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关于疫情防控期间组织开展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见
各部门: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精神,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实施便民举措,有序开展现阶段学校科技各项工作,根据学校防控疫情工作领导小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提出如下若干意见。
一、总体要求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全校科技工作者须统一思想,提高站位,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及“十四五”谋篇布局之年,更是“双一流”建设关键之年,学校科技工作应进一步落实“系统规划、精细管理、工程控制、高效创新”理念,深入实施“HSEV”战略,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支撑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应从广大教师从事科研活动的具体利益和需求出发,多途径凝聚科技创新力量与资源,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强化方向凝练,潜心科学研究,形成学校-学院联动协同的网络运行新体系,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疫”,实现学校科技工作内涵发展,做到疫情防护和科研活动两不误。
二、重点工作
(一)统一认识,树立正向科研观
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疫情防控没有局外人。全校科技工作者要提高认识,自觉做科学的传播者、谣言的粉碎者,提高自身文明素质和社会责任,增强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掌握疫情防控工作有关知识,理性对待疫情,减少恐慌和焦虑情绪,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遵从学校防疫工作部署,确保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以平淡的心态、高昂的热情,高效开展各项科研工作。
全校科技工作者应从本次疫情中深刻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进一步培养和树立正向的科研意识,激发投身科研的热情,加强自主创新与交流合作,不断体现科技工作的价值。学校相关优势学科要在病毒致病机理、疫苗与药物研发、防护材料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为“防疫”贡献东大力量。
(二)多措并举,提升科技创新力
疫情带来不可预期的影响,2020年面临诸多挑战,全校科技工作者和全体科研管理人员要保持谦虚谨慎、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聚焦年度重点工作,深入践行有组织科研创新模式,在国家政策指引、现代治理助力、追求卓越为要的框架中寻求新的突破点与增长点。
结合学校“一流大学”建设任务,多途径开展学校“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制订;加强创新人才和重大科研任务的发掘与统筹,提升重大项目承担能力;强化学校国防特色重点团队建设,加强国防科研保密和质量体系的规范管理,构建军民融合保障体系;巩固与拓展“四个十”对接工程,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生态;优化专利管理,推进辽沈区域转化基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创新转化;有序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科学中心等重大基地培育建设,创新运行管理模式,不断夯实创新平台支撑能力;实施重大项目跟踪,强化重大成果凝练,有效推动优秀重大成果获高层次奖励;推进科研、人事、财务等信息共享与交互,推进科研业务“一站式”网上办理,实现对学校科研评价和决策的有效支撑。
(三)拓宽思路,防疫期间有作为
各学院和广大教师应根据所属学科特点,创新工作方法,科学制定疫情防控期间相关科研活动方案,以更加坚强的意志,更加严密的措施,更加有力的行动,落实好疫情期间的具体工作。
1.积极实施科技规划制订工作。加强信息即时互通,主动作为,组织专家及团队,积极参与区域及行业的相关科技规划制订,有效推进学校“十四五”科技专项规划形成良好开局,与各学院保持线上沟通,确定各学院科技规划制订和实施。
2.做好现阶段各类项目申报及过程管理。与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辽宁省科技厅等主管部门工作进度保持同步,实现信息无缝衔接,取消纸质材料集中审查,主要以线上模式推进项目申请、专家指导及过程管理;做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类项目“十四五”指南专家建议工作。
3.加强学校国防科研体系的优化建设。鉴于国防科研工作的保密特殊性,加强资质管理工作,形成部门联动、日常监管的有效机制,做好“两证合一”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监督审核的筹备工作;全面了解学校国防科技资源,充分挖掘潜能,开辟创新特区,组建若干创新团队,建成高质量国防科研项目的“蓄水池”、“种子库”。
4.推进技术成果网络宣传,实施横向合同电子备案。立足横向科研合同存量,总结学校已有技术方案,形成最新技术成果电子宣传材料,加强网络宣传;按照科研信息化建设进程,完善横向合同条款及用章电子审核,改变传统人工盖章模式,实现审核快速高效。
5.优化知识产权申请及科技成果转化审批流程。以2020版《东北大学专利(软件著作权)申请表》及《科技成果转化申请登记与审批表》电子材料为审批依据,通过二级单位线上审核后,均以电子形式报送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和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公室,学校按要求进行确认及审批,并及时线上反馈结果。
6.推进基地建设和科技奖励工作。引导学校重大科技基地加强研究方向的凝练和拓展,推进内涵式发展,力争在国家重大科技基地优化布局中占据有利局势;做好本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后续工作,及时布置省部级奖励申报,保障科技奖励工作顺利实施。
7.落实科研服务及学术交流工作。畅通交流渠道和沟通方式,及时处理相关文件和通知传达;加快推动科研管理系统开发;统筹协调基本业务费立项实施;严格学术交流活动管理,各类学术会议及活动应取消或推迟举行,必须召开的须向学院及科研院报备;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线上科学大讲堂,组织线上学术沙龙等活动。
(四)创新方式,具体业务抓落实
全校科技工作者要积极调整工作模式,居家办公、工作不松,充分利用OA系统、视频、网络等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各类科研活动相关材料的咨询、沟通请通过邮件、QQ、微信、电话等方式进行;材料审核和项目落款办理通过学校科研管理系统进行。
1.一般业务的印章申请。须使用学校提供的VPN,从一网通办统一身份认证登录,选择科研系统-综合办公-印章管理,该模块可以办理科研各类相关业务一般用印申请。
2.横向合同审核。须使用学校提供的VPN,从一网通办统一身份认证登录,选择科研系统-科研项目-新增横向项目,该模块可以办理横向合同的受理和审查。
3.科研项目落款。访问科研院门户网站,点击旧版管理系统,登陆后根据需要选择办理横纵项目落款手续(新版科研系统落款办理将在完成数据对接后全面启用)。
4.其他紧急业务。如有紧急和必须盖章业务需要办理,请咨询科研院相关业务办公室后委托其代为联系值班人员,值班人员将快速落实线下业务办理,切实保证学校科研工作不停滞。
三、强化保障
依据年度科技重点工作和疫情防控期间既定任务,应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层级职责和责任,协调统筹推进,高质量落实各项工作;应从学校全局出发,构建科研、人事、资产、财务、研究生等融通的“大科研”协同工作机制,优化流程、精简手续,畅通实施路径;科研院及各学院科技管理人员应详细记录办理科研业务师生信息,做好监测,做到信息可追溯;同时,全体师生要科学应对、群防群控,切实做好卫生防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东北大学关于疫情防控期间组织开展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见
相关推荐
- 软件学院举行2020届毕业生座谈会
- 东北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中学习
- 研究生院领导班子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民主民主生活会
- 香港新华集团走进辽宁30年纪念暨蔡冠深文化中心开幕仪式在东北大学举行
- 金证股份与软件学院召开深度校企合作交流座谈会
- 熊晓梅视察2020年本科生招生录取现场
- 熊晓梅到秦皇岛分校调研
- 东北大学师生热议全国“两会”
- 体育部党总支组织开展“学习强国”平台竞赛活动
- 教育部领导对我校服务东北振兴的做法作出批示
- 公安处开展消防疏散逃生演练
- 秦皇岛分校举行瓷器捐赠暨孙志升研究员聘任仪式
- 信息学院举办研究生新生篮球联赛
- 张国臣召开2018年度民主生活会分管部门及联系学院征求意见座谈会
- 东北大学5位青年科技人才入选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 机器人学院召开寒假期间研究生安全防疫工作会议
-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2019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举行
- 我校设分会场参加东北三省一区普通高校开放办学工作推进会
- 信息学院开展教师节关怀系列活动
- 机械学院举行2020-2021学年先进班集体答辩会
新闻公告
- 致谢 03-17
- 信息学院召开校园封闭管理留校工作人员会议 03-16
- 冶金学院多措并举做好学生疫情防控工作 03-16
- 东北大学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 03-15
- 干部考核预告 03-15
- 东北大学召开“绿色学校”建设专题工作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东北大学2018年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东北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东北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东北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东北大学201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东北大学2009年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东北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东北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东北大学200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东北大学2008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