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兴林:为“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交答卷-吉林大学新闻网
【文/吉林大学报记者 晓蔚】食为民天,农为正本。培育好种子,种出好粮食,一直是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师生最朴实和最接地气的信念。植物科学学院从百余年农学办学历史积淀中发展而来,有着革命传统和光荣历史。学院师生走进扶贫一线,把学科建设、科研成果与扶贫事业结合在一起,为“中国饭碗,中国粮食”交出了满意的答卷。植物科学学院院长都兴林教授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和毕生所学都倾注到种子上。在他看来,他所从事的作物学是农业科学的核心学科、战略基础学科,关系到国计民生。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催生创业,创业带动创新。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调研时指出,“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中国现代化就离不开农业现代化。我们这么大的国家,农业是不可或缺的。农业科技大有潜力、大有可为”。因此,在都兴林看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吉林省新一轮振兴等重大战略,是农学人的职责所在,也是农业学科的历史担当。学院将通过“双创”培育发展农业学科的新动能、谱写新篇章、开创新未来。
自担任院长以来,都兴林带领学院领导班子形成共识,与全院师生共同努力,在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征程中,不断凝聚学科群力量,形成拳头方向。
在学科建设上,作物学学科已经成为吉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吉林大学的高原学科;植物保护专业成为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试点项目、吉林省A类高水平建设专业。在学科群的支撑下,农业科学、动植物科学两个学科领域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
推进科技创新,抢占科研制高点是学院重要的发展战略。学院教师围绕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玉米、水稻、大豆等承担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课题200余项,合同经费达到8000余万元;在“作物生物防治”方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作物新品培育及栽培”等方面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奖11项;学院青年教师围绕“科技小院”服务三农等论文在《Science》《Nature》《PNAS》等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
推进科研转化,让科研成果优先在吉林大地落地,为农民发家致富办实事是植物科学学院全体教师的共同心愿。学院先后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培育作物新品种18个、作物新品种权5项。培育的品种在吉林省覆盖率达到25%以上,推广应用3500万亩,累计增产粮食55亿斤,农民增收40余亿元,获得了各级县政府和广大农民的称赞,为国家打造金色粮仓贡献了力量。
学院先后在延吉、通化、通辽、通榆、白城等多个地区建立了工作站、研究院;成立了吉大唯一一个农科组建的研究院——吉林大学公主岭新时代农业产业研究院;“功能农业”参加第二届科技服务地方与合作发展大会科技成果展,获得教育部领导和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在通榆定点扶贫中,都兴林带领学院教授团队,全力做好农作物品种改良、种植结构和产品产量提升,水稻增产8%,稻谷品质提高一个等级,农民每亩收益提高150元,形成了农企合作产业链条,在推进区域服务,助推吉林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学院注重推进合作办学,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围绕吉林省农业发展重点领域,学院联合成立了国家玉米工程实验室,组建了吉林省生物质改良盐碱土壤及现代绿色农业工程中心、作物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功能农业工程中心、资源微生物功能中心,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联合成立“国际现代农业示范推广基地”。一个个科研平台聚集和培养了科研人才,为跨学科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才。学院通过推进“双创”加强人才培养,不断营建良好的创新生态。学生在学院创新创业理念的引领下,在生物技能大赛、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大赛、全国机器人大赛、建模竞赛、商务创新大赛、创新科技竞赛等大赛中获得多个奖项;本科生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上发表高水平论文;培养出了以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张家燕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学生楷模。
勤读力耕肩重任,立己达人图复兴。回望植物科学学院走过的奋斗历程,都兴林颇有感慨。他说,“作为学院的骨干教师、学院领导、学科带头人,既要带领、指导和组织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又要自身在教学科研领域走在最前面。”在几十年的教学科研工作中,都兴林和小小的种子打了30年的交道。近年来,他重点开展水稻高产理论与分子育种研究,围绕“水稻遗传资源改良与分子育种”等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重点项目30余项,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6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培育“吉大718、吉大6”等水稻新品种13个,已成为吉林省主导品种,在全省示范推广1500余万亩,增产7.5亿公斤,为农民增收22.5亿元。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业必须富。”面对吉林省偌大的国家粮仓,都兴林教授说:“我和我所在的学院,作为吉林省、吉林大学的一份子,我们一定努力成为谱写吉林省‘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宏伟篇章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引领者,真正把新农科建设的论文写在吉林省的大地上、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都兴林:为“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交答卷-吉林大学新闻网
相关推荐
- 吉林大学召开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组建)研讨会-吉林大学新闻网
- 吉林大学召开2020年第二十六次、第二十七次校长办公会议-吉林大学新闻网
- 吉林大学组织学生党员开展“祭奠英烈·致敬先贤”清明祭扫活动-吉林大学新闻网
- 守护家乡,吉大学子展现心之所向,一往无前-吉林大学新闻网
- “全球金融发展新趋势与数字货币的挑战”学术研讨会在珠海市横琴新区举办-吉林大学新闻网
- 吉林大学召开学生工作专题会议-吉林大学新闻网
- 吉林大学十佳班级——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2015级11班:砥砺奋进 携手前行-吉林大学新闻网
- 吉林大学举办“吉大抗疫故事”专题报告会-吉林大学新闻网
- 张汉壮教授:深化课程建设 践行育人使命-吉林大学新闻网
- 吉林大学召开2019年第八次校长办公会议-吉林大学新闻网
- 薪火弦歌 赓续传承 | “党在高校一百年——吉林大学校史中的红色印记”主题展览(一)-吉林大学新闻网
- 吉林大学举行2020年第三次“院长工作例会”-吉林大学新闻网
- 吉林大学隆重举行孙正聿教育教学改革奖励基金捐赠仪式-吉林大学新闻网
- 吉林大学召开2021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暨警示教育大会-吉林大学新闻网
- 吉大官微2020年度热门文章盘点(下)-吉林大学新闻网
- 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理工科创新人才合作培养项目启动-吉林大学新闻网
- 吉林大学召开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在线教学质量督导工作会议-吉林大学新闻网
- 吉林大学发布关于2021年寒假期间疫情防控和师生放假开学有关安排的通知-吉林大学新闻网
- 吉林大学召开2021年务虚会-吉林大学新闻网
- 校党委书记姜治莹赴体育学院调研-吉林大学新闻网
新闻公告
- 致全校师生的一封信-吉林大学新闻中心网站 03-13
- 以国旗的名义请战!-吉林大学新闻中心网站 03-12
- 吉林大学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吉林大学新闻中心网站 03-12
高考招生
- 吉林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吉林大学本科、高职(专科)招生章程(2016年) 08-05
- 吉林大学本科、高职(专科)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吉林大学2010年本科、高职(专科)招生章程 08-05
- 吉林大学2012年本科、高职(专科)招生章程 08-05
- 吉林大学2013年本科、高职招生章程 08-05
- 吉林大学2014年本科、高职(专科)招生章程 08-05
- 吉林大学200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吉林大学200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吉林大学2013年本科、高职(专科)招生计划 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