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师范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新闻公告 >

我校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0-09-29 0 新闻公告 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网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9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新疆工作,要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我校广大师生中引起了热烈反响。


民族学人类学学院党总支书记 包凤兰

“稳定是发展的重要保障。总书记对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从2014年以来,新疆的GDP增长速度平均为7.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新疆经济发展呈现出如此好的态势与其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也为其“迈向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彰显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意义。

民族学人类学学院教师 张时空

“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工作取得的重大成效,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针政策、战略举措,全面部署了推动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点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是指导新时代新疆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内蒙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郎玉鸽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9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总书记对三交政策做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交往要广泛进行,交流要更加全面,交融要更有深度。这对各民族关系、民族团结进步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和遵循。作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当中融入包括三交政策的新疆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铸牢各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许星杰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会议精神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做好新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实现“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的新疆各族儿女的美好期盼指日可待,这也是全党全国各族儿女的共同心愿。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全国各族儿女和新疆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共同把新疆建设得更加美好!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教育学院 小学教育专业 黄雅琦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涵盖新疆的方方面面,立意高远,思想深邃,振奋人心,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奋进遵循。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自觉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埋入心灵深处,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在时代的大方位中找准自己的小坐标,不负青春韶华,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学校建设贡献青春力量。我们也要积极学习并在实践中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真正做到“美美与共,知行合一”。

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 章婷

我认为,我们应跟进习近平总书记的步伐,顺应时代潮流,将内蒙古改革发展稳定和民族工作稳步推进,要扎实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同时,我们要牢牢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切实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们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和相关政策法规配套,抓好推行国家统编教材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把各方面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为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创造良好条件!

新闻传播学院 新闻学专业 王雪

通过聆听讲话,我深切体会到,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面向新时代,我们青年人更要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真正掌握其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我们应该认识到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

近年来,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族工作高度重视,为自治区发展指明了方向。“建设美丽内蒙古、共圆祖国梦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坚定坚决落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守护好我们的美丽家园。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 王小雨

作为师范生,我们未来承担的是教书育人的重任。我们应该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要有始终忠于党和人民的政治品格,只有政治过硬,才能用“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上好每一堂课。“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身处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我们应该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民族教育作为我国整个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下好使用统编教材、教育协调发展的“全国一盘棋”。推广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家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举措,是国家大政和民族大计,具有高度的合理性。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 王英文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不仅是开展新时代新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为内蒙古自治区的改革发展和民族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自觉遵守党的方针政策,拥护党的纲领。同时,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时刻准备接受国家的号召,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 段晨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我认识到,内蒙古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家庭成员需要交流,那就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而且这也是宪法规定的责任,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少数民族学生更好融入现代社会,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我们作为学生干部,要深刻领会精神,更要团结同学,做好践行者。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张璐

“加强民族团结,基础在于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期盼。我国是一个有着近14亿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更关乎人民幸福安康。只有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通盘考虑、统筹安排,才能画出民心民愿的最大同心圆,广泛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历史的接力棒,中华的复兴梦,需要代代相传,只有代代相传,才能生生不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更应胸怀理想、志存高远,加强学习、增强本领,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才、栋梁之才,在奉献与拼搏中为不断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而砥砺前行,用奋斗书写亮丽青春,扛起强国一代的责任与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李井飞

马克思说“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我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因此,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一方面,语言是实践的产物。从一定意义上而言,语言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共同体意识的表达,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我们推广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弱化,也不可能弱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因此,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是中华民族作为多民族统一体意识的表达,是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另一方面,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我们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任务需要全国各民族团结奋进,共同努力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方位的复兴,其中最根本的是文化的复兴。语言文字作为文化的载体,在中华文化复兴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因此,在国内推广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 冯档档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是最有魅力、最深邃的文化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标志着普通话不仅是汉民族语言,也是国家通用语言。学习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有利于我们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同时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

中国是一个大杂居、小聚居,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各个民族语言长期相互包容共同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能促进各个民族交流交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家主权等的长期稳定发展。民族语言授课学校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是实施宪法和法律的活动,是落实法立法规定的具体措施,与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受教育的权利并不矛盾。对此,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与严格落实。

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要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各个民族学习使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必要的支持与良好的环境。作为我们青年学生,我们要自觉地参与到传承、使用、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历史进程之中,为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吴美兰

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促进各民族交流交融,有利于发展民族经济,有利于祖国边疆统一发展,有利于各民族通过国家通用语言交流掌握更多的信息。我们不仅要努力认真学习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更要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现代化潮流中继续创新新的文化成果及物质文明。

民族是国家的,国家也是由民族形成。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我们不仅学会善于学习和交流合作,并且创造更多的物质文明财富和精神文明成果,为时代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做出应有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王振栋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令我倍感温暖、备受鼓舞。近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各地经济发展迅速,百姓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离不开党和国家惠民的好政策。我们要感恩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要珍惜当下、学好本领,为祖国美好明天做出应有贡献。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能够深切地体会到国家在内蒙古地区推广通用语言文字的深远意义。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宪法规定的责任,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少数民族学生更好融入现代社会。我们一定要有坚定的政治站位,不信谣、不传谣,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更加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法政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王帅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指出:“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见在少数民族边疆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少数民族地区的青年,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要和各民族同学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将我们共同的梦想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为民族地区的发展贡献自己无悔的青春年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我校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