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宁波大学 > 新闻公告 >

中国载人航天副总设计师陈善广院士做客我校“三做”讲座第214讲

2021-09-28 0 新闻公告 来源:宁波大学新闻网



9月28日上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人因工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宇航科学院陈善广院士,做客我校“做人做事做学问”名家系列讲座第214讲,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为主题,在锦绣剧场与宁大师生分享了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未来发展的展望。讲座由校党委副书记冯杰主持,我校新药技术研究院院长赵玉芬院士、副校长乐传永,以及各学院师生代表出席讲座。

讲座之前举行了捐书仪式。陈善广将自己呕心沥血创作的载人航天工程方面的学术著作捐赠给宁波大学,乐传永代表学校接受这珍贵的礼物。

陈善广说,他的座右铭“做人做事,做事做人”,与宁波大学“做人做事做学问”名家系列讲座的主旨不谋而合。

讲座生动有趣,引人入胜。陈善广说,小时候我们都对头顶的蓝天产生过好奇,探索深邃宇宙的奥秘吸引着我们。中国自古就有飞天情结,如嫦娥奔月、万户飞天、敦煌飞天的传说。1965年,毛泽东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写道“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38年后的2003年,38岁的杨利伟驾驶“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间技术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同时浩瀚的天空还有许多未知的奥秘有待探索,必须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而载人航天正是航天梦的组成部分,也是建设航天强国,实现科技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性工程。

谈到航天事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意义,陈善广说:载人航天工程是人类探索未知的自然拓展,对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高科技国际地位、增强民族凝聚力、培养人才、增强科技发展潜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讲座中,陈善广从载人航天的概念谈起,从美、苏太空竞赛揭开载人航天帷幕,到汇聚世界载人航天技术新成就的国际空间站,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世界载人航天的发展史。从载人天地往返技术、交会对接技术、出舱活动技术、长期在轨生存与健康保障技术等方面,介绍了载人航天基本技术。在介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历程时,他重点介绍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三步走”发展战略、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践、中国空间站工程等,并谈了载人航天未来的发展与展望。

互动环节,陈善广认真严谨地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使同学们对载人航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讲座,宁大师生不仅了解航天工程相关知识,了解了航天事业的艰辛和航天人的精神,同时也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许多同学表示希望投身载人航天的科学研究,为祖国的航天事业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讲座结束后,冯杰代表学校将讲座纪念品“古越青瓷”赠送给陈善广。“古越青瓷”寓意着讲座犹如“古越青瓷”,弥足珍贵,值得我们永远珍藏。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讲座在梅山校区设有分会场,因此梅山校区的学子也能听到讲座。同学们一致认为,这种资源共享的方式有利于各个校区的同学们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这种互利共进的氛围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也使勤学笃实的校园文化更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人。

相关链接:陈善广院士1992年起参与国家载人航天工程全过程研制及历次载人发射任务。曾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神六、神七及神九任务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创建人因工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致力推动航天医学工程、人因工程学科的丰富和发展。1995年当选全国青联委员。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委级科技成果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出版学术专著7部,科普作品5部,译著3部,发表论文100多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5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中国载人航天副总设计师陈善广院士做客我校“三做”讲座第214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