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合力 铸魂育人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综述-吉林大学新闻网
【文/吉林大学报研究生记者 邱欣 王前 摄/化学学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集中体现在“三全育人”的教育改革当中,将思想政治工作确立为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2017年,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绘制了高校思政工作创新发展的“施工图”。2018年以来,教育部分两批启动“三全育人”试点,这是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的“试验田”。
2019年5月,吉林大学化学学院被评为吉林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将“三全育人”纳入事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成立“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建立常态协作和分工负责工作机制,加快“三全育人”改革进程,切实完善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建设,被评为2020年吉林大学“三全育人”先进单位。
经过两年的试点建设,初步形成具有化学特色的“三全育人”新局面——营造了“人人皆育人”的全员育人格局、构建了“时时皆育人”的全程育人机制、打造了“处处皆育人”的全方位育人体系。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凸显,日常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持续增强,教师干部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不断提高,“三全育人”的整体图景已见雏形。
“同行”致远 唱响全员育人“大合唱”
化学学院站在“内涵式发展”的高度,立足“争创一流”的角度,广泛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汇聚起全员育人的强大力量,同行致远。
----构建“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学院把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作为着力点,把专业教师作为提高育人质量的生力军,把发挥社会、家庭的共同教育作用作为突破点,把强化校内协同联动作为发力点,打好全员育人的“组合拳”。学院重视平台搭建,以“师生双选会”“面对面午餐会”为重要抓手,让广大教师走近学生、服务学生,打造具有学院特色的育人平台。选聘中国科学院院士等一批专家学者、优秀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积极构建良性育人生态,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护航,引导广大学子宽基础、养习惯、明志趣、拓视野、提素养。学院重视部门协同,全院各部门上下联动,共同发力,打破部门壁垒、制度壁垒。立足岗位实际,将培养高质量人才作为“必修课”,在合作、互补的基础上,实现了工作目标的同向同行。建立了教务办、学办等各部门联动机制,试行多部门联席例会,各负其责、共同担责、协同履责,提升人才培养的管理效益。学院重视家校联动,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学院经过探索与实践,初步构建了家校“共同体”,在低年级建立“点对点”“全覆盖”的“家校联动”机制,与家长达成培养共识,在预防学生学业问题、心理问题上效果明显。
----培养“育人先育己”的全员育人理念。学院着力抓好教师这一关键“主体”,始终坚持“让最优秀的人来培养优秀的人”,不断提升教师队伍建设能力,始终坚持“育人必先育己,育己必先立德”,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将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作为教师绩效考核、晋职晋级的评价指标,建立课程标准审核和教案评价制度,建立领导和教学督导听课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继承和发扬唐敖庆先生等老一辈化学人的优良传统,以“传、帮、带”的形式引领全体教师积极投身到教学科研工作中,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提供强大的师资力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榜样,带动全院教师秉承执着奉献、爱岗敬业精神投身实践。2人分别获得2020年教育部“拔尖计划”实施十周年“突出贡献奖”和“优秀导师奖”,2人获得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
“同力”夯基 画好全过程育人“五线谱”
在人才培养中,化学学院坚持因时而变、就势而新、随事而制,聚焦关键点位,将知识背景、文化需求、认知规律纳入培养体系,紧紧围绕入学教育、本科在读、毕业结业三个关键时期,着力开展全方位教育。
----打造学生入学阶段的“亲情式思政教育”。学院注重扣好学生人生第一粒扣子,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教辅工作把握“时”与“场”,全面深入推进“一线工作法”,到离学生最近的地方,在学生最需要的时间,时时处处有老师的身影。辅导员俯下身、沉下心,积极摸情况、听心声,从“源头”汲取思想“活水”。思政培育聚焦“暖”与“爱”,从培养学科意识、强化思想引领等多维度开展入脑入心的思政教育。坚持以老带新、以熟带生,以学生党员的“我在你身边”行动为主要依托,成立志愿团,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促进新生由被动受助到主动助人转变。传道授业融入“根”与“源”,结合化学学科历史、办学思想、发展前景,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为每一级新生讲授“新生第一课”,鼓励学生自觉传承优秀学科文化,当好新一代化学传人。
----打造在读阶段的“浸润式日常教育”。学院注重变“灌输式”教育为“引导式”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理念,化简单“漫灌型”为多元“浸润式”,不断提升育人实效。学院重视对学生的关怀,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每学年与学生逐一谈心,关注重点群体,把握就业季、考研季、考试周等关键节点,切实为学生办实事、谋出路。学院重视服务的优化,以科学精准为着力点,以提升服务效能为落脚点,切实吹好“便民风”。重点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打造有素质、有关爱、有特色的育人阵地,培养学生自立自强、拼搏向上的精神。
----打造毕业阶段的“帮扶式就业教育”。学院把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重点建设。积极与地方开展产学研合作,拓宽就业渠道,深挖校友资源与就业生长点,创新“就业工作坊”“云就业”等形式,邀请知名校友、企业精英来校做经验分享与就业指导。打好“精准牌”,坚持一人一策,为毕业生推荐就业岗位,争取快就业、高质量就业。
“同心”铸魂 谱写全方位育人“新乐章”
化学学院注重赓续学校红色基因,教育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擦亮学生的政治底色,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智慧。
----紧抓“同向同行”的课程思政育人。学院始终将育人效果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将价值塑造作为课程的“灵魂”,将课程思政作为发力点,重点突破、层层发力,以“名篇”支撑课堂内容,以“名课”提升课程质量,以“名师”带动队伍建设,以“名片”引领教学改革,更好地用校史、院史精神铸魂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通过深化课程内涵,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材内容,将唐敖庆、黄大年等典型事迹与专业课程相结合,融入到传道授业过程中,在教学源头注入思政元素。充分发挥品牌特色,打造“金课”“创新示范课”,组织教学团队开展“化学原理”“元素化学”课程思政建设,根据各自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计教学体系,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坚持“又红又专”的吉大精神育人。学校与化学学院的办学育人历史,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学院充分挖掘校史、院史、专业史这一“富矿”,将精神铸魂作为“核心点”,集中发力强化吉大精神育人。通过厚植爱国情怀,强化青年的使命担当。多次邀请吉林省援鄂医疗队成员讲述抗“疫”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国力量,体会吉大担当,教育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社会与祖国发展中。学院大力弘扬吉大精神,深入发掘老一代化学人独具学院特色的育人资源,打造化学学院品牌,不断丰盈与时俱进、风格鲜明的育人内涵,制作《徐如人》《如何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沈家骢》等微视频作品,作为学生活动的思政素材。
----丰富“生机蓬勃”的第二课堂育人。第二课堂作为培养学生个性、提升创新能力的教育阵地,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学院把握第二课堂这个“着力点”,在练内功、促提升、强素质上下功夫。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创造国际一流学术成果、推动科技应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吉大化学人的初心和愿望,学院建立健全科研育人的制度体系,积极搭建本科生、研究生参与的高层次科研实践平台,通过“初探科研”成长训练营等活动让科研和育人互促共进、协同发展。学院充分凝聚志愿力量,坚持教育引导学生牢记“吃水不忘挖井人”,从社会中来,还要回馈到社会中去。学院“希望之光”青年志愿者协会连续6年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支教,派出志愿者约1500人次,为困难家庭节省教育开支20余万元;组织青年志愿者赴国家级贫困县通榆县开展科技扶贫,指导教师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学院党委被评为“吉林大学扶贫工作先进基层党委”。
“三全育人”改革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试点建设虽已“收官”,但育人工作始终不会“收尾”。加快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新课题”已出,化学学院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保持一往无前奋斗姿态,践行“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院训精神,继续深化“三全育人”教育改革。
更多内容请关注三全育人专栏:
https://news.jlu.edu.cn/zthd1/sqyr.htm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同心合力 铸魂育人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综述-吉林大学新闻网
相关推荐
- 吉林省抗击新冠疫情的“定海神针” ——记第12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获得者、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捷教授-吉林大学新闻网
- 第二十三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术会议(CAD&CG 2020)在吉林大学召开-吉林大学新闻网
- 吉林大学召开庆祝2021年中国医师节座谈会-吉林大学新闻网
- 这首吉大原创歌曲献给您,亲爱的老师!-吉林大学新闻网
- 曹鹏:我与家乡同行-吉林大学新闻网
- 张盾教授: 此生自许无他事,长与文章秋水期-吉林大学新闻网
- 吉林大学召开“三全育人”试点建设总结暨“引领工程”推进会-吉林大学新闻网
- 吉林大学召开2019年第二十一次校长办公会议-吉林大学新闻网
- 校长张希会见阜新市副市长林莉一行-吉林大学新闻网
- 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吉林大学新闻网
- 吉林大学与四平市人民政府签订校地战略合作协议-吉林大学新闻网
- 吉林大学工会获吉林省总工会2018年度“全省模范职工之家红旗单位”称号-吉林大学新闻网
- 吉林大学获批首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吉林大学新闻网
- “区域发展高端论坛暨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长春举行-吉林大学新闻网
- 吉林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吉林大学新闻网
- 传承红色基因、感受大国重器——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专家团队和师生代表赴中国一重集团调研交流-吉林大学新闻网
- 央视新闻对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招收我国第一批古文字专业本科生进行报道-吉林大学新闻网
- 吉林大学于吉红院士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吉林大学新闻中心网站
- 4.19秒!这位吉大赛车手演绎青春赛道上的速度与激情!-吉林大学新闻网
- 校党委书记姜治莹赴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吉林大学新闻网
新闻公告
- 致全校师生的一封信-吉林大学新闻中心网站 03-13
- 以国旗的名义请战!-吉林大学新闻中心网站 03-12
- 吉林大学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吉林大学新闻中心网站 03-12
高考招生
- 吉林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吉林大学本科、高职(专科)招生章程(2016年) 08-05
- 吉林大学本科、高职(专科)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吉林大学2010年本科、高职(专科)招生章程 08-05
- 吉林大学2012年本科、高职(专科)招生章程 08-05
- 吉林大学2013年本科、高职招生章程 08-05
- 吉林大学2014年本科、高职(专科)招生章程 08-05
- 吉林大学200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吉林大学200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吉林大学2013年本科、高职(专科)招生计划 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