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环学院:用知识与劳动培育新时代青年
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梅晴航)为深入领会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和响应学校就地帮助春耕生产的号召,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4月6日,我校资源与环境学院向全院学生发出了积极参与劳动教育的倡议。倡议鼓励全体同学结合专业知识,将理论用于实践,积极参与春耕备耕、植树造林等劳动项目,得到了各专业同学们的积极响应。
就地帮扶春耕:践行大学生的时代责任
来自环生1701班的罗丽丹收到就地帮扶春耕的倡议,便投入到了如火如荼的田间生产。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家住广西南宁隆安县的罗丽丹一家来说,4月正是春季稻插秧的好时节。除了水稻,罗丽丹家里还种了辣椒、玉米等作物。然而说到春季稻的插秧,罗丽丹并不熟悉。“以往寒假,在家最多只能待到元宵节,春耕时节我只参与过玉米的播种和施肥,春季稻插秧今年还是头一回。”罗丽丹说。
插秧不仅是个体力活、耐力活,也是项技术活。罗丽丹介绍,插秧讲究的是合理布置秧苗的位置和数量,秧苗间距过于稀疏或者密集都会影响产量。要时刻注意秧苗间距,防止出现一块疏一块密的情况。秧苗一般以一株两根为宜,数量太多会导致秧苗数量不够,甚至会影响秧苗的成长。
“水田里偶尔会有蚂蝗的身影,地里还有犁田机犁田后留下来的碎螺壳,我自己经常踩到,比较容易受伤。”回忆起插秧时的困难时,罗丽丹这样说道。但这些“小问题”并没有削弱她的劳动热情。除了插秧之外,她还会帮家里采摘辣椒、帮助村民联系辣椒收货人等。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农耕生活,让她体会到了与学校里不一样的满足感,“劳动的结果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一连弯腰四五个小时的劳动不是个轻松活,但是看到夕阳下布满秧苗的水田时,劳动带给我的踏实和充实是其他东西无法比拟的。”她认为,大学生参与春耕备耕不仅仅是响应疫情防控期间的号召,更是身为一个“农家人”沉甸甸的责任与义务。
投身植树生产: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此时,在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农资1702班的赵红英同学也正参与着这节“劳动大课”,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践当中。随着疫情的好转,赵红英家去年预定的橙子苗到了。但家里从来没有种过橙子树,苦于没有经验,大家陷入了一筹莫展的境地。
好在赵红英在校时选修过《果树栽培学》这门课,她运用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为家里种植橙子苗提供了不少有用的建议。在种植方式上,她提出采用宽行密株的栽培方式来控制树冠大小,减少树体的消耗,还能帮助尽早结出高质量的果实。“课程中说到果树在幼苗期可以间作需肥较少的豌豆,能把土地充分利用起来,还能改良土壤,对小树的生长也有好处。正好地里刚种下一些豌豆,就利用这个条件种了橙子苗。”面对眼前的“活教材”,赵红英不肯放过任何灵活运用课本知识的机会,希望利用所学知识为生产贡献一份力量。“学校鼓励在家的同学积极参加春耕也上了热搜,平时春耕的时候我们都已经在学校了,而这次假期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帮助家人植树,理论用于实践,将论文写到祖国大地上。”赵红英激动地谈到。
在亲自动手植树的过程中,赵红英更是牢牢树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赵红英家的果树种在山腰的梯田上,她认为,自家的果园虽然谈不上规模,但对于独特的地理条件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山腰地段土层厚,土质好,不容易被晚霜危害,容易获得高产稳产。更重要的是种植果树是一种水土保持的措施,对于生态的维护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她表示,作为水土保持专业的学生,更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牢记在心中,勇于实践,为生态发展助力。
参与家庭劳动:彰显家庭担当
疫情期间,出现了一大批居家隔离并潜心于修练厨艺的年轻人,他们纷纷变身“中华小当家”,环工类1802班的刘嫒桦就是其中一员。没有尝试过做饭的她,也积极响应了居家劳动的号召,开始做起了小吃。
“第一次接触到制作点心,是因为家里有人过生日,就在抖音上学习做了蛋糕。没想到家人的评价很不错,我就开始尝试更多的东西。”包子、油条、烧仙草……刘嫒桦通过网络教学视频,不断尝试着新花样,甚至还吸引了“前来拜师”的亲戚,这给了初次挑战的她很大的信心。“家里人给了我很多鼓励,我也更加认识到自己虽然是00后,在家中也早已需要承担起成年人的责任。”
刘嫒桦说,之前在家里也做过一些家务活,但仅限于洗洗碗,参与大扫除之类。这次之所以萌生出做饭的想法,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计划在暑期参加支教活动。怀揣着对支教的热情和责任感,刘媛桦想借此机会锻炼一下厨艺。“希望疫情早日结束,等大家一起重聚校园参与更多的活动,也希望我的厨艺能在暑假支教时派上用场!”她期待地说。
栽培满园春意: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
超长寒假给了很多人拾起曾经的兴趣爱好的机会,环生1702班的陈秋语趁着上大学后在家过的第一个春天,凭着对劳动教育号召的响应和一直以来的栽植兴趣在家种起了绿植。各个品种的月季、玫瑰、吊兰,成为了她疫情期间每日接待的“常客”。
陈秋语谈到,虽然一直以来都对栽培有很大的兴趣,但以往都是从花店买培育好的花草,这是第一次从光杆开始养护月季,很多知识都需要自己慢慢摸索。小小的一株花里藏着不少学问:如何选取栽培的基质、什么生长时期要施用何种类型的肥料、如何预防月季生病以及怎样修剪枝条等,这都是她从未了解过的。她提到,月季非常容易生病,是个“药罐子”,单是为了月季疾病的预防,就需要花上不少时间去查阅其常见病和用药资料。此外,利用月季在春季扦插繁殖的能力特别强这一特点,陈秋语专门学习了扦插繁殖技术,也动手扦插了好几个品种的月季。以花草为书,以时间为鉴,亲自动手学会的知识是教室和课本带不来的。
陈秋语也同样利用在学校时所学的理论知识,“拯救”了一些状态不佳的植物。其中的一个“幸运儿”——樱桃树,就经历了从零落到蓬勃的转变。“家里的盆栽樱桃树原本的泥土是质地粘重的粘土,肥力很低,板结严重,对于后续的开花结果很不利。”恰好在学校时她选修了《环境土壤学》课程,了解到了很多关于土壤质地和土壤改良的知识。在课程知识的背景下,陈秋语运用掺入疏松介质的方法对樱桃树土壤进行了改良,并将一些杂草翻到土下增加土壤后备有机质,同时在植株四周施用肥料,以帮助樱桃树结果。“在家的三个月时间我见证了樱桃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历程,现在樱桃果实已经开始发育膨大了,还是很有成就感的,这也是一次很好的运用理论知识和发展兴趣爱好的机会!”她表示。
疫情当下,全体华农人虽无法齐聚一堂,但“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依然在每位同学心中传递。从校园到大地,他们坚持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积极响应“扎根家乡、知农爱农”的号召,用实际行动为劳动生产出一份力量、献一份计策。
审核人:熊海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资环学院:用知识与劳动培育新时代青年
- 上一篇:生科学院师生共读在“云端”
- 下一篇:红安县委常委高伟一行来校洽谈校地合作
相关推荐
- 我校揭示GmNINa-miR172c-NNC1模块调控大豆根瘤数量机制
- 【战“疫”故事】教授冲在社区战“疫”前线
- 本科生院举行本科教育教学系统党史学习教育推进会暨专题辅导报告
- 学校青马班赴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等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
- 高翅调研指导16个二级单位党史学习教育
- 黄梅县苦竹乡党委书记许俊军一行来校开展洽谈交流
- 【特别关注】绽放在狮山文谷
- 李召虎:为神农架生态特区建设插上科技翅膀
- 关于中秋、国庆假期“非必要不外出”的倡议
- 我校获批5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 我校获批两项农业农村部科研基地建设项目
- 本科生院、研究生院调研公共外语教学改革
- 外籍学者走进耕读茶室分享科研故事
- 副校长严建兵与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师畅谈立德树人使命与科技创新责任
- 学校召开2020年第12次校长办公会
- 【战“疫”故事】生科院党员教师“苦辣酸甜”践初心
- 我校学生骨干赴万林艺术博物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
- 学术写作之夜:在学生心中播下有志于学的种子
- 文法学院开展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精读精讲”
- 我校科研团队完成大刺鳅基因组解析并提出性染色体起源假说
新闻公告
- 学校召开2022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 03-17
- 校学术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 03-17
- 学校部署2022年定点帮扶建始县工作 03-16
- 我校一名博士后入选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03-16
- 异地同步 云端同窗 “慕课西行”课程开讲 03-16
- 学校一公共空间设计方案通过 03-16
- 机器学习和生物大数据交叉融合助力智能育种 03-15
- 校领导班子召开2022年第7次调度会 03-15
- 严建兵与信息学院同学们共同品味书香话成长 03-14
高考招生
- 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华中农业大学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普通本科招生章程(2016年)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