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南京大学 > 新闻公告 >

第九届(2019)Hutton国际花岗岩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2019-10-15 0 新闻公告 来源:南京大学新闻网

10月14日,第九届Hutton国际花岗岩学术研讨会(The Ninth Hutton Symposium on the Origin of Granites and Related Rocks)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召开,来自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瑞士、巴西、南非、印度、日本等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专家和代表与会。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永飞、翟明国、杨树锋、徐义刚、陈骏、杨经绥以及英国皇家学会院士Chris Hawkesworth教授参会,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主任郭正堂院士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开幕式现场 (王红兵 摄影)

开幕式由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夕生主持。

吕建在欢迎辞中表示,南京大学长期致力于花岗岩研究,取得了众多优秀成果。他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南京大学卓越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以及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地学研究方面培养地学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贡献,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吕建致辞 (王红兵 摄影)

郭正堂代表基金委致辞。他回顾了Hutton会议的历史,指出基金委一直鼓励进行探索深地、太空和海洋的开拓性、原创性研究,希望能更好地认识地球的结构、成分和演化,关注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研究。他认为,这次会议的举办将会大力促进中国科研工作更好地走向国际,深化推进国际合作进程。

郭正堂致辞 (王红兵 摄影)

陈骏代表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团致辞,并深情回忆了南京大学与花岗岩的不解之缘。他说,37年前,中国首个地球科学的国际会议就是在南京大学召开的花岗岩国际会议。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他深切地感受到花岗岩研究凸显出它的前沿性、创新性和应用性,这次会议的举办将致力于为全球研究花岗岩的科学家们提供一个优秀的交流平台。

陈骏致辞 (王红兵 摄影)

据悉,本次会议将历时4天,分四个主题进行:花岗岩与大陆地壳的形成和演化、深部地壳中花岗质岩浆的形成过程、花岗质岩浆作用与成矿、大型花岗岩岩体与长英质火山杂岩的岩浆过程。会议共设有22个主题报告,同时还设有青年学者论坛和会议展板等多元化的学术交流形式。与大多数学术会议不同的是,本次会议不设分会场,会前、会中和会后均设有野外考察,目的是为与会者创造更好的交流平台。同时,参会代表在14日当晚还受邀参加南京大学“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祖国颂歌交响音乐会,领略中西交融下的中国传统文化。

又悉,Hutton国际花岗岩学术研讨会是为纪念地质学火成论派创始人、“现代地质学之父”James Hutton(1726-1797)而设立的。该会议于1987年在James Hutton的出生地——英国爱丁堡首次召开,随后每4年召开1次,迄今已连续召开8届,成为地球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之一。本次会议由徐夕生教授等在2015年第八届会议上通过与其他3个国家的竞争而获得主办权,历经近2年的精心组织和筹备,由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合办。这是当前国际上花岗岩领域最高规格的学术会议首次在中国举行,彰显了我国特别是南京大学在国际学术研究中的影响力。(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第九届(2019)Hutton国际花岗岩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