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学者做客我校“微生物学前沿论坛”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方灿 朱莉)8月14日,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Ute Römling教授、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首席科学家Michael Galperin、台湾国立中兴大学周三和教授和日本大阪大学Tohru Minamino教授做客我校“微生物学前沿论坛”,在第一综合楼A202开展主题学术报告。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何进教授主持本次论坛,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师生参加活动。
Ute Römling教授题为"Biofilm formation and persistencemechanisms in Bacteria" 的报告围绕着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和细菌抵御环境的机制展开。生物被膜是细菌分泌的多种生物大分子将细菌包绕而形成的大量细菌聚集物,Römling介绍了细菌纤维素的合成及其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详细阐述了细菌响应外界环境刺激后通过调控细菌细胞内重要的信号分子——c-di-GMP(环二鸟苷单磷酸)的浓度变化,进而调控细菌的运动性、毒力与抗性机制的过程。Römling谈道,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是细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它使细菌更能够抵御并适应环境,这是引起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是我们当前与今后面临的重要课题。
Michael Galperin教授做了"Evolution of the views on the roles ofNa+/K+ gradient"的报告,他从生命的起源与生物进化角度出发,介绍了膜ATP酶的结构特征及钠离子驱动势(sodium-motive force)的功能。他提出,钠离子循环是一种古老的能量代谢方式,由于终端电子受体如氧、硝酸盐或硫酸盐等氧化物的出现,导致细菌产生更有效的质子循环而逐渐取代钠离子循环。Galperin的课题组通过大数据分析火山、深海等地球极端环境中的Na+/K+浓度,推断出第一个(细菌)细胞起源于K+富集的环境,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揭示了生命的起源方式,引发听众新的思考。
细菌能够适应不同的外界环境并精确地调控自身生命活动,这与第二信使分子c-di-GMP的作用密不可分。周三和教授从c-di-GMP受体的结构和功能谈起,向大家介绍了c-di-GMP受体PilZ蛋白的类型,并分别对四种PilZ蛋白的构象和功能进行了阐述。周三和还介绍了他发现的新型c-di-GMP受体蛋白——MshE的结构与功能。他说,研究c-di-GMP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阐明细菌抗性机制与致病机制,为研发新型抗生素提供潜在的靶标。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细菌的运动主要依靠鞭毛旋转驱动”,Tohru Minamino教授从细菌引入,做了题为“Export switching mechanism of the flagellar type IIIprotein export apparatus”的主题报告,向大家介绍了鞭毛的结构特点、鞭毛的旋转及驱动细菌运动的机理。他阐述了鞭毛的组装过程,并指出鞭毛的组成蛋白是在细胞质中合成后,通过鞭毛III型分泌系统在基座处向外组装,而控制鞭毛钩的长度则是其中最精密的调控。Tohru Minamino着重对分泌系统的控制蛋白FliK、出口开关蛋白FlhB和对接平台蛋白FlhA三个主要蛋白进行了介绍。他提出,研究与控制鞭毛的组装对于研究细菌趋化与运动性,乃至细菌的生命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提问环节,学者们悉心回答了在场师生的问题并与大家展开交流。四位学者对我校的科研氛围表示了肯定,并鼓励同学们在科研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审核人:何进
【报告人简介】
Ute Römling,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微生物学、肿瘤和细胞生物学系教授。她的实验室是全球从事细菌c-di-GMP研究的主流实验室之一。近十年,其成果已在Nature、PNAS、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cience Signaling、PLos Pathogens等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近百篇。截止到2018年,她发表的论文引用总次数达到9070次,H指数52。她也是国际微生物学多个重点期刊(如Molecular Microbiology、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的编委。
MichaelGalperin,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LeadScientist。近年来,他的工作系统研究了细菌体内c-di-GMP的合成酶、降解酶以及受体蛋白的关键motif以及在细菌中的分布,做出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他是第一个通过生物信息学研究发现GGDEF和EAL结构域蛋白分别是参与c-di-GMP合成和降解的科学家。他的研究工作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Nucleic Acids Research、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等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0篇。他也是NucleicAcids Research和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的编委。
周三和,台湾中兴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教授。长期从事病原细菌重要致病因子的结构生物学研究。近年来,他所领导的研究团队以黄单胞菌等动植物病原细菌为对象,系统开展了细菌新型核酸类第二信使c-di-GMP受体蛋白的结构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工作,揭示了多种受体蛋白与c-di-GMP互作的新机制,已在PNAS、EMBO J、Nat Commun、Nucleic Acids Res、Environ Microbiol等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一系列学术论文,享有较高的学术声望。
Tohru Minamino(南野徹),日本大阪大学生物前沿研究所的教授。他所领导的实验室是目前全球从事细菌鞭毛III型系统的主流实验室之一。他的主要科研工作是利用生物化学与结构生物学等前沿技术,聚焦于细菌鞭毛核心组份蛋白的鉴定、功能与组装机制。近5年来,其成果已在ScienceAdvances、PLoS Biology、NatureCommunications、Cell Reports、mBio、Molecular Microbiology等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34篇。Tohru教授目前也是国际微生物多个重点期刊(如Molecular Microbiology, Journal of Bacteriology)的编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4位学者做客我校“微生物学前沿论坛”
相关推荐
- 学校领导班子召开第13周工作调度会
- 李艳教授与新生畅谈“从污水处理到油水融合的跨越”
- 华中农业大学首期青年校友创新创业高级研修班开班
- “爱心妈妈”与油铺街村结对儿童云端过“六一”
- 狮景会华东分会年会暨狮景论坛在上海举行
- 长江经济带大宗水生生物产业绿色发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年会在我校举行
- 高翅到附属学校、幼儿园检查指导新学期开学工作
- 准备好了?!辞旧,迎新!
- 我校团队解析壳寡糖增强鱼类体液免疫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 学校一公共空间设计方案通过
- 我校各民主党派集体、个人获多项表彰奖励
- 资源与环境分析检测中心获批“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标准化验室”
- 央视农业农村频道将播出我校青年学子投身乡村振兴的故事
- 我校在中子星内部结构与夸克物质信号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 34名新生提前开通图书馆借阅权
- 第二批本科生陆续返校
- 学报各版入选RCCSE中国学术期刊评价A类期刊
- 农业农村部油菜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学术交流会在校召开
- 水产学院召开“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论证会
- 【战“疫”快报】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后勤保障组关于做好校内生活物资购买服务工作答记者问
新闻公告
- 学校召开2022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 03-17
- 校学术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 03-17
- 学校部署2022年定点帮扶建始县工作 03-16
- 我校一名博士后入选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03-16
- 异地同步 云端同窗 “慕课西行”课程开讲 03-16
- 学校一公共空间设计方案通过 03-16
- 机器学习和生物大数据交叉融合助力智能育种 03-15
- 校领导班子召开2022年第7次调度会 03-15
- 严建兵与信息学院同学们共同品味书香话成长 03-14
高考招生
- 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华中农业大学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普通本科招生章程(2016年)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