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党外代表人士热议全国“两会”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会议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和3月5日在北京开幕,我校党外人士热切关注,纷纷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多种媒体进行学习。会议精神在我校党外代表人士中引起热议。
民革华农支部主委、资源与环境学院胡荣桂教授:在全国人民的期待中,两会如期开幕,这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大会。特别是全球仍然处在新冠疫情肆虐的情况下,这次会议不仅对中国有重要意义,对全世界走出疫情和经济困境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不仅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展示了我们在应对新冠疫情和脱贫攻坚中取得的成就,还介绍了“十四五”期间的主要目标和今年主要工作。报告中的十三项重要任务,特别提到了将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坚持绿色发展,继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等,作为一名农业院校科研人员和教育工作者,我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一定潜心科研,教书育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应有的力量。
武汉市政协委员、民盟华农委员会主委、副校长严建兵教授: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在历史的交汇点上,如期召开的2021年全国两会任务重大、意义非凡。这一年来,我国率先控制住新冠疫情并成为全球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新的一大步。我们各民主党派也将更加坚定不移的跟随党的脚步,不断向前。立足新方位,必须谋大局,作为一名民主党派人士,要心怀“国之大者”,锚定党中央擘画的宏伟蓝图,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积极建言献策,为制定和实施好规划纲要贡献智慧和力量。牢记使命,坚定信心。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以不懈的拼搏精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中华民族必将创造新的辉煌。
湖北省人大常委、民建华农支部主委、经济管理学院严奉宪教授: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今年全国两会在开启新征程、进入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的特殊背景下召开,肩负新的历史使命,意义特别重大,备受世人瞩目。回顾过去,我们能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有效应对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严重冲击,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尤其是在艰辛的抗疫历程中,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中华民族和广大人民的福祉。《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作为农业科技和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关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相关领域开展深入研究,服务社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积极贡献。
湖北省政协委员、民进华农委员会主委、园艺林学学院宋波涛教授:今年两会正逢“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阐明了国家“十四五”时期的主要实化量化指标,为“十四五”开好局描绘了蓝图,指明了路径。报告中提出的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工作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我听了倍感鼓舞和振奋。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我重点关注“如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在巩固脱贫成果和促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华农人应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农工华农委员会主委、动科动医学院赵凌教授: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两会的顺利召开让人充满期待。在后疫情时代“紧日子”的当下,作为科研人员特别期待看到各项支撑基础研究的新政策和研发经费加大投入的消息。我国目前各方面不管是软实力还是硬实力都在十三五阶段取得了卓越的进步,但距离全面实现现代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我们作为科研工作者、作为教书育人匠,也在一步步付出艰苦努力:勤耕力读、立己达人。相信在对2035年远景目标规划和实践中,我农将离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更进一步。
湖北省政协委员、致公党华农支部主委、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徐晓云教授:“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一年之计在于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带给我们极大的底气和信心,他指出,“要担当作为,实干苦干,不断创造人民期待的发展业绩。”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担责尽责,积极建言资政,凝聚共识。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发挥科技工作者的专业优势,将科技成果写在大地上,延伸到产业中,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在新征程中展现民主党派新担当。
九三华农委员会主委、动科动医学院苗义良教授: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总结“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就、制定“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回顾2020年的工作和确定2021年的工作重点。2020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抗击疫情的胜利并使我国成为全球唯一经济正增长的国家,这些成就不但提高民族的自豪感而且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总理对科技和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科技要注重原始创新,教育要体现公平与质量。作为一名农业高校的教师和民主党派成员,将牢记历史使命,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努力实现乡村振兴。
湖北省政协常委、无党派人士、资源与环境学院黄巧云教授:在经历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国战胜新冠疫情,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情况下,今年的“两会”如期召开。会议总结了过去一年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描绘了新的一年以及“十四五”国家的发展蓝图。回望过去,倍感艰辛,展望未来,令人振奋。会议在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严守耕地红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污染防控治理, 推进生态修复等方面都做了周密部署,指明了农业、环境、生态发展的光明前景。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坚持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奋发图强,努力拼搏,定能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洪山区政协委员、民进会员、文法学院马威副教授:我聆听了李克强总理所作的2020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倍感振奋,报告中所呈现出一组组数据充分说明我国已经走出了新冠疫情的负面影响,经济、民生等各方面事业向好的方面发展。过去一年,党带领各族人民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成就,55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作为农业院校的一名科研工作者,总理在报告中提出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引发我的思考。脱贫工作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拓展扶贫成果为乡村振兴工作提出挑战,我们要深入研究乡村振兴在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素养,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方面的作用,以及还要思考如何通过乡村振兴来提升农村文化品质,活化农村文化资源,实现城市乡村共同繁荣的局面。
(党委统战部宋隽 整理 审核人 李向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我校党外代表人士热议全国“两会”
- 上一篇:高翅调研指导新学期有关工作
- 下一篇:李召虎一行到洪山区交流
相关推荐
- “不缩水”“不断线”“不打折” 多举措助力研究生迈好走出校门第一步
- 宣传网信党支部专题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学校召开党委全委会
- 我校农业产业与技术经济团队在农产品贸易政策的资源要素配置效应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 英国的海岸线有多长?信息与计算科学来帮忙
- 校党政领导班子召开2021年第6次工作调度会
- 建安部把好“三关”,全力做好暑期各项工作
- 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行长许伟一行来校交流
- 德国哥廷根大学Yakov Kuzyakov 教授来校交流
- 【战“疫”故事】党员季倩茹:我和妈妈一起战“疫”
- 生科院与企业携手共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 我校发现RNA病毒在真菌营养型转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 理学院:将学生的“急难愁盼”变成“幸福清单”
- 第六十届体育运动会首金诞生
- 校友张绍伟揭示叶绿素生物生成的光催化分子机制
- 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来校调研科技攻关项目进展情况
- 我校营养与健康研究院创建工作取得新进展
- 我校党外人士热议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大会上的讲话
- 学校持续组织开展“十四五”专项规划研讨
- 高翅检查指导附属学校新学期开学工作
新闻公告
- 学校召开2022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 03-17
- 校学术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 03-17
- 学校部署2022年定点帮扶建始县工作 03-16
- 我校一名博士后入选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03-16
- 异地同步 云端同窗 “慕课西行”课程开讲 03-16
- 学校一公共空间设计方案通过 03-16
- 机器学习和生物大数据交叉融合助力智能育种 03-15
- 校领导班子召开2022年第7次调度会 03-15
- 严建兵与信息学院同学们共同品味书香话成长 03-14
高考招生
- 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华中农业大学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普通本科招生章程(2016年)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