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京泽一行检查指导第二批返校学生工作:久别重逢,学校再迎毕业生返校日
新闻网讯 夏近叶成帷,莘莘学子归。根据“自愿、分批、有序”的原则,继6月8日第一批158名本科毕业生返校报到后,6月14日,我校第二批通过学校审核符合返校条件的1200余名本科毕业生陆续返校报到。校党委书记张京泽,党委常务副书记、纪委书记马文喜,党委常委、副校长宋敏、王丽萍,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计勇一行,先后来到学校东、西门返校接待现场、快递寄送点和学生公寓,迎接第二批返回学校的毕业生们,检查指导返校工作,看望慰问工作人员。
看到陆续返校的毕业生,张京泽走上前与学子们亲切交谈,仔细询问他们的返校行程、就业和返校感受等情况。时值盛夏,骄阳如火、天空蔚蓝,张京泽在叮嘱同学们科学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还要做好防暑保护,并自觉遵守校园防控秩序。
一次次热情的招手,一句句暖心的问候,一张张熟悉的笑脸,安静的校园又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勃勃生机。与第一批在京返校毕业生不同,第二批毕业生从全国各地返校,数量也更多。
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精神,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返校工作,围绕返校各个关键环节和时间节点,结合学校实际,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分工、建立统筹协作的管理体系、完善工作联系网络和应急预案,精细规划返校毕业生的入校、进楼、离宿和用餐等线路流程,在醒目位置设置路线指示、一米线等候标识、体温检测岗和临时处理观察区等。全校各学院、各部门按照学校党委的要求,协同合作、联合部署,所有教职员工积极投入,学生志愿者热情参与,共同为毕业生安全健康返校筑起坚强的防护盾,确保疫情防控期间返校和毕业工作积极、稳妥、循序、安全。
“从昨天晚上到现在,我的手机快要打爆了。”后勤保障处处长柯雅斌表示,第二批返校学生数量最多,后勤保障处全员全程严阵以待,从前期返校方案一步步细化,到现场预演优化流程查缺补漏,再到公共区域全面消杀,准备工作做到细致再细致。
“我们严格要求所有医护人员按照工作方案的流程进行操作。”校医院院长东珍表示,近日来北京疫情出现了新情况,但只要按照学校工作方案上的要求严格做好核酸检测、体温检测、消毒杀菌并做好个人防护,严格遵守各项防疫措施,我们有信心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我们开动脑筋、周密准备,就是为了让毕业生找到回家的感觉,度过难忘的5天在校时光。”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李文娟说,除了学校为毕业生准备的防疫健康包和餐券,管理学院还为毕业生发放了定制化的钥匙链、漫画版毕业照以及致毕业生的一封信,下一步学院还将召开主题班会并举办学院云毕业典礼。
朱馨茹是一名返校的学生志愿者,平时她在图书馆,帮助引导同学们做好图书馆还书等志愿服务工作。今天,她在西门协助返校同学扫码、登记,顺利返校。另一名返校志愿者,管理学院的陈温都苏,觉得自己的志愿者工作比较“简单”,就是审核核酸检查报告、发毕业材料和入住通知单,然后指导学生办理入校手续。
就是这看似简单的工作,却同样温暖着返校的毕业生。学校在第二至第五批次毕业生返校期间,于每批次返校日当天8:00—18:00在北京西客站和北京站提供接站服务。
“找到穿着蓝上衣的志愿者们,感觉志愿者很辛苦,一直在等着一批又一批的返校同学”,法学院程照锦说,“坐上学校返校车辆之前,老师会检查核酸检测和学生证,测量体温、更换口罩、扫码登记、消毒洗手液洗手,经过一系列的工序才能正式上车返校”。在北京疫情再次严峻的情况下,学校严格的要求让程照锦感到吃了定心丸。
外国语学院徐凡也乘坐校车返校。“在火车上待了十七个小时,由于车上人实在太多,只身一人,难免心里担忧紧张;随着火车渐渐驶入北京西,心中依旧有些许波澜;下车,走向北广场,一路上四周环望,终于看到了一群志愿者举着中央民族大学的校牌,就好像吃了一颗定心丸一样,我加快步伐走向他们,志愿者们细心地检查了各项手续,微笑着带我走上校车。求学在外,母校就是家!母校和母校的人,就是给我们家一般的关爱。坐在校车上,自诩大四老油条的我竟有一种四年前初入大学时的新鲜感和安全感。”
负责在北京站接站的党委学生工作部老师魏冲说到:“作为民大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每一名返校的毕业生提供暖心的服务。当阔别已久的返校学生激动地登上学校准备的接站车辆并对我们接站工作各项安排表示肯定和感谢时,我们很高兴也很欣慰。我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以更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确保民大学生都能够安全、有序、顺利返校。学生返校接站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我们会尽职尽责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落实落细学校接站工作各项安排,让申请返校各族学子都能切实感受到回家的温暖。”
文学院李膺函说:“最初得知可以返校后十分激动,终于能见到阔别已久的老师同学了。即将踏上归途时北京疫情防控升级,我有些忐忑,感觉自己能做的就是在路上做好防护。不过到学校以后感觉非常温暖,学校各项措施很到位,尽全力保障我们的安全。”
对于那些不能返校的毕业生,也感谢和理解学校和学院的安排。考虑到安全问题,文学院向芷霖决定暂不返京,“暂时不返京心里主要是考虑安全第一,未来会和朋友们保持联系,有机会常回母校看看,弥补毕业时的遗憾。”
管理学院冉海江说:“毕业是人生的一大要事,由于疫情的原因今年的毕业季不能组织一些聚集性的活动,但换个角度想,这种毕业也是别人不能经历的,对学校的各种安排还是比较满意的。”
据悉,继第一批和第二批毕业生返校后,学校将及时总结经验,并根据北京市疫情的形势变化和防控要求,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切实做好毕业生返校的各项工作。(摄影:马丹妮 李红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张京泽一行检查指导第二批返校学生工作:久别重逢,学校再迎毕业生返校日
相关推荐
- 学校召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院)工作会议
- 教务处组织召开本科人才培养“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
- 国家民委离退休干部局党委书记、局长马继祖来校慰问“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胡振华教授
- 多家中央级媒体和多部委网站转载李俊清教授署名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提升高校财务治理能力 《中国会计报》发表我校总会计师张艳丽文章
- 《经济日报》刊登我校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推动“有效衔接”落到实处》一文
- 中央民族大学领导班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行集中学习
-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专题学习研讨
- 我校各民族师生代表参加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仪式
- 青春有为 创业无限 我校在2020年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评选活动中获评“最佳组织奖”
-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计勇与学生干部代表座谈
- 中央民族大学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精神的热潮
- 在“稳”“细”“暖”上下功夫 做好毕业生返校各项准备和组织工作 学校召开2020年春季学生返校工作部署会议
- “中央民族大学亚太经济文化发展研究所助学金”见面会顺利举行
- 《光明日报》刊登我校法学院教授宋玲署名文章《中华法系的历史源流与现代转化》
- 我校获批四项2019年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
- 中央民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基地”落地德胜街道
- 学校召开2019年就业工作会议
- 我校师生参加庆祝中古建交60周年招待会
- “十三五”以来中央民族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总数跻身全国前十
新闻公告
- 校领导慰问丰台校区寒假返乡学生 01-10
- 武警某部政委一行来校调研走访 01-07
- 我校舞蹈学院多名教师获奖 01-06
- 学校举办2021年新进教师培训会 01-06
高考招生
- 中央民族大学2018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普通本科专业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民族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普通本科专业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民族大学2012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民族大学2014年艺术类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艺术类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专业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