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京泽在《中国民族报》上发表署名文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新闻网讯 12月10日,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京泽同志在《中国民族报》刊发了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署名文章。
张京泽在文章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中央民族大学作为党和国家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专门人才而创建的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校,学校的办学宗旨始终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紧密相联、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学校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工作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文章指出,中央民族大学“深化党的政治建设,肩负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中央民族大学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学校办学治校的目标和根本置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大局中,不断增强服务国家、服务民族地区的自觉,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守正创新地做好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偏、党的领导不弱、政治教育属性不变。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落实“一岗双责、党政同责”要求,贯彻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坚持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学科建设有机结合,切实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学校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相关院系进行了调整,将原来6个以单一民族独立设置的实体系调整为教学系,实行混合编班、混合住宿,促进了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章指出,中央民族大学“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守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强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中央民族大学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学校办学治校的目标和根本置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大局中,不断增强服务国家、服务民族地区的自觉,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守正创新地做好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偏、党的领导不弱、政治教育属性不变。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落实“一岗双责、党政同责”要求,贯彻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坚持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学科建设有机结合,切实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学校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相关院系进行了调整,将原来6个以单一民族独立设置的实体系调整为教学系,实行混合编班、混合住宿,促进了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章指出,中央民族大学“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中央民族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回答好“扎根中国大地办一流民族大学”的时代命题,担负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努力奏响新时代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最强音。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各环节、全过程,注重加强“两课”教学,培育形成了《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民族与宗教》《中国民族志》等一批特色和精品课程,着重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和党的宗教政策、中国“多元一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国情等教育,教育引导各族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打造形成了以“六观”教育为特色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课程体系。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新修订的课程教学大纲中把课程思政作为重要建设内容统一要求,通过设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实施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专业学院结对共建,协同挖掘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德育元素,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效应。拟将校内有本科生的20个学院与30个民族自治州结对共建,组建针对性强、目标精准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以深入民族地区持续开展教育帮扶、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状况调研、创新创业项目挖掘和成果转化等,构建与思政课堂无缝衔接的社会实践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新需求,构建形成了“民族语零起点人才培养模式”、“民族语+应用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带一路战略需求+传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四类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多样化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的创新之路,切实为国家重大战略以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文章指出,中央民族大学“加强理论研究,阐释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中央民族大学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人才优势,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内容、理论以及实践等方面开展全面系统研究。印发实施《中央民族大学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方案》,探索有效路径,凝练民大特色,打造课程精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抓实抓好,贯穿于立德树人全过程。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全面整合凝聚校内外相关研究力量,以服务党和国家民族工作为主要任务,努力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和实践前沿,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民族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依托学校民族学等优势特色学科全方位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协同创新能力,针对新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研究,将民族问题智库建设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紧密联系,努力形成一批能够服务国家战略、服务民族地区和有利于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科研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撑。
张京泽在文章中最后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民族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央民族大学作为民族高等教育的排头兵、领头羊,要以新举措对标新要求,以新探索推动新发展,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切实担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任务,奋力开创民族高等教育的新局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张京泽在《中国民族报》上发表署名文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关推荐
- “十三五”巡礼系列报道(三):准确识变 科学应变 主动求变 瞄准国家战略 打造符合民族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和特点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 我校召开“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部署会
- 郭广生走访调研部分文科类学院强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办学全过程
- 赵进东院士受聘中央民族大学客座教授
- 在“稳”“细”“暖”上下功夫 做好毕业生返校各项准备和组织工作 学校召开2020年春季学生返校工作部署会议
- 黄泰岩会见台湾华梵大学校长一行
- “黑龙江人才周”进校园引才活动宣讲团一行来校宣讲
- 中央民族大学举行“国家宪法日”宣誓暨2020年法律文化节闭幕式
- 北京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齐静来校调研
- 国家民委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 我校领导干部以视频形式参会
- 中国教育新闻网关注我校“教师之优引领民大之优”师德师风思想大讨论
- 校领导慰问丰台校区寒假返乡学生
- 北京市语言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暨2020年学术前沿论坛在我校举办
- 郭广生、田琳一行“六一”到附属幼儿园看望孩子慰问教师
- 石亚洲到美术学院调研指导工作
- 我从延安来 永远跟党走 机关党委、直属单位党总支全体党员教师上党课学校史悟初心担使命
- “西藏边境地区基层干部双语能力提升培训班”在我校开班
- 我校举办“纪念一二·九运动文艺汇演”
- 黄泰岩校长与城川民族干部学院院长高鹏共商合作事宜
- 中央民族大学荣获第十一届全国民运会北京市代表团“突出贡献奖”
新闻公告
- 校领导慰问丰台校区寒假返乡学生 01-10
- 武警某部政委一行来校调研走访 01-07
- 我校舞蹈学院多名教师获奖 01-06
- 学校举办2021年新进教师培训会 01-06
高考招生
- 中央民族大学2018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普通本科专业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民族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普通本科专业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民族大学2012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民族大学2014年艺术类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艺术类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专业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