、获得感。总书记多次提到要继承延安精神、发扬西迁精神,谱写陕西在新时代“追赶超越”的新篇章。我们要传承好“西迁精神”,续写好“三航精神”,抢抓机遇,把太仓校区建设作为突破口,补齐开放办学的短板,奋力谱写“追赶超越”的西工大新篇章。

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陈建有:作为一名陕西高校党员干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陕西的重要讲话精神,令我们备受鼓舞,深感振奋。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对陕西的特殊感情,对陕西追赶超越发展的特别重视,增强做好陕西各项工作的信心。总书记2015年在延安召开革命老区县委书记座谈会,奏响了全面脱贫攻坚前奏曲,几年来,全国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校承担了中央定点扶贫和在陕扶贫任务,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学校要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陕西讲话精神,继续动员全校师生,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为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扛在肩上,特别是面对疫情影响,更加需要拼尽全力确保各项责任任务如期完成。又如学校作为“西迁精神”的缔造成员和践行者,要坚决贯彻落实好总书记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要求,续写人才培养的“西工大现象”新篇章,以价值塑造为统领,深入挖掘“三航精神”等办学传统文化,推动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双一流”建设。

党委常委、副校长宋保维:通过学习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的讲话,感到总书记讲话思想深刻,情感真挚,深感振奋。关于秦岭违建问题,总书记强调,要自觉讲政治,我们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站位要高,心中要知道中央关切什么、强调什么,对于西工大而言,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高质量人才。总书记谈到要做好秦岭保护卫士,对西工大来讲,要做好生态保护和长安、友谊校区规划。总书记在交大谈到西迁精神,我校也是西迁高校,同样值得自豪。我们为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为国防事业发展、人才培养等也作出了贡献,作为一名教师、干部深感自豪。作为一名干部,一定是落实行动、主动作为,在谋划学校未来发展规划上作出自己的贡献。

党委常委、副校长何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考察是对陕西人民的极大鼓舞。总书记对陕西提出的新形势下的创新驱动发展和做好“六稳”、“六保”的要求,为陕西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在陕高校,我们要深刻领会并持续推进落实。一是要在高标准下着重做实做好军民融合和科技创新工作;二是针对陕西开放不足的问题和短板,学校要落实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要求,推进西工大的优势科技力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三是充分发挥陕西文物大省的优势和秦岭环境保护的要求,学校要积极开展科技环保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工作,积极拓展学科新方向,在700多万件文物的修复保护上发挥作用,为陕西经济发展和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副校长张卫红: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特别是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培养更多一流人才”,让我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干劲。当前,一方面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要认真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自觉用学习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另一方面要在真抓实干上下功夫,大力传承和弘扬“西迁精神”,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以“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使命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工作中实干笃行,培养出一批具有家国情怀、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领军人才、产出一流的科研成果,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海兰:习总书记再次到陕西考察,印象最深的有两点:第一,始终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第二,强调“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和“两个维护”,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作为纪委监察干部要落实好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敏感性;二是立足岗位、强化政治监督;三是协助党委把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好,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强化廉洁教育,完善制度体系,开展制度宣讲,强化制度执行力。

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侯成义: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考察期间深刻阐述了“西迁精神”的核心和精髓,强调新时代高等学校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培养更多一流人才”,这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把“西迁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贯穿于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坚持思想引领,强化榜样示范,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做爱国奉献的传承者、教书育人的践行者、建功立业的奋进者。

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杨晓: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将“西迁精神”、延安精神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坚持立德树人,凝聚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动力。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秦岭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的指示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格遵守秦岭保护各项规定,加强保护秦岭、热爱秦岭的教育,教育引导师生员工做秦岭生态卫士。

党委常委、党委组织部部长詹浩: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对陕西发展意义重大,我学习后感触很深,主要有两方面思考。一是计划将学习贯彻习总书记来陕西考察的重要讲话精神,编入今年学校干部相关培训计划里,推动党员干部深入思考和研讨总书记讲话对学校工作的要求。二是总书记反复强调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重要性,今年也是学校定点帮扶融水和陕西地区的关键之年。我们一方面将继续做好党建结对帮扶工作,另一方面将加强扶贫干部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开展监督和考核,加强对扶贫干部的关心关爱,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校长助理张艳宁:我们要切实内化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迁精神和延安精神的深刻阐释,高举精神之旗,走好西工大振兴之路。要深入挖掘学校发展历程中那些科技报国的故事、埋头苦干的故事、艰苦创业的故事,树立起西工大的精神脊梁,续写“西工大现象”。要将这些精神力量内化为推动和参与学校持续深化改革的强劲动力,进一步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形成全校上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心理、情感、精神的有机统一,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

校长助理杨益新:习总书记提出“六稳”“六保”,第一个是要保就业。我们要把做好四年级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管理和毕业就业等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总书记再次明确指出,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我们要积极贯彻落实到人才培养工作中,努力培养更多一流人才。总书记高度重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学校积极响应并开设通识课程《生态文明与人类未来》,旨在提升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总之,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并在具体工作中落实好,我认为是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表现。

校长助理张开富:从总书记讲的“六稳六保”及在考察过程中去秦岭、社区、学校以及关心就业等,体现了总书记始终胸怀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体现在字里行间,体现在治国理政方方面面。我们要坚决贯彻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讲到与我们学生工作的相关内容,比如立德树人、延安精神及就业创业等,我们要抓好落实。

校长助理王宇波:习总书记指出了“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这令我印象非常深刻。总书记的这一论述对西工大如何发扬西迁精神、“三航精神”也指明了方向。习总书记要求“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这是对陕西发展所提的新要求新期望,对学校来讲,在新时代“双一流”建设征程中怎样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也是我们要努力贯彻的。

副总会计师张建新:按照习总书记要求,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要深刻领会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和最坚定的维护,特别是要把“两个维护”落实到行动上而不是停留在口号上。结合这点,当前国家、中央、习总书记最关心的是“六稳”“六保”,结合学校的复学工作、科技工作、产业工作、经济管理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来。作为基层的党员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认真学习习总书记来陕讲话精神,从自己做起,坚决不折不扣地完成学校党委的各项安排,同时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八项规定,各项工作有新作为,为学校事业发展努力工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云霞: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脱贫攻坚时专门就产业扶贫做出的重要指示,强调了产业扶贫在消除贫困和未来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指明了发展扶贫产业的关键点和根本路径,要求贫困地区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全产业链,有效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将贫困群众镶嵌在产业链上,切实让广大贫困群众最大限度地享受产业发展的成果,为我省推动扶贫产业发展,决胜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提振了信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高旭红:贫困治理既是当今发展中国家待解的治理难题,更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要义。在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柞水县与平利县的考察讲话勾起了我对走过的14个贫困县的调研回忆。为了打造脱贫致富共同体,五级书记抓扶贫,扶贫产业稳脱贫,电商平台助脱贫,异地搬迁挪穷窝,就业帮扶促脱贫……中国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措施之多前所未有,创造了中国减贫史乃至世界减贫史的奇迹。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马新蕊:心系人民,就不会懈怠;勇于创新,成就新业绩。这是我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调研期间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刻感受。习近平总书记登秦岭、下村镇、进茶园、步民居,只因为他心系人民的深厚情感。只有心系人民,我们才能在各自的实际工作中不懈怠,不迷失,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信念。只有心系人民,才能在挫折、困难面前不退缩;才能真正稳得下心,扎得下身,全身心地投入各项工作中。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心系国家和人民,一定要在学生心中厚植家国情怀,为民族复兴培养合格人才。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马军: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陕西考察指导工作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和作出的重要指示,着眼新时代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高度,对进一步做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等当下陕西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工作指明了奋斗方向,彰显了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新目标、新思路,对我们推进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实现绿色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党支部书记常文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的讲话让我感悟深刻,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无论是在生态环境保护、脱贫攻坚、还是疫情复工各个方面都将其体现的淋漓尽致。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生,我们应该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以爱国精神作为行动支撑,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学科中寻找解决方案,并付诸于实践,贡献一份独属于新时代青马人的力量。

(审稿:雷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在西工大干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二)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