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召开2020年脱贫攻坚表彰大会 吉林大学1个集体和2名个人获奖-吉林大学新闻网
【文/记者 晓蔚】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总结脱贫攻坚经验,表彰先进典型、弘扬伟大精神、引领社会风尚、凝聚磅礴力量,动员全省上下敬终如始、一鼓作气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十四五”时期吉林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而不懈奋斗,12月3日,吉林省召开2020年脱贫攻坚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省委书记、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景俊海出席会议并讲话。景俊海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祝贺,向辛勤奋战在脱贫攻坚战线上的干部群众表示慰问,向长期关心支持吉林脱贫攻坚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感谢。
大会表彰了一批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个人,吉林大学扶贫工作办公室获吉林省脱贫攻坚组织贡献奖;通信工程学院于银辉教授获吉林省脱贫攻坚创新奖;植物科学学院教授、吉林大学科技扶贫小分队队长、挂职通榆县边昭镇科技副镇长崔金虎教授获吉林省脱贫攻坚特殊贡献奖。
吉林大学扶贫办:扶贫通榆县担当有作为
2013年,吉林大学受领脱贫攻坚工作任务,校党委聚焦目标任务不动摇,始终把扶贫工作当作“党委工程”紧抓不放,一以贯之、接续用力,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带队深入一线、考察调研、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教职工齐心协力,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人才、医疗、科研等方面优势,坚持“造血式”扶贫,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和发挥学校优势,带着感情、责任和通榆人民一起,以冲锋姿态全力投入到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中,摘掉了通榆县“贫困县”的帽子。8年后的今天,通榆县摘掉“贫困帽”成功脱贫,走向通往富裕的康庄大道。吉林大学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考核最高评价等级。
8年来,吉林大学的扶贫工作为通榆县脱贫攻坚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吉大扶贫办的组织协调和辛勤付出。
探索模式,答卷喜人结新果。吉林大学全方位、高效率、多维度帮扶通榆县。8年中,学校对口通榆县的扶贫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和骄人战绩,帮助县里90个贫困村28650户54407人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由此前的21.8%降到0。
科技扶贫,通榆大地新绿浓。吉林大学坚持科技扶贫,使通榆县脱贫造血功能明显增强。科技专家、科研团队走进通榆县开展扶贫项目立项,积极推动优秀项目成果转化,同时,深入当地,全力支持扶贫企业,使通榆沙碱化土地焕发勃勃生机。
教育扶贫,撬动脱贫新支点。吉林大学坚持教育扶智,激发了通榆县脱贫内生动力,科学文化知识、硬件设施的改善,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注入了精神动力,为夯实脱贫之基,打赢攻坚战提供了强支撑。
医疗扶贫,共享健康换新颜。吉林大学坚持医疗扶危,协调组织校内各大医院,使通榆县医疗卫生条件和能力明显改善,为通榆百姓点亮健康路。
共同富裕,传递爱心展新风。吉林大学坚持精准扶贫,以点带面效应明显提升。精准帮扶贫困村民,援建贫困村党支部建设,爱心捐款助力脱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吉林大学工会主席陆志东表示,今年4月,通榆县正式实现户退出、村出列、县摘帽。贫困县“摘帽”是吉林大学扶贫工作付出努力的最好回报,更是通榆人民站在了新时代美丽乡村新征程的新起点。未来,吉林大学扶贫办将一如既往地按照党中央扶贫攻坚决策部署和教育部有关工作要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在校党委领导下,巩固拓展扶贫成果,携手通榆县人民共同绘就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宏伟蓝图。
于银辉:“养殖场管家”助力农民养牛羊
吉林大学通信工程系教授、系党支部书记于银辉和她的科研团队2016年伊始就从实验室走进了乡村养殖场,踏上科技兴农、精准扶贫之路。
于银辉带领科研团队从事物联网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为助力精准施策打好扶贫“组合拳”提供了智力支持。他们在农家养殖场周边安装热释电探测无线防盗系统。1.2万平方米的羊圈牛舍得到24小时的安全防护。团队还为村民设计了一款可以监控养殖场温湿度,以及氨气、甲烷、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的“养殖场管家”系统。只要登录手机“养殖宝”APP,就能实时获取数据和现场画面,当超过临界值报警时,可以自动进行控制开窗、通风等一系列功能,有效避免了因圈舍潮湿而引发的牛群、羊群患传染性皮肤病和其他疾病的问题。实时监控圈舍清理、巡查,做到超标报警,云端上传,科学养殖管理。同时,每群羊的脖子上也都戴上了电子项圈,对它们实时定位,进行牛羊运动轨迹的实时监控和轨迹回放。养殖管理走上“云端”,让牛羊们享受了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美好生活。村民们被这些高科技征服,他们高兴地说:“于老师经常来村里,为我们做的这些高科技的东西真是实用,好学,上手快!”
防、控、育、肥4个环节实现了科学监控和管理,林海村牛羊养殖初见成效:牛羊膘肥体壮,一只羊从过去平均120斤增加到现在出栏时150斤,解决了母羊断崖式断奶问题,减少了羊群布病和皮肤病的患病率,实现了零丢失。3年来,合作社平均每年增收170万元,还为全镇747户贫困户分红。
崔金虎:课堂在教室更在田间,让农民“种”下丰收梦
22岁本科毕业后,崔金虎就穿梭在课堂与田野之间,35年来,一双沾满泥土的脚站在讲台上,他是教授、是专家、也是农民。这3年,脱贫攻坚,扶贫赋能,将近600天,他带领科研团队奔走在田埂上,与农民为伍,和庄稼为伴。他积极实施农业生产新技术工程,推广玉米、谷子、花生高产增效栽培技术,使吉林省通榆农民走上富裕之路,实现“通过科学种植,公顷增收4000元”的目标,1600户贫困户得以脱贫,为农民“种”下了丰收梦。
崔金虎将承担的2项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玉米密植高产宜机收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吉林半干旱半湿润区雨养玉米、灌溉梗稻集约规模化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的全部技术,在边昭镇的农田里实施。仅一年,玉米高产增效栽培技术推广6500公顷,涉及3000户,其中贫困户1700户,平均公顷产量达9000公斤、单产提高1倍,公顷最高产量达12255公斤;谷子轻简化高产增效栽培技术推广2000公顷,涉及1200户,其中贫困户800户,平均公顷产量达5018公斤、比一般生产田增产43.1%,公顷最高产量达5536公斤;花生高产增效栽培技术推广800公顷,涉及1500户,其中贫困户635户,平均公顷产量达3009公斤、比一般生产田增产22.6%。
崔金虎每年都有100多天“泡”在田地里,他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对边昭镇的农业生产管理员、农业技术推广员和农民们进行技术培训,扩展他们的知识面,提高科学种田水平。扶贫小分队共举办了6期培训班,培训750人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吉林省召开2020年脱贫攻坚表彰大会 吉林大学1个集体和2名个人获奖-吉林大学新闻网
相关推荐
- 吉林大学于吉红院士受聘出任《美国化学会志》执行主编-吉林大学新闻网
- 校党委书记姜治莹参加一汽解放新能源战略发布暨新能源事业部成立大会-吉林大学新闻网
- 吉林大学在吉林省2018年青年科技奖评选中获佳绩-吉林大学新闻网
-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田学军一行到吉林大学调研-吉林大学新闻网
- 一起来看冰凌花!| 公益科普直播-吉林大学新闻网
- 吉林大学万余名2020级新生开始军训生活-吉林大学新闻网
- 吉林大学参加高校扶贫工作总结视频会议-吉林大学新闻网
- 长春市双阳区向吉林大学捐赠防疫物资-吉林大学新闻网
- 吉大“云课堂”:师生守望 天涯共同窗-吉林大学新闻网
- 祝全校女同胞们节日快乐! -吉林大学新闻中心网站
- 开拓创新 先导领航 细数吉大仿生华彩二十年-吉林大学新闻网
- 吉林省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第四场巡讲走进吉林大学-吉林大学新闻网
- 吉林大学校领导参加吉林省保密教育实训活动-吉林大学新闻网
- 吉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与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吉林大学新闻网
- 吉林大学法学院举行马起教授塑像揭幕仪式暨马起教授法学教育思想研讨会-吉林大学新闻网
- 学校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召开2020年第五次会议-吉林大学新闻网
- 助力立德树人打造特色品牌 吉林大学召开关工委主任办公扩大会议-吉林大学新闻网
- 《院士在吉林》在吉林大学首发-吉林大学新闻网
- 吉林大学5个研究机构入选2019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吉林大学新闻网
- 致全校广大护理工作者的慰问信-吉林大学新闻网
新闻公告
- 致全校师生的一封信-吉林大学新闻中心网站 03-13
- 以国旗的名义请战!-吉林大学新闻中心网站 03-12
- 吉林大学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吉林大学新闻中心网站 03-12
高考招生
- 吉林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吉林大学本科、高职(专科)招生章程(2016年) 08-05
- 吉林大学本科、高职(专科)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吉林大学2010年本科、高职(专科)招生章程 08-05
- 吉林大学2012年本科、高职(专科)招生章程 08-05
- 吉林大学2013年本科、高职招生章程 08-05
- 吉林大学2014年本科、高职(专科)招生章程 08-05
- 吉林大学200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吉林大学200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吉林大学2013年本科、高职(专科)招生计划 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