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情境英语视听说》:公共外语课程思政的有益探索
公共外语教学部主任王菲副教授介绍先修课程(外国语学院 供图)
8月1日,《校园情境英语视听说》先修课程在雨课堂正式上线,8月16日,短短两周,加入课程的人数已高达3862人,覆盖了绝大多数2021级本科新生。10个视频,10个场景,语音问题、交流技巧、文化差异,英语听说知识通过情境演绎传递出来;图书馆、运动场馆、校史馆、博物馆、艺术馆,华农校园内的“地标故事”以英语视听说学习的方式展现在新生面前。
“雨课堂里,很多同学非常积极地观看我们的微课视频并在线答题、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学习心得、私信请教我如何提高听说能力,目前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在主持课程运行的高莉萍老师看来,老师和同学们近10个月的努力达到了预期效果。
我心目中的大学:校园情境英语带你走进
公共外语教学是所有大学新生的第一课。然而,由于高中英语教学的特点和各省份对英语高考要求不同,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听说问题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共外语教学部除了在8个学分课内课程体系中增加听说课程学习比重,还经过深入研讨,决定在学生高考后、入学前进行不断线的英语学习,补听说短板。
怎样设计才能达到既能满足同学们的日常英语听说需求,又能让新生更容易接受的目标?公共外语教学部的老师们决定制作《校园情境英语视听说》线上先修课程。
翟卉婷老师讲解“交际策略”(外国语学院 供图)
高莉萍老师介绍,日常对话较能体现听说能力、交流技巧和文化常识,对于尚未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说,以校园为背景,展示真实的大学日常生活,或许是最容易被接受也最容易引发兴趣的。
于是,以校园生活为场景、以在校大学生的参与为主导的“校园情境英语微课视频”应运而生。
课程组设计了涵盖我校教学楼群、实验楼群、图书馆、运动场馆、校史馆、博物馆、艺术馆等在内的共 16 个场景的介绍和相应主题的口语对话、讨论。同时,在每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会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语音问题,集中解决一个语音中的小困难、纠正一个小错误、介绍一个小交流技巧,避免因文化差异带来的交流障碍。
刘丽亚老师讲解语音知识,解读英音和美音的差异(外国语学院 供图)
“校园背景+文化信息+口语技能+交流策略+语音知识”是每一个单元的标准配置,短短10到12分钟的视频,浓缩的却是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结合。
学生讲教师导:大学学习该有的样子
不同于高中阶段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是大学学习该有的样子,让学生来创作、讲述和演绎是校园情境英语微课制作的基调。
2020年底,确定好教学框架后,由课程组老师推荐自己教学班的学生,再由学生自主选择搭档,师生组成16个小组开始了课程内容脚本的创作。“交流技巧、知识点是由老师们确定的,但是整个情境的对话,包括对话文本、角色扮演主要是由学生完成,可以说是由学生主导的,我们老师提供必要的语言和内容指导。”高莉萍说。
自寒假起,很多小组便投入了文本创作,近5个月的时间里,各组师生反复沟通、一遍一遍地修改、润色,并请校文化办老师和外教就主题内容和语言进行审阅。
生科英才班贾雨康同学与指导教师、小组成员在校史馆拍摄(外国语学院 供图)
6月,第一个小组的“剧目”在校史馆开机了。样片出来后,指导老师、参演同学、拍摄团队在一起积极沟通,总结经验,为正式拍摄提出建议。尽管那时已临近期末考,留给他们的时间也并不宽裕,小组成员最终还是交出了满意的作品。
博物馆单元内学生的“情景演绎”(外国语学院 供图)
在随后的一个半月里,其他9个场景的拍摄也陆续展开,30多名同学参与了情境对话环节的“演出”。拍摄前一两天,每个场景的负责老师们都会带领参演学生到实拍场景走位、彩排,拍摄当天到现场指导,和学生主演一起候场、探讨。为了呈现更好的拍摄效果,很多同学都经历了反复的调整,有的同学直到视频完成才放假离校。
很多参与录制的同学表示,“一想到我们这些学长学姐们可以把美丽的校园和英语学习展现在新生面前,就觉得特别有意义。”而负责口语策略、文化知识和语音技巧的老师们则一直跟进整个过程,直到课程上线还在不断收集雨课堂的学习反馈并在线答疑。
师生共同的期待:促进公外教学深化改革
谈及学习收获,智慧农业2021级新生葛佳瑶显得很兴奋:“我本来对英语学习兴趣不是很大,但是看了视频之后,学长学姐们展现出来形象、流利的对话真的让我很羡慕,看着优秀的他们,我自己也想变得优秀了,所以一直在坚持学习。”对于葛佳瑶来说,视频中展现出来的大学生活让她充满了期待,希望自己的大学生活能够温暖快乐。
这恰恰符合课程组的初衷:“我们就是希望新同学们能看到华农的美、学长们的优秀和大学英语学习的丰富,”高莉萍说道,“希望大家在了解大学生活和学习的同时,能够保持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开学后尝试在英语课堂中运用他们学到的点滴英语知识。”她说,一期视频看下来,很多新生已经提前熟悉了自己的英语老师了。
对于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们来说,新的授课方式对老师们的授课内容、教学技巧甚至技术手段的运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次“试水”也是一次不小的挑战,很多老师也是第一次上镜。公共外语教学部40多名教师参与了课程筹备、制作的全过程,从指导学生创作到跟进拍摄、直接上镜、后期剪辑,无一缺席。整个课程制作也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青平副校长组织座谈;高翅书记进入雨课堂,全面了解课程呈现方式、主题及学生反馈,并与学院进行沟通,提出了进一步提高课程质量的建议。
“这门课程的特色和意义就在于,把英语口语教学情景化,而且与新生的校史校情教育有效融合,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思政。”学校文化办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8月10日,第一期10个单元课程已全部上线。8月25日雨课堂在线自主学习结束后,课程组将导出新生学习数据,了解学生在线学习状况,用于指导教师对新生的英语教学。第二期内容包含6个视频,制作完成后,将于9月至10月上线。
高莉萍老师表示,在第一轮完整课程结束后,课程组将继续总结教学设计、学生学习等情况,不断提升课程质量,更好地服务我校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
(本文作者系学通社记者裴梓馨记者 刘涛 审核 秦发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校园情境英语视听说》:公共外语课程思政的有益探索
相关推荐
- 一位党员教师的荣休
- 学校召开生物科学拔尖计划2.0基地建设工作研讨会
- 我校在全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视频会上作典型发言
- 我校发表植物三维基因组研究综述文章
- 资源与环境学院开展师德师风宣传教育活动
- 工学院召开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研讨会
- 学校召开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会议
- 让师生在博物馆奇妙夜里与”小王子“相遇
- 生物医学与健康前沿国际研讨会在线举行
- 2020中华文化传播国际论坛在线举行
- 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看望慰问新学期返校学生
- 我校参加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选派工作培训并作交流发言
-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奋斗史
- 学校召开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交流会
- 跨时代对话:光荣在党50年党员与青年教师共话使命担当
- 轻简高效技术助推我国大面积油菜生产效益显著提升
- 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王松列来校调研
- 严建兵赴襄阳对接推进科技合作
- 学校举办教职工新冠肺炎卫生防疫知识系列讲座
- 资环学院和理学院举办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论坛
新闻公告
- 学校召开2022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 03-17
- 校学术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 03-17
- 学校部署2022年定点帮扶建始县工作 03-16
- 我校一名博士后入选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03-16
- 异地同步 云端同窗 “慕课西行”课程开讲 03-16
- 学校一公共空间设计方案通过 03-16
- 机器学习和生物大数据交叉融合助力智能育种 03-15
- 校领导班子召开2022年第7次调度会 03-15
- 严建兵与信息学院同学们共同品味书香话成长 03-14
高考招生
- 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华中农业大学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普通本科招生章程(2016年)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