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包装工程专业
学院优势与特色
机械工业素有“工业的心脏”之称,一国机械工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其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几乎所有的工程专业都离不开机械人才,从设计、制造到大规模生产一条龙,从地球的角角落落到宇宙空间,都有机械人忙碌的身影。进入21世纪,世界机械工业进入到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我国机械工业更是进入创新跃变的重大历史机遇期,它为广大青年才俊提供了壮美的舞台。
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创建于1958年,在全国轻工机械和包装工程领域享有良好声誉,是国内该领域创建最早、基础最好、覆盖面最广的高级技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2010年,“唐君远专项教育基金”捐资人民币4000万元,与江南大学合作共建“江南大学君远学院”,依托机械工程学院,培养面向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创新能力佳、工程实践技能强的卓越工程师。经过50多年的积累发展,学院已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特色、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学院设有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轻工机械与包装工程),1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点(机械工程),1个二级学科学术硕士点(包装工程),2个一级学科专业硕士点(机械工程、工业工程)和4个本科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包装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其中机械工程于2011年首批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工计划”);包装工程专业于2012年入选江苏省特色专业,2013年入选教育部“卓工计划”;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于2013年入选江苏省“卓工计划”。
师资队伍建设
现有专职教师102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60人,硕、博士生导师47人,硕、博士学位教师占80%以上,11人入选教育部、江苏省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同时聘有1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兼职或客座教授。机械工程学院依托建有的“国家轻工业包装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江苏省食品先进制造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教学平台整合资源、凝练方向,形成了“食品加工技术与装备”、“包装技术与机械”、“现代设计与制造”、“机电控制与检测”等特色鲜明的教学科研团队。
人才培养
机械工程学院教书育人氛围浓厚,通过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组织好校、院“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学科竞赛等品牌活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三年来,共获各类国家级学科竞赛奖45项,省级学科竞赛二等奖以上奖励79项,学生参与申报专利20余项、发表论文36篇,大学生科技创新业绩喜人,学生创新实践成果跃上了新台阶。
按照学校建设研究型大学的要求,为培养机械工程学院学生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学院与美国等国的多所知名高校开展校际间本科生的联合培养和短期交流,建立了多个本科教学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目前,学院已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田纳西大学、罗切斯特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建立了本科生高水平联合培养计划,并通过引进先进课程体系,实施不同类型的留学形式(学位生、交流交换生、暑期学习等)。
经过4年的学习与培养,机械工程学院每届毕业生基本保持25~30%的比例进入江南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985/211高校继续攻读研究生;5~10%的学生到国外继续深造;60~70%的学生参加工作。学院加强与政府、企业、校友的联系,建立了30多个大中型规模的校外创新实践基地、实习基地,实现“培养、实习、就业”一条龙服务,机械学生就业竞争力在全校名列前茅,优秀学生被宝洁、卡特彼勒、青岛啤酒、索尼等企业录用,获得就业单位一致好评。
科研水平
机械工程学院结合江南大学和长三角地域优势,不断探索、谋求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5年来,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33项,省部级项目69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410项,授权发明专利130余项;发表论文710余篇,其中SCI 论文120余篇;出版教材、论著近百部;在食品机械、机电检测与控制、表面工程技术、现代包装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推广价值重大的成果,20多项研究成果已通过省部级鉴定,部分成果达国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学生活动及奖助学金
机械工程学院以“中国梦、江南梦、机械梦”为号召,在思想政治、科技创新、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各个方面开展了内容充实,形式新颖,意义深远的各项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机械工程学院学生拼搏奋进、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风采,如:第九届雅室大赛、“职击未来”模拟招聘大赛、“机辩江南”辩论赛、“青春绽放”毕业生晚会、“无所不能,机械能”迎新晚会等。机械工程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家及省市各类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喜报频传。三年来,学院累计280人次获CAD、NX等专业技能证书,创业培训320余人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同时也使得学院专业学习氛围浓郁。
在社会实践方面,机械工程学院亦取得明显成效。2014年暑假开始,学院尝试开展基于项目化的社会实践,通过整合资源、发布项目,组建团队,持续推进等方式,组建了省级项目团队1支,校级项目团队6支,院级项目团队11支,项目内容涵盖“新农村发展建设”、“校企携手、绿色新动力”、“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践行核心价值观”、“我的中国梦”等。同学们参与度高,反响良好,通过现场访问、实地考察、进社区、走企业、下工厂,以各种形式进行社会实践,增强了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也加深了社会责任感、荣辱感、使命感。
除学校奖学金外,机械工程学院还设有远东宏信助学金、辛涛助学金、“康明斯林慰梓博士”奖学金、叶盛发展奖助学金等。秉承“服务广大同学”的宗旨,立足于“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制度,对怀揣梦想、成绩优异或勤奋好学但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予以资金支持。通过奖助学金的发放,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促进了学生学习热情,解决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双重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