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举办“文学的邀约”系列讲座之“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潜结构与潜叙事”
10月12日下午,文学院举办了“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潜结构与潜叙事”的主题讲座。主讲人为著名诗人、评论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张清华教授。本次讲座由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学昕老师主持,文学院教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共有270多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张清华教授首先就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和角度问题给大家做指点。在张老师看来,文学研究不同于科学研究,文学研究应该充满感性的想象力,虽然不乏逻辑的思辨和理性的认知,但更多的是哲学和精神现象学意义上的探究。他表示,当代文学中的“潜结构”与“潜叙事”研究,一方面能够使我们戴上一副好比一台类似X光机的眼镜来透视文本内部的诸多秘密,从而建构文学研究的深度;另一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文学研究的偏差,使被文化研究所遮蔽的文学研究重现其文学性,从而更好的观照人学和人性。
张清华教授进一步阐释“潜结构”与“潜叙事”的内涵。他认为,这就是潜伏于文学叙事中的“集体无意识构造”。他指出弗洛伊德所发现的文学作品中那些大量的集体无意识活动,其实是被压抑的人类动物性本能在叙事中的巧妙潜伏。
张清华教授指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会设置类似的个体无意识的隐秘经验,但一部伟大的作品一定会处理得了无痕迹。他以马原的《虚构》、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茹志娟的《百合花》为文本依托,具体分析了如何用叙事学、精神分析理论等研究方法真正进入文本内部。正如他所说:“我们要用复杂的眼光、思维、隐秘而错综的通道进入文学问题,而不是将其简单化为文化研究。”
张学昕老师对本次讲座作了总结,并对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方法作了进一步解读。他强调,张清华老师已经阐明,解读文本就是要求我们重建文学思考、文学研究、文本阐释的文学性,获得摆脱知识化的文本细读信息,进而看到文学内部的信息。同时,针对如何突破经验的局限,要将文本经验转化为自身的感受力,从而更好的感知文本核心,使同学们深受启发。
在师生交流环节,张清华老师以智慧幽默的语言梳理同学们在学习中的困惑。他告诉同学们,误读本身不是目标,认知的过程才充满趣味,所以在解读的过程中不要怕误读。我们要始终带着问题意识读文本,获得文学研究的“文学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文学院举办“文学的邀约”系列讲座之“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潜结构与潜叙事”
相关推荐
- 我校举行国防建设助学金捐助仪式
- 我校举办《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使用培训
- 文学院举办“文学的邀约”系列讲座之班宇 “重拾阅读:忠诚与良善之夜”
- 警校联动护平安,学校组织开展2021级新生安全教育第一课
- 我校举行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专题培训
- 国家清史纂修委员会副主任朱诚如教授回母校作学术报告
- 我校《创·青春》杂志特约撰稿人常家树教授来校作“学习五四历史、传承五四精神”专题讲座
- 我校团员青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习会第四次集体学习暨校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改革部署会顺利召开
- 第七届科学社会主义论坛暨“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70年”理论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办
- 大连市甘井子区教育系统大型教师事业编制招聘会在我校成功举办
- 我校学报在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六届评优活动中获得佳绩
- 我校留学生在2019大连外国人汉语大赛中获得佳绩
- 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在第九届“华文杯””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思政)教学能力测试与交流展示活动中取得佳绩
- 教育部“长江学者”柯平教授来我校做 “国家社科基金政策解读及申报技巧”学术报告
- 我校学子在2项创新创业类全国大赛中喜获一等奖
- 2020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
- 我校教师理论文章获“学习强国”理论专栏重点推荐
- 我校党委统战部组织“五个一”学习调研活动
- 教育学院成功举办“中国教育百年改革与发展”教育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
- 我校教师在外研社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之星”大赛中再创佳绩
新闻公告
- 我校出版社入选“2021年度全国版权示范单位” 03-10
-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慰问信 03-07
- 我校职业中专崔三羊老师在国家级比赛中再获嘉绩 01-04
高考招生
- 辽宁师范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辽宁师范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