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民:高水平建设校外产学研平台 助力南大高质量提升
在2020年1月9日召开的南京大学第十一次党代会上,胡金波书记做了题为《聚力内涵式发展、着力高质量提升、为建设‘第一个南大’而接续奋斗》的党代会报告,为接续建设“第一个南大”、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绘就了蓝图,为全体南大人凝心聚力、再攀高峰筑牢了思想根基、强化了理论武装。
报告指出,建设“第一个南大”、推进“双一流”建设,必须提升社会服务的高质量,贡献于国家治理,论文要更多地写在中国大地、江苏大地上,创新业绩要更多地转化为中国创造。报告明确将“融入国家战略,做好社会服务”作为建设“第一个南大”的重点任务之一,强调要大力推动与国家、省市创新发展的深度融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主动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覆盖全省的政产学研平台和技术转移分中心为支撑,更好服务“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
作为一名致力于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探索者和践行者,在近二十年的科研、教育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将国家需求放在首位,从扎根江苏化工园区污染防治,到牵头国家重大水专项淮河项目服务淮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我带领团队始终坚守在生态环境保护一线。从促进产学研融合、创建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到响应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筹建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我带领团队积极融入国家、地方重大发展战略,不断探索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切实推动科技成果服务社会。深刻学习了本次党代会精神后,我深受鼓舞,更加坚定了以高水平建设校外政产学研平台为抓手,助力南大内涵式发展和高质量提升的信念。
校外政产学研平台作为学校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的重要载体,能够成为建设“第一个南大”、助推“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首先,校外平台是学校创新体系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校外平台植根地方,地处产业前沿、创新源头,搭建了学校与产业联系的桥梁,是学校研发成果的集散地、二次开发的加工场,是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环节。同时,校外平台资源可以成为申报与完成重大课题的重要依靠力量,有助于提升学校综合研发实力。我团队承担的国家重大水专项淮河项目体量大、难度高,在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强有力的支持下,才得以出色地完成了项目任务,有效支撑了淮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得到科技部、生态环境部的充分肯定。其次,校外平台是培育“双创”人才的重要基地。校外平台拓宽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渠道,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理想基地,是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我团队建设校外平台十多年来,充分利用平台优势,助力了一批青年教师成长,接纳上百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到平台实践,吸收了百余名高校毕业生到平台就业,其中南大毕业生约占五分之一。这些南大学子有的成为研发骨干,有的成为部门主管,还有的成长为衍生企业负责人,创造了出色的工作业绩,为南大争了光、添了彩。再者,校外平台是学校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校外平台扎根地方,紧密结合地方发展需求,是学校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建院近十年来,以科技研发和体制机制创新为驱动,服务地方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孵化科技型企业十余家,已经为国内十家化工园区的600余家企业提供了环保科技服务,为地方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成为了南大服务社会的一块招牌。
在创建“第一个南大”迈出新步伐的关键时期,我们将更高水平地引领校外平台建设和发展,为“第一个南大”建设贡献更强有力的支持。
一、高水平建设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大科技平台,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的建设得到了科技部、生态环境部等部委和江苏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南大“融入国家战略”的重要创新载体。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正在联合30余家高校院所、龙头企业等优势环保力量,申报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绿色发展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计划到2022年,通过技术攻关、工程示范、产业孵化与人才培养,初步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尺度流域绿色发展技术创新中心。高水平规划建设的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将有力提升南大科研水平,为探索科技创新领域新时代新型举国体制集成攻关的南大方案贡献重要经验。
二、高质量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打造复合型人才培养高地。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对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以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南大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为代表的校外平台,将采用“双选择、双导师、双课堂、双身份、双考核、双资助”的创新“六双”联合培养模式,与学校开展高质量研究生联合培养,助力培育时代新人。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和校外产学研平台的带头人,要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就是要一以贯之地开展以重大需求为导向的科研,坚持把论文写到祖国大地上;就是要更高水平地建设校外平台,推动人才-学科-产业融合发展,助力南大高质量提升。迈向新的历史时期,拥抱新的发展机遇,每一位校外平台的南大人都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建设“第一个南大”努力奋斗!(环境学院副院长 李爱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李爱民:高水平建设校外产学研平台 助力南大高质量提升
相关推荐
- 南京大学助建南开中学“宇宙探索馆”揭幕
- 韩国SK集团ICT委员会委员长朴星昱一行到访我校
- 胡金波书记看望珠海深圳校友并调研深圳产学研基地
- 南京大学召开2020年双柏县定点扶贫工作推进会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同期举行
- 专家学者聚首南大热议“智能社会中的信息系统创新”
- 我校举行2019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
- 江南大学庆祝南京大学117周年校庆专场演出在我校举办
- 校党委常委会研讨新学期开学季相关工作安排
- “领导干部上讲台”国企公开课南大开讲 中国移动走进南京大学
- 校工会开展“喜迎党代会 情暖送春联”活动
- 我校召开校园景观提升项目专题论证会
- 美国亚特兰大孔子学院2019年理事会在我校举行
- 金陵学院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大会
- 江苏发展高层论坛第36次会议在我校举行聚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共谋江苏新作为
- 【抗疫·在线学习】我校网络公开课上线人民日报客户端“云课堂”频道
-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 南大人收获三项荣誉
- 我校在线召开2020年度本科教育工作布置会
- 在宁高校老年人气排球展示交流活动在我校举行
-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南京大学校赛颁奖
- 我校举行离休干部2019新年座谈会
新闻公告
- 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岳一行赴南京大学调研 04-26
- 关于新闻网迁入校园网站集群的通知 04-24
- 南京大学举行党委第三轮巡察工作动员部署会 04-23
高考招生
- 南京大学2018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大学2017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大学2017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大学2015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大学2012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大学2013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大学2014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大学2011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