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南京林业大学 > 新闻公告 >

突出重点 强化特色 为“双一流”建设筑基

2020-10-28 0 新闻公告 来源:南京林业大学新闻网

        编者按:“十三五”,是百年南林历史上值得载入史册的重要时期。在这5年,学校上榜“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南方学院淮安校区转型建设为南京林业大学淮安校区,与溧水签约共建白马校区和农业科技创新港,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中国大学排行榜我校大幅进位,教九楼、科研综合楼、图书馆、青教公寓陆续投入运行,条件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系列的成绩,是5年来全体南林人群策群力,砥砺奋进的结果,也标志着我校“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如今,“十四五”即将到来。近期,我们将回望过去,陆续全面梳理和展现学校5年来 8大专项工作成绩与经验,为学校未来发展凝心聚力,助推鼓劲。


        5年来,学校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取得跨越式发展,学科建设迈入内涵建设发展的新阶段,研究生教育规模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培养质量快速提升,为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全面布局,重点突破,夯实学校发展根基

        5年来,学校在“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征程上,在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 林业工程学科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林学”和“林业工程”2个学科获得A+,A+学科数位列全国林业高校和省属高校第一;          

        · 工程学、动物与植物科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化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前1%; 

        · 国家重点学科优秀数和优秀率数均位列省属高校前二;

        · 国家林业局7个重点一级学科和2个重点培养二级学科,位居林业高校前列; 

        · 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成果获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获省优秀博士论文12篇、省优秀硕士论文37篇; 

        · 2020年我校录取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联合培养博士生)26人,录取人数超前四年录取人数总和(18人)。

以“林”为本,向“林”交融,提升学科整体水平

        高校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办学特色的竞争,而办学特色的基础就是学科特色。特色是学科建设的灵魂,形成特色、突出特色和发扬特色是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获得领先优势和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途径,许多世界著名大学的一流学科发展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那么,过去的5年,我校学科建设如何形成特色、突出特色?

        为突出林科特色,我校走好了三步棋:一是加强林业工程学科与林学学科的交叉融合,以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组建跨学科创新团队,通过强强联合,实现两个优势学科的协同增益;二是以林业工程学科为核心,融合工科类学科,组建林业工程学部,以林学学科为核心,融合生态学、风景园林学、生物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组建林学学部,通过融合与交叉,实现以林业工程和林学高峰学科发展为引领,推动高原学科和支撑学科协同发展,学科横向交叉,拓宽了学科宽度;三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融合纳米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催生了新的学科增长点,拓展了学科深度。

        为进一步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我校坚持以‘林’为本,突出特色,重点打造了一流的林业工程、林学、风景园林学等学科,做强工科、做精理科、做优文科,形成了特色明显、覆盖面宽、结构合理的具有南林特色和优势的学科生态体系。

        5年来,围绕“林科”特色,我校新增食品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4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同时将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的12个专业学位领域调整为7个。通过打造三级学科体系和学科调整等举措,学校的一级学科博士点由2016年7个增长为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由2016年的20个增长为2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由2016年的8个增长为18个,学科点数量得到跨越式增长,学科点层次结构也进一步优化升级。


夯基固本,精准发力,学科建设成绩斐然

        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需要一流学科支撑,要从本校实际出发,找到自身优势,确定学科发展重点,发挥特长,形成标志性学科。自2017年迈入“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行列,我校始终初心不改,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聚焦专业领域前沿精准发力,学科总体排名稳中有升。                        

        2019年1月,我校成为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9月,完成“双一流”建设中期自评工作,一流学科建设成效获得评估专家的充分肯定,2020年9月,“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自评专家组充分肯定了我校在国家“双一流”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一致认为我校整体建设和学科建设的阶段目标全面达成。

        一系列举措和成绩令我校学科建设和发展驶上了快车道。近年来,学科内涵建设取得很大进展。在国务院学位办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林业工程(A+)、林学(A+)和风景园林学(A-)3学科进入A类。得A+学科数位列全国林业高校和江苏省属高校第一。A类学科数位居全国林业高校第一、江苏全省高校第六。其它参评学科排名位次百分比也有不同程度地上升。

        优势重点学科数也发展迅猛。目前学校国家一流建设学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9个,数量位居林业高校前列;另有5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6个江苏省重点学科和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原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数量也位居省属高校前列。

        过去5年的成绩给学校发展打牢了基石,进一步促进了“双一流”建设。

五维一体,生态+思政,研究生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最重要标准。

        那么,代表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研究生教育将如何体现南林办学水平?

        学校立足专业特色,探索出基于校-企-生多赢的“五维一体”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取得显著成绩。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第三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1项。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我校是本届唯一获奖的林业高校,也是历届获奖的唯一林业高校。

        优秀的林业人才不仅有具备一流的专业能力,还要兼具绿色的人文情怀。为此,学校打造基于“生态+”的“三结合四协同”研究生思政教育模式,以特色“生态+”贯穿研究生思政教育管理机制、运行载体、课程体系等,构建全员参与、多维协同的研究生思政教育生态共同体。近三年,50%以上研究生毕业投身国家生态文明和林业建设主战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95%以上。其中很多毕业生已成为各自领域的技术骨干,进而成为推动林业科教事业和社会进步的有生力量。

        “十三五”期间,我校研究生录取人数逐年递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年度招生规模由2016年1208人增至2020年1806人,增幅49.8%;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由136人增至163人,增幅19.6%。研究生累计发表高水平论文3000余篇,其中Nature、Science子刊及IF10以上高水平科研论文48篇,学术贡献年均提升40%;入选国教指委硕士专业学位优秀学位论文19篇,省重点课题30项、省优秀博士论文12篇、省优秀硕士论文37篇。

        5年栉风沐雨,5年春华秋实。

        未来5年,我校将继续海纳百川引进高水平人才,不遗余力培养拔尖人才,努力让南林的中坚力量走向国家级平台,登上国际舞台,持续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向纵深发展,奋力夺取“双一流”和百强大学建设双胜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突出重点 强化特色 为“双一流”建设筑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