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华中农业大学 > 新闻公告 >

志愿服务新生初体验:感受“手有余香”的快乐

2021-12-05 0 新闻公告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新闻网

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刘鸽 叶雨晴 童伊茗 通讯员 王石径)12月3日至5日,在“12·5”国际志愿者日到来之际,我校本禹志愿服务队开展“与祖国同行 为人民服务”志愿服务初体验活动,数百名大一新生参与体验了由红杜鹃爱心社、红马甲志愿服务队、张瑜服务队组织的特色志愿活动。

暖情冬日:用围巾传递温暖

志愿者在进行热心教学(学通社记者 吴渺 摄)

12月3日晚,我校红杜鹃爱心社主办的“织为暖冬,爱为折翼”志愿服务初体验活动在大学生活动中心的耕读学堂举行。“因为12月3日刚好是世界残疾人日,所以想在今天既教给大家织围巾的技能,又让大家参与助残活动,把自己的爱织进围巾,之后再传递给‘大朋友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我们的关心。”本次活动的负责人何静宜说道。

她口中的“大朋友们”不是别人,而是紫阳街道残联阳光家园中的学员,他们大多数是处于就业年龄段但不在业的,有托养服务需求的且智力、精神和丧失生活能力的重度残疾人。在他们大人的外表下其实有着孩子一样天真的童心,所以便有了“大朋友们”这个亲切的称号。本次活动向同学们免费提供线团与钩针,旨在教会同学们围巾的简单织法,并在12月13日之前将手工编织的围巾交由爱心社,由爱心社统一送去阳光家园,带给“大朋友们”冬天的一抹温暖。

很多同学之前都没有接触过织围巾,一开始略显生疏,但在志愿者们的教导下都慢慢熟练起来。活动中也有一些同学有着织围巾的基础,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动医2106李梦颖很快地织了几行,动作十分熟练。“之前因为感兴趣有自学过围巾的编织,觉得这个活动很有趣且有意义就来参加了。”她说道,“能把自己亲手织的围巾给到‘大朋友’是我的荣幸。”

动科1906班项胜贤的手艺则更为娴熟,她的身边围做着一圈“小迷妹”,向她学习两种不同的针法。当谈到参加本次活动的原因时,她脸上满是笑意:“我觉得织围巾是一种传递关心与爱的过程,在手织的过程中,让‘大朋友们’感受到冬日温暖,让他们感受到有一群大学生在牵挂着他们。”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同学们的这一份温暖,这一份牵挂不会断,相信围巾会替同学们给“大朋友们”带去冬日里的暖情。

手机助学:等等走得慢的人

志愿者为老人进行智能手机教学(学通社记者 吴渺 摄)

志愿者教退休教师使用手机(学通社记者 杨怡 摄)

“点这个星号,就可以收藏了!”志愿者正在与老人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扫描二维码,使用微信,登陆校园网……在我校离退休教职工活动中心,一场“智能手机助学”志愿活动正在开展。

不少“手机使用”问题被搬上“小课堂”。每个老人面前都备着一支笔与一本笔记本,用于记录手机操作的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有些老人由于肌肉萎缩,已经拿不动笔,志愿者们便帮助老人们记下使用方法。

“志愿者一定要有耐心,同时也要懂得这方面的知识,之前有个爷爷问我怎么剪辑视频,这可难倒我了。”据经济管理学院经济2104班的李紫薇回忆,她负责助学的奶奶说话带着方言,交流上存在问题,让最初的她很是慌乱。她说道:“奶奶似乎能从我的眼神中读出我有没有听懂,会自动重复,这让我感觉很温馨并且会去更认真地倾听奶奶的话。”在志愿服务结束后,李紫薇提到,未来会更珍惜与长辈的相处时间,对他们也多一些耐心。公益活动始于助人,终于助己,志愿者们在其中也收获满满。

老人们在学习智能手机操作的同时,也在寻找着陪伴。文法学院广告2003班的蒙舒颖说:“一方面,智能手机教学让爷爷奶奶更好地融入现在的生活;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陪伴一些独自在家的老人,与他们聊聊天。”植科院退休教师李纯老师是这类活动的“常客”。“感觉还挺神奇的,别看我们以前在教堂上讲课,但在智能手机操作上,还要向你们学习。我今年85岁了,还是能够跟得上手机操作,还是不错吧?”李老师带着笑,声音响亮地说道。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李纯老师已经成功解决了如何使用余额宝,零钱通等问题。

现场有一位老人带着一本记载着满满短视频号码的本子来到活动室,成功学会了如何收藏喜欢的视频。据他介绍,他最喜欢看家乡的人拍的视频,大家都是老朋友,看着很亲切。

在华农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个特殊的“车站”,以智能手机助学的名义,用志愿者们的一次次爱心接力,将老人也接上了科技列车。

以废易花:环保建家园

12月4日上午,一个个回收废电池的小盒子,一朵朵姹紫嫣红的鲜花,还有一盆盆碧绿青翠的绿植吸引着居民们的注意。我校园艺林学学院张瑜服务队正在洪山区狮子山街道南湖玫瑰湾社区进行“以废易花——共建美好家园”志愿活动。

此次活动分为干花拼贴画、手捧花制作、植物养护科普、废品换绿植四部分。在活动中,社区居民可以将家中一定数量的废弃电池、纸箱兑换绿植“奖励”。

早晨,阳光洒向广场。“过早”的人、买菜的人、玩耍的人渐渐聚在“张瑜服务队”的桌子前,有的有奖问答的形式学习新的知识,有的用废品换绿植奖励,还有的居民与志愿者携手共制干花拼贴画……其乐融融,一派热闹景象。“志愿活动是为我们’老百姓’办实事!”社区居民、我校校友10级生科硕士生张女士带着她的孩子参与了此次活动,她说道:“此次志愿活动新颖,宣传了环保、积极生活的正能量。我在华农读书期间也曾加入红十字会,参与过相关志愿活动,感触和记忆很深刻。”

活动中,志愿者们会在楼栋内放置电池回收箱。不少居民表示,原本社区内回收废电池的地方很少,导致废电池一直堆在家里,有时候甚至直接丢进垃圾桶。“这次活动十分有意义,解决了我们的一个大难题”居民们说道。

此次活动的志愿者多为大一新生,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负责公益宣传的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工类2108班的周煜桐同学说道:“志愿活动增加了我的阅历和经验,提高了社区居民语言沟通方面的能力,造福社区的同时锻炼自我。”张瑜服务队指导老师何寿鹏介绍,“自张瑜服务队入选团中央共创美好社区试点以来,服务队与玫瑰湾社区结对长期开展志愿服务,将志愿服务与创新社区治理相结合,依托志愿者所学专业广泛开展内容丰富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建设和谐社区和生态文明城市贡献力量。”

玫瑰服务,余芳满庭,以废易花,共建美好家园。张瑜服务队在12•5国际志愿者日到来之际,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本禹志愿服务队“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精神品质!

审核人:吕瑞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志愿服务新生初体验:感受“手有余香”的快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