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点 强化特色 为“双一流”建设筑基
编者按:“十三五”,是百年南林历史上值得载入史册的重要时期。在这5年,学校上榜“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南方学院淮安校区转型建设为南京林业大学淮安校区,与溧水签约共建白马校区和农业科技创新港,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中国大学排行榜我校大幅进位,教九楼、科研综合楼、图书馆、青教公寓陆续投入运行,条件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系列的成绩,是5年来全体南林人群策群力,砥砺奋进的结果,也标志着我校“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如今,“十四五”即将到来。近期,我们将回望过去,陆续全面梳理和展现学校5年来 8大专项工作成绩与经验,为学校未来发展凝心聚力,助推鼓劲。
5年来,学校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取得跨越式发展,学科建设迈入内涵建设发展的新阶段,研究生教育规模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培养质量快速提升,为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全面布局,重点突破,夯实学校发展根基
5年来,学校在“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征程上,在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 林业工程学科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林学”和“林业工程”2个学科获得A+,A+学科数位列全国林业高校和省属高校第一;
· 工程学、动物与植物科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化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前1%;
· 国家重点学科优秀数和优秀率数均位列省属高校前二;
· 国家林业局7个重点一级学科和2个重点培养二级学科,位居林业高校前列;
· 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成果获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获省优秀博士论文12篇、省优秀硕士论文37篇;
· 2020年我校录取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联合培养博士生)26人,录取人数超前四年录取人数总和(18人)。
以“林”为本,向“林”交融,提升学科整体水平
高校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办学特色的竞争,而办学特色的基础就是学科特色。特色是学科建设的灵魂,形成特色、突出特色和发扬特色是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获得领先优势和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途径,许多世界著名大学的一流学科发展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那么,过去的5年,我校学科建设如何形成特色、突出特色?
为突出林科特色,我校走好了三步棋:一是加强林业工程学科与林学学科的交叉融合,以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组建跨学科创新团队,通过强强联合,实现两个优势学科的协同增益;二是以林业工程学科为核心,融合工科类学科,组建林业工程学部,以林学学科为核心,融合生态学、风景园林学、生物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组建林学学部,通过融合与交叉,实现以林业工程和林学高峰学科发展为引领,推动高原学科和支撑学科协同发展,学科横向交叉,拓宽了学科宽度;三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融合纳米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催生了新的学科增长点,拓展了学科深度。
为进一步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我校坚持以‘林’为本,突出特色,重点打造了一流的林业工程、林学、风景园林学等学科,做强工科、做精理科、做优文科,形成了特色明显、覆盖面宽、结构合理的具有南林特色和优势的学科生态体系。
5年来,围绕“林科”特色,我校新增食品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4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同时将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的12个专业学位领域调整为7个。通过打造三级学科体系和学科调整等举措,学校的一级学科博士点由2016年7个增长为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由2016年的20个增长为2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由2016年的8个增长为18个,学科点数量得到跨越式增长,学科点层次结构也进一步优化升级。
夯基固本,精准发力,学科建设成绩斐然
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需要一流学科支撑,要从本校实际出发,找到自身优势,确定学科发展重点,发挥特长,形成标志性学科。自2017年迈入“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行列,我校始终初心不改,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聚焦专业领域前沿精准发力,学科总体排名稳中有升。
2019年1月,我校成为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9月,完成“双一流”建设中期自评工作,一流学科建设成效获得评估专家的充分肯定,2020年9月,“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自评专家组充分肯定了我校在国家“双一流”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一致认为我校整体建设和学科建设的阶段目标全面达成。
一系列举措和成绩令我校学科建设和发展驶上了快车道。近年来,学科内涵建设取得很大进展。在国务院学位办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林业工程(A+)、林学(A+)和风景园林学(A-)3学科进入A类。得A+学科数位列全国林业高校和江苏省属高校第一。A类学科数位居全国林业高校第一、江苏全省高校第六。其它参评学科排名位次百分比也有不同程度地上升。
优势重点学科数也发展迅猛。目前学校国家一流建设学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9个,数量位居林业高校前列;另有5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6个江苏省重点学科和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原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数量也位居省属高校前列。
过去5年的成绩给学校发展打牢了基石,进一步促进了“双一流”建设。
五维一体,生态+思政,研究生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最重要标准。
那么,代表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研究生教育将如何体现南林办学水平?
学校立足专业特色,探索出基于校-企-生多赢的“五维一体”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取得显著成绩。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第三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1项。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我校是本届唯一获奖的林业高校,也是历届获奖的唯一林业高校。
优秀的林业人才不仅有具备一流的专业能力,还要兼具绿色的人文情怀。为此,学校打造基于“生态+”的“三结合四协同”研究生思政教育模式,以特色“生态+”贯穿研究生思政教育管理机制、运行载体、课程体系等,构建全员参与、多维协同的研究生思政教育生态共同体。近三年,50%以上研究生毕业投身国家生态文明和林业建设主战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95%以上。其中很多毕业生已成为各自领域的技术骨干,进而成为推动林业科教事业和社会进步的有生力量。
“十三五”期间,我校研究生录取人数逐年递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年度招生规模由2016年1208人增至2020年1806人,增幅49.8%;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由136人增至163人,增幅19.6%。研究生累计发表高水平论文3000余篇,其中Nature、Science子刊及IF10以上高水平科研论文48篇,学术贡献年均提升40%;入选国教指委硕士专业学位优秀学位论文19篇,省重点课题30项、省优秀博士论文12篇、省优秀硕士论文37篇。
5年栉风沐雨,5年春华秋实。
未来5年,我校将继续海纳百川引进高水平人才,不遗余力培养拔尖人才,努力让南林的中坚力量走向国家级平台,登上国际舞台,持续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向纵深发展,奋力夺取“双一流”和百强大学建设双胜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突出重点 强化特色 为“双一流”建设筑基
相关推荐
- 大学生为梦想设计 2000余件作品勾勒美丽中国新图景
- 校地携手育新绿,老少共育牵手林——我校举办植树节系列活动
-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专题学习
- 我校举行第24届教职工乒乓球团体比赛
- 【化工院】化工院在淮安校区举办学业指导及学习经验分享会
- 2金3银1铜、3件作品入围国赛,我校蝉联“创青春”省赛“优胜杯”
- 省委教育工委对我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巡学旁听
- 南京林业大学召开新学期本科教学工作布置会
- 校工会开展“重温工运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 青岛农业大学校长刘新民一行来校调研交流
- 我校获评“江苏省青年学习社”“江苏省高校新思想青智库”
- 我校林学院曹林副教授在《Nature》上发表文章
- 我校师生以翰墨丹青书画百年党史
- 我校现代分析测试中心顺利通过CMA认证
- 校党委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培训班
- 【土木院】土木工程学院举办第一届国际教育论坛
- 我校承办国际城市景观设计大赛 共同“憧憬?美丽中国”
- 我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团队获“江苏省工人先锋号” 荣誉称号
- 我校获评2018年度江苏省学生资助绩效评价优秀单位
- 《南京林业大学校园植物手册》出版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第十九次研究生代表大会 06-03
- 土木院举办“金融、征信、防诈骗”知识竞赛 06-03
- 经管院赴周恩来干部学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06-03
- 淮安校区举办“红色系列活动”作品集中展演 06-03
- 公寓管理服务中心为宿舍管理员办专场晚会 06-02
- 留学生体验“草木染” 多彩实践课感受中国文化 06-02
- 我校与遵义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 06-01
高考招生
- 南京林业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林业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林业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林业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江苏) 08-05
- 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