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东北大学 > 新闻公告 >

惠风好雨助春华——东北大学“思想政治提升”建设工程纪实

2020-11-17 0 新闻公告 来源:东北大学新闻网

惠风和畅,轻抚萌动的新绿。

好雨无声,润泽争春的万物。

东北大学获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推进“思想政治提升”建设工程,不断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在一流大学奋进征程中孕育出惠风好雨助春华的崭新气象,汇聚起了全校师生同心共筑中国梦、矢志奋斗创一流的磅礴力量。

以理论武装固本强基,为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坚实思想保障

健全完善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严格落实《东北大学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等开展专题学习33次。加强院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管理,开展院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情况自查,进一步强化对院级中心组的定期学习要求、形式规范及考核约束。

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研究阐释。出台《东北大学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施方案》《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开设“习近平教育思想专题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等系列课程;面向校内外积极开展理论宣讲近300场,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普及化;承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与发展研究》等国家、省部级课题21项,出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哲学视野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著作10余部,为进一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进行了积极探索。

全面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聚焦理论武装、学科教学、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安全稳定、队伍建设、评估督导等七个子体系,以三年为周期、分年度制定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工作台账,逐条细化责任分工、任务举措、实施进度和工作成果,制定任务指标74项,确定了28家牵头单位,清单化、系统化、精细化推动“大思政”工作体系建设。

面向广大教职工构建起理论教育、品牌活动和正向激励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实施“引领·提升·共进”“1+1”计划,培育示范党支部86个;持续开展“尊师四敬?为师四爱”、卓越教师工作坊、青年教职工“四个一”、“文化午餐”等活动,增强教职工思想教育吸引力、感染力和有效性。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成立理论武装宣讲团,开展宣讲近90场。近两年,开展教师政治理论学习1030学时,培训轮训和实践锻炼460次。围绕“教育、管理、指导、服务、能力素质拓展”五大职能,推进“一五一十”思政文化育人一体化平台建设,构建“知行”团校培养体系,主题团日班会活动推进体系和“第二课堂成绩单”能力素质拓展体系,打造青马工程、“百名博士企业行”等品牌活动。

获批沈阳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等7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成立东北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研究院,围绕思想政治工作政策与理论、党建创新实践与理论、教师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课程思政、文化建设与发展等方面深入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以三全育人培根铸魂,为一流大学建设汇聚磅礴育人合力

着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扎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学院部门各负其责,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实施“育心铸才”工程,搭建起“一体化构建”“两中心并重”“十体系联动”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以“全员参与”实现教育主体全面激活,以“全程贯通”实现力量有效整合,以“全方位协同”实现思政元素深度融入,切实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制定。

制定“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建设实施方案和工作任务落实计划,明确了12项一级指标、29项二级指标、90项三级指标,确定“路线图”、绘好“时间表”、制定“任务书”;开展“三全育人”质量创优和过程跟踪,召开专题工作推进会,制定阶段性总结成果汇编和典型案例汇编,梳理《构建“四金一新”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方案》《东北大学构建爱国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立体场域》等典型育人案例57个,形成了一批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工作模式,培育一批有创新性、代表性、实效性的品牌项目,“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强大正效应持续显现。


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组织专门力量、开展专题调研、进行反复论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组建专家委员会,将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的系统化、整体性。制定《东北大学关于实施“思业融合燎原计划”,加强和改进课程思政工作的意见》,明确“整体性推进、个性化实施、渐进性开展、动态化调整”4项基本原则和“示范课程建设、示范专业建设、教材教改扶持、强化师资建设、完善考评体系、加强理论研究”6项工作重点,着力建设15个示范专业,360余门示范课程,参与教师1000余人,覆盖学生3万余人,实现了所有课程类型、所有既有学科的全覆盖,构建起“建设十个示范专业、打造百门校级示范课程、覆盖全校数千教师和教学团队、惠及全校数万名学生”的“十百千万”课程思政工作格局,形成了具有“东大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与沈阳市委宣传部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全面构筑“问题开启、目标导向、经典品读、学理优先、课程育人”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实施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推进“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改革,开设“思政课实践”必修课,制定《新时代东北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全力推进思政课提高质量、创新发展。

以传承创新东大文化凝心聚力,为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传承东大爱国红色文化基因,发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以“自强不息、知行合一”校训精神为魂,擦亮“实干、报国、创新、卓越”东大文化鲜亮底色,深入实施精神文化引领、物质文化奠基、制度文化规范、行为文化创新“四大工程”,建设“品位高雅、底蕴厚重、特色鲜明、体系完备”的东大文化。

开展东北大学文化表述语凝练,梳理出“实思、实说、实做、实效”的实干品格,“爱校、爱乡、爱国、爱人类”的报国情怀,“与时俱进、革故鼎新”的创新气质,“卓尔不群、超越自我”的卓越追求,确定了“实干、报国、创新、卓越”的东大文化,建立了精神高地和价值坐标。开展东北大学文化深度诠释和推广,出版《实干、报国、创新、卓越——东北大学文化探析》《兴文化:高校文化建设实例研究》系列书籍,让东大文化全过程、全方位融入师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实施文化精品培育战略,确立41个文化立项,培育打造出“讲述·东大人的故事”典型推进会、“璀璨星光”东大青年奋斗的青春故事会、原创爱国话剧《离离原上草》等品牌活动百余项。创新校园景观的爱国文化表达,建造梁思成纪念馆,打造一二·九运动群像等31处文化景观,形成环境育人场域。创作各类文化产品200余项,形成了以《诗影东大》《讲述·东大人》等书籍为代表的平面文化产品集群,以国际宣传片、校歌MV等为代表的影像文化产品集群,以“东东”“贝贝”微形象为代表的微文化产品集群,以校徽礼盒、毕业熊为代表的创意文化产品集群,进一步提升了东大文化的显示度和标识度。

获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创兿杯”校园文化艺术节获评教育部“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木偶戏”获批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传承爱国红色文化基因,讲述东大人科技报国的故事”获批中科协2020年度学风建设资助计划项目,入选辽宁最美校园。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东北大学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履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新的气象、新的作为,奋力谱写东北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崭新篇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惠风好雨助春华——东北大学“思想政治提升”建设工程纪实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