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主页

江南大学 法学社会工作 专业介绍

法学社会工作专业

江南大学法学院设有法学和社会工作两个本科专业,拥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法律专业硕士、农业推广(农村与区域发展)两个专业硕士学位点。设有江苏省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无锡市行政法治研究中心、无锡市社区建设与社会工作研究等校地合作机构。学院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厚实、知识体系全面、创新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实务型社科人才。

学院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教育教学充满活力,学术研究深具潜力。其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83%,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48%,多位教师拥有海外博士学位或海外研修经历。近三年来,学院教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3项、教育部及江苏省人文社科基金11项,出版著作教材10余部,发表CSSCI来源期刊论文60余篇。院长曾祥华教授被评为“无锡市中青年优秀法学专家”,蔡永民教授是全国知名民法学专家、太湖学者和江苏省“青蓝工程”法学学科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髙凛教授担任江苏省国际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吕青教授对社区治理和家庭政策有深入的研究,赵向红教授擅长社会统计学和老年社会工作,伍进教授长期从事科学社会学研究。数名教师先后荣获全校学生评选的“我最喜爱的老师”和“师德标兵”等称号。

学院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注重专业基本素养的养成和专业实务能力的锻炼,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以导师引领、以项目带动、以实践提升”的本科生人才培养路径。近三年来,本科生承担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创新实验项目5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 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连续五年获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设计(论文)一、二等奖;本科生的社会调研作品在连续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一等奖;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及撰写的调查研究报告,多次获国家和省级奖项。本科生连续多年获江南大学“十佳大学生”荣誉称号,涌现出了“名校保研宿舍”、“司考全通过宿舍”等一批优秀集体。近三年,年均考研升学率达25%以上,就业率超过95%,一大批学生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英国南安普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

学院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院内建有模拟法庭、社会工作实验室、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实验室、电话访问专家系统等专业实验设施,拥有情境实训、法学模拟诉讼等五大系统价值数百万的教学与培训软件;与地方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民政局、共青团、工会、妇联、街道社区和社会组织广泛合作,建立了近20家教学实习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积极打造学校、社会、企业“三位一体”的实践育人共同体;与英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大学建立交流合作关系,每年选派近30名本科生参加出国出境游学和交换生项目。毕业后五年的就业跟踪调查显示,我院毕业生大部分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赢得了用人单位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