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刊登邹吉忠教授《加强自主创新 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一文
新闻网讯 11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我校党委副书记、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邹吉忠教授《加强自主创新 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一文。全文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一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新发展阶段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为我国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指明了方向。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要在这场竞争中赢得主动,一刻也离不开自主创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加强自主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加强自主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加强对已有科学理论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应用价值的挖掘利用,致力“应用创新”。如果说科学家有国界、技术有专利的话,科学理论就是人类共享、没有国界的公共产品。我们可以充分研究和深度挖掘国内外已有的和最新的基础科学理论,针对我国经济社会、产业发展、民生改善中的技术难题和实践问题,开展开发应用研究,形成技术上和知识上的应用创新成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进步推进经济实现高速发展,特别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形成的科技推动经济增长的巨大优势,主要都集中体现在应用创新方面。未来针对技术“卡脖子”问题,在致力于原始创新的同时,不仅不能忽视、轻视、放弃在应用创新方面的巨大优势,而且要更加强化和突出这种应用创新优势,注重培养应用创新思维,提升应用创新能力。
加强自主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更加注重在实践、实验基础上的经验研究,致力于“增量创新”。“增量创新”就是通过新的实践经验和科学实验,去扩展、充实与变革现有的知识理论与方法,从而形成科学知识本身的增量创新和自主创新。当今中国的伟大实践,使我们一方面面临大量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另一方面积累了大量新经验、新数据、新方法,成为推进增量知识创新的良好场域。推进“增量创新”,我们既要通过扎实的个案研究寻找突破点,提出新思路、新方法,形成新知识增量;又要通过归纳分析,梳理、总结、提炼成功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创新的增量。要在个案研究和归纳分析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推进科学理论不断实现新的知识积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增量创新”。
加强自主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进一步推进系统性协同性的多学科综合性交叉研究,致力于“集成创新”。当我们研究解决新问题、形成新知识增量并逐渐积累到一定水平时,就需要对鲜活丰富但比较分散的增量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整体分析、协同整合,使增量知识体系化,形成由个别到一般、由局部到整体、由要素到系统的综合集成和有机融合,从而推动科学理论和关键技术实现集成创新。
加强自主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持续加强基础科学研究,致力于“范式创新”。当创新知识的增量提升到集成创新的层面,并持续推进到标识性概念、重要判断、内在逻辑、底层架构创新的层面时,就会触及理论范式的核心变革,且有可能实现科学理论的原始创新。实现理论范式创新,需要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个层面协同推进。一是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建立和完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体系,发挥学科体系的基础性理论支撑作用;二是立足本土、扎根民族、放眼世界,用中国话语总结实践经验,创设新的概念体系,形成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范式;三是注重贯通各种理论与知识体系,提升理论的融通力,激活和引发科学研究的范式创新。
回首近代以来的峥嵘岁月,中国的发展从来不是轻轻松松可以实现的。在一次次以弱胜强的拼搏创新中,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中国拥有了今天来之不易的发展成就。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思维,这是我们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条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光明日报》刊登邹吉忠教授《加强自主创新 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一文
相关推荐
- 我校舞蹈学院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 我校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专题会议 马文喜强调:非常时期当尽非常之责
- 杨桂萍、王昊教授参加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才工作座谈会并发言
- 学校举办2019年中央民族大学高层次人才聘任仪式
-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基金会“止于至善”公益基金捐赠仪式举行
- 一次语重心长的谈心 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课——黄泰岩与留校学生代表座谈
- 国家民委民族美术创意创新研究中心在校揭牌
- 石亚洲亲切慰问从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载誉而归的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冰蹴球队队员
- 邹吉忠“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慰问一线女教职工
- 学校召开校庆筹备工作协调会
- “黑龙江人才周”进校园引才活动宣讲团一行来校宣讲
- 中央民族大学首都教育系统服务保障国庆活动宣讲团“行走的思政课”走进成都
- 宋敏: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流人才
- 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扩大学习会: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坚持依法治校,不断提高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 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巴特尔赴中央民族大学调研
- 中央民族大学举办2019年度学生党支部书记培训班
- 品禅意故事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吴仕民新书《佛印禅师》读书分享会在中央民大举办
- 中央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举行揭牌仪式
- 青海民族大学党委书记薛建华、校长马维胜一行来校调研
- 党委常务副书记马文喜为分管部门与联系院系党员干部讲授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新闻公告
- 校领导慰问丰台校区寒假返乡学生 01-10
- 武警某部政委一行来校调研走访 01-07
- 我校舞蹈学院多名教师获奖 01-06
- 学校举办2021年新进教师培训会 01-06
高考招生
- 中央民族大学2018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普通本科专业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民族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普通本科专业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民族大学2012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民族大学2014年艺术类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艺术类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专业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