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专创双融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社会产业升级迭代,尤其需要创新创业人才。高职院校在培养高职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要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并挖掘学生创新创业基因与潜力,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产教融合、专创融合是高职院校批量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建立教育链和产业链良性循环机制
长期以来,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一些误区:创新创业是“小众化、精英式”教育,对少数具有创业意向的人加以培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发缺少行业的参与,往往停留于坐而论道;开设了创业指导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与专业教育中的其他课程缺少耦合联动,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状况。同时,不少专业的转型升级跟不上产业发展新需求,缺乏前瞻思维和科学的顶层设计。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绝不仅仅是培养几个发明家和小老板,而是培养大批敢闯会创、具有家国情怀的实干家和事业的开拓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顶层设计上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专业教育、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依据共赢共生的教育生态理论,形成基于“产教、专创”双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破解办学封闭、低效以及优质办学资源不足等突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要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进创新创业园区和专业学院的管理合并,建成产业学院,促进学校精神理念、管理制度、组织架构等与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协调一致。推进专创融合,将创新创业的理念、元素、种子融于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出台双创教育、产教融合专项制度,从创业认定、项目孵化、学分转化、基地管理、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推进“产教、专创”双融合培养模式
创新创业素质培养,需要行业产业资源与校内资源的有效互动和整合,校企协同建设产教融合基地。学校要将“产教融合和精准对接”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精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推进“学院+园区”产教融合模式,构建“入企实训、接单实践、自主创业”分级递进培养模式,增强职业教育中双创人才培养的区域适用性。
通过“产教、专创”双融合,校企协同开展真刀真枪实训,可以促进学生从旁观者角色转变为积极参与者、成熟实践者,增强创新创业“热度”,夯实人才培养“厚度”。
邀请多元主体、企业精英共同开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材以及教学资源,可以打破“闭门造车”,打造一批具有普适性、接地气的教学成果,加快创新创业人才专业化链条式培养,加大专业转型中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等要素的融入,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的合作共赢,营造良好的协同育人创新创业环境。
强化多元化双创师资队伍建设
推动大学生由“看客”发展为“创客”,需要强有力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转换教师角色是培养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关键一环,高职院校要坚持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型的创新创业导师,成立一支以创业教育专职教师为主体、成功创业人士和企业管理人员为兼职创业导师的优秀师资队伍,分层分类组建创业导师团队,依托产教融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
学校要切实提高全校教师对专创融合的认识,建设专创融合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挖掘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课程教学中植入创新创业教育元素,在课堂改革中融入创新创业范例,积极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各专业教育领域的深入实施。从事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教师,要研究学生所学专业的产业创新需求,在教学中主动结合专业内容,从而实现双向发力。
要面向“产教、专创”双融合组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强化当地行业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充分发挥产业资源的育人作用,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学校开展的各类主题社团、竞赛活动,制定的各类评奖评优制度,要体现对创新创业的扶持与引导,充分尊重和支持创新创业成果,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自我效能感。
在“产教、专创”双融合模式培养下,笔者所在的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5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其中创业率高达14%,师生专利400余项;创业后劲足,毕业三年后自主创业率近20%,不少毕业生年销售额达到上亿元。创新创业教学资源丰富,学院+园区,形成了电商创业生态圈和环湖创意产业带,拥有国家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国家林产品创意中心2个国家级平台和1个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每年为义乌小商品市场提供上万个创意设计作品,服务生产企业3000余家。
(作者:马广系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转自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2020年8月25日03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产教专创双融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 上一篇:聚焦新技术新业态建好专业群
- 下一篇: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相关推荐
- 聚焦智能产业发展 引领职教面向未来
- 我校道桥系学生在第三届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升拓杯”学生无损检测技能大赛中荣获佳绩
-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多轴数控教学培训认证一体化中心建设2包采购项目结果公告
- 关于我校部分教工到卫生所领取第3批体检档案的通知
- 我校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召开第二次集体备课会
- 我校召开2021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
- “双高”元年,高职样板房如何打造
- 我校隆重举行第五十九期党校开班仪式
-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多轴数控教学培训认证一体化中心建设2包项目询价招标公告
- 我校成功举办青年教师板书大赛
- 我校召开2019年度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大会
-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
- 新时代新任务:推进职业院校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
-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校园眼镜店经营权项目询价招标公告
- 关于组织参加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 用高质量科研支撑职教高质量发展
- 我校工会“开展教职工心理关爱项目” 获评2020年度省属高校工会工作创新创优成果奖
-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汽车系新楼安装窗帘工程项目结果公告
- 我校成功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领导干部集中培训
- 后疫情时代,高职打响就业“保卫战”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2021年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工作会议 06-30
- 我校走访慰问老党员并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06-29
- 如何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 06-29
- 主动对接能源战略 前瞻布局人才培养 06-29
- 关于第十五届“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推荐结果的公示 06-28
- “十四五”,职教质量年报如何出新 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