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做客央视新闻直播间谈武汉一线重症救治-吉林大学新闻网
【消息来源:白求恩第一医院】3月12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重症救治医疗队队长、副院长吕国悦,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主任郑杨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战疫情特别报道·武汉直播间】专访,就重症病例救治过程中摸索出的科学方法和创新举措进行交流,并介绍了4项创新发明成果,展现了武汉一线医者的智慧与担当。
科学救治 精准施策
吕国悦介绍了吉林省医疗队的整体工作情况。从大年三十开始,吉林省医疗队陆续抵达武汉,目前共有1209人分布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金银潭医院、中南医院、武汉人民医院和方舱医院等区域开展工作。其中,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共有7个批次累计214人支援武汉工作,吕国悦、郑杨及其他171人整建制接管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一个重症疗区。截至3月11日24时,吉林省医疗队共收治1449名患者,261名已治愈出院。
吕国悦介绍,自2月9日正式接诊患者以来,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医疗队克服了很多困难,实施了多项有效举措,已经完全适应了工作状态。在吉林省、吉林大学和白求恩第一医院的大力支持下,从后方医院运来价值2000多万元的医疗设备,对重症治疗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和支持,在武汉一线建起了“火线ICU”。随队配备心理科、麻醉科、心外科、超声科医生,为重症救治,提高ECMO、血滤、插管等操作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感染风险。医疗队还对未知的疾病进行快速梳理和研判,在最初两天时间对所有接诊患者进行分层梳理,并与后方医院多学科专家团队进行远程会诊,提出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因地制宜 因病制宜
当记者问及一个月以来,开展重症救治工作最明显的变化时,郑杨介绍道,原本在后方医院进行的交接班、查房等常规医疗工作,在面对陌生的疾病和陌生的环境下,要有一个全新的变化,要因地制宜,因病制宜。“刚开始来的时候,我们一边建设适用于重症患者的病房,一边建立各种配套管理制度。例如严格制定交接班制度,对病人情况进行危险分层,在病房、医护人员分配等方面做分层管理、精细管理。”郑杨介绍说。7个医疗组都配备了不同专业的重症医生,吕国悦每天带领一个医疗组组长开展隔离区大查房,通过多学科会诊,对治疗的关键节点进行科学分析和应对,完善整个工作,边建设边提高。
国家有需要 没考虑过年龄
作为吉林省医疗队年纪最长的“50后”队员,记者问起了郑杨主动请缨来到一线的初衷。“我从没有考虑过年龄,因为我一直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常常也会跟着大家一起参加三线值班,晚上与大家一起做介入治疗,工作到午夜、凌晨都是常有的事儿。我之所以想来,是出于对职业的热爱,对我来说也是职业生涯中的一个挑战。”郑杨说,她在后方医院时就随时关注武汉一线的情况,她觉得自己的专业能够对一线救助工作有所帮助,所以便主动请缨来到一线。
吕国悦与郑杨同一批次来到武汉进行支援,始终并肩作战。吕国悦说,郑杨教授平时在医院工作时就是“拼命三郎”,一直与年轻医生一起排班,她能参与一线医疗队工作,成了大家心中的“定海神针”。郑杨曾经做过急诊科主任,对于重症救治的统筹管理也十分有经验,虽然科室医生纷纷请战不想让她冒险,但她用宝贵的经验、精湛的技术、坚定的行动说服了所有人,激励着所有人。
原创“小发明” 创新“大智慧”
诊治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推进重症治疗,吕国悦对多功能防护面屏、咽拭子防护罩、气管镜隔离巾、增强性听诊器等防护用具进行创新改善,降低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
吕国悦表示,他们刚到武汉时,面对陌生疾病和陌生的环境,诊治方面没有完全形成常规,在救治能力上办法不多,对于医护人员的心理和勇气是一个挑战,但当后方支援的救护车满载着仪器设备来到武汉,卸下来送进病房时,就像战场上的战士有了枪、有了炮弹,顿时充满了力量。
一线的医者智慧,一线的大医担当,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医疗队用实际行动告诉每个人:面对严峻的疫情挑战,办法总比困难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吉大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做客央视新闻直播间谈武汉一线重症救治-吉林大学新闻网
相关推荐
- 吉林大学举行东北地区高校科技创新座谈会-吉林大学新闻网
- 为吉大的今天喝彩!-吉林大学新闻网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研讨会在长春举行-吉林大学新闻网
- 关于调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吉林大学新闻网
- 吉林大学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项整治工作部署会-吉林大学新闻网
- 吉大学子校庆日追忆学校先贤-吉林大学新闻网
- 吉林大学四项发明专利获吉林省专利奖-吉林大学新闻网
- 晏湖、清湖:闪耀在吉园的璀璨明珠-吉林大学新闻网
- 校党委书记姜治莹率队赴延边州开展实地对接工作-吉林大学新闻网
- 义务植树——一场生动的劳动教育课-吉林大学新闻网
- 风雪中吉大校园最美的风景-吉林大学新闻网
- 吉林大学召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吉林大学新闻网
- 校长张希走访看望学校老领导和教师代表-吉林大学新闻网
-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崔树森教授团队研究发现COMP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家族性腕管综合征的发生-吉林大学新闻网
- 校党委书记姜治莹看望2020年“最美医生”获得者饶明俐教授-吉林大学新闻网
- 【我和我的祖国】吉林大学7000新生观看露天电影《黄大年》-吉林大学新闻网
- 吉林大学举办校友座谈会-吉林大学新闻网
- 吉林大学召开2019年第二次校长办公会议-吉林大学新闻网
- 吉林大学举行博士生讲师团指导教师、讲师聘任仪式暨研究生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会-吉林大学新闻网
- 吉林大学隆重举行2020年新生开学典礼-吉林大学新闻网
新闻公告
- 致全校师生的一封信-吉林大学新闻中心网站 03-13
- 以国旗的名义请战!-吉林大学新闻中心网站 03-12
- 吉林大学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吉林大学新闻中心网站 03-12
高考招生
- 吉林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吉林大学本科、高职(专科)招生章程(2016年) 08-05
- 吉林大学本科、高职(专科)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吉林大学2010年本科、高职(专科)招生章程 08-05
- 吉林大学2012年本科、高职(专科)招生章程 08-05
- 吉林大学2013年本科、高职招生章程 08-05
- 吉林大学2014年本科、高职(专科)招生章程 08-05
- 吉林大学200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吉林大学200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吉林大学2013年本科、高职(专科)招生计划 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